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哪个更有力量?哪个发文更具力度?

鲲鹏1281255


新华社的报道文章,是典型的针砭时弊,直指要害,没有含糊其辞,在关于社会审美具有“娘化”倾向这个问题上,新华社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批判。认为一个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正处于复兴阶段的大国,不应该盛行和推崇这种“纤细、柔弱、妖娆”审美的风气。

而人民日报,则是从公民的自由和基本权利,以及文化和审美的包容性角度,给出的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论。他反对人们用“娘炮”这样的侮辱性词汇,去称呼那些外表“女性化”的人。毕竟每个人,无论他是明星,还是普通公民,都有选择自己相貌和审美的权利。

不过人民日报在最后也说了:“凡事应该有个度......‘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具体是什么负面影响,人民日报也没细说,因此我觉得缺乏深度。其实,纵观人民日报的几篇文章,颇像和新华社唱双簧。防止的就是舆论走向极端,对所有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选择“娘化”生活的男性,也一律敌视。

其实,不仅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参与了这次掐架,还有《中国妇联报》《中国国防报》。

《中国妇联报》的观点是“男性阴柔化于国不利的看法是伪命题,是杞人忧天

”。

作为一个关注女性权益的报刊,《中国妇联报》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可能觉得对于外表女性化的男性冠以“娘炮”这个词,本质上是一种性别歧视,折射的是对女性的歧视。

而《中国国防报》,站在军人的角度,在标题则直接点明了主题:“中国少年阳刚之气不可消”。

国防报这篇文章,它的核心的观点如下:

我们希望今天的青少年崇尚阳刚血性,同时也要理解和包容他们对于精致外在的喜爱。我们如果仅仅将批评“阴柔化”的矛头指向外表,难免过于浅表化。试想,逼着他们卸妆,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坚强吗?手机壁纸是“小鲜肉”,就不可能成为“战狼”吗?
那么,当我们担忧“阴柔化”泛滥时,究竟在担忧什么?实际上,我们不仅担忧青少年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担忧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和血性阳刚之气的销蚀。的确,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责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致更堪忧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致利己。

总结起来就是,让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要理解部分人对于“外貌”追求的权利。也不要将外表阴柔化跟内心的软弱联系在一起。

或者说,不要把精神和外貌等同在一起。

因此,这次引发的舆论关注,是人们担忧“阴柔化、娘性化”审美的风靡,会销蚀青少年的精神和意志,导致他们缺乏尚武精神和血性。

在这样一个精致利己主义横行的社会,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也并非空穴来风。


楚云卿


这两天,“娘炮”之争众说纷纭,先有《开学第一课》上邀请的四个所谓“男”明星来助力,和孩子一起互动,引发家长反感,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央媒就此彼此互掐,一时间将这一现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是因为这已不仅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审美问题,也不是一个所谓的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其实质是到底我们的社会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认同的问题。当前我国正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国际国内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可以说,正是需要凝心聚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起想,爬坡过坎,战胜百难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还需要所谓的病态的审美,低俗的价值观吗?

此外,这种“阴柔”的病态的审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孩子的成长,试问现在的孩子,还有谁知道黄继光、邱少云,还有谁知道舍己救人的小英雄赖宁?如果我们的孩子将来都以此病态为美,而毫无男性气概,那么国家有难的时候又有谁拿起武器保卫国家?遇到坏人欺蔺时候,又有谁愿意不畏强敌挺身而出?清朝有个文人曾写过一篇《病梅馆记》,表达对病态社会的担忧,而此种男性“娘化”现象,不也是一种病态的审美吗?很可惜,这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审美竟然被冠以价值观的多元化,冠之以包容,但无论如何多元,我们需要的也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多元,而不是非正常的、病态的多元!!!


湛河政法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该社在世界各地有100多个分社,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它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萄萄牙文、阿拉伯文发稿。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汇总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华社还主办了《参考消息》和中国新闻重点网站一一新华网。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6月15日。它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社会主义新中国蓬勃发展的舞台,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导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85年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两大重要媒体,担负着党和国家赋予它们各自的神圣职责。它们发表的重大报道,不存在什么力度大小和份量轻重的区别,不应妄加评论。至于具体到每一篇一般文章,包括言论、新闻报道及其它内容,肯定不可能完全相同,千篇一律,全凭读者自己头脑的分析判断和学习感悟。因为无论文章作者与读者,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内。但是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的:这两大媒体传播的都是正能量!




玉堂行佛人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先给这个问题给纠正一下:新华社(全称是新华通讯社)是单位,人民日报是产品,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拿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社来比较。

新华通讯社和人民日报社两家均为新闻单位,但隶属不一样,新华通讯社直属国务院管理,是中国政府直属的新闻机构;人民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的新闻机构。但两家新闻单位在业务上均接受中宣部指导。

至于两家新闻单位的简介,百度搜索就可以查阅,我在这里就不再作赘述了。由于两家单位在归口管理上的区别,因此所担负的宣传职责和宣传范围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新华通讯社偏重于国内、国际上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而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日报则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宣传。

至于题中所说的力量和力度问题,从单位的分量上来说,两家均为重量级的新闻单位。但具体到每篇文章的力度及分量,这还要取决于文章的选题、文章的内容、构思,以及作者的政策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等,这也是衡量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九味羹


我只想得到在娘炮问题上孰是孰非,别整些没用的,单位再好你级别再高,作者也只是个打工的,代表不了人民,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个人观点非常赞成新华社的发声。自湖南台开始盛行娘炮风气以来听过很多人在反应这问题,也在等着上级部门的作为,这次真是大快人心!!!


心理的森林


符合人民意愿的声音中国大众都支持,违反民意宣传歌颂娘炮的一小撮反动声音,大众都反对,中国要发展状大,决不允许别有用心的败类破坏发展。


手机用户65408288655


不是谁更具力度的问题,而是代表正能量,谁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站在演员戏子捞钱的立场就宣扬娘炮,在家长,人民,国家的立场就会反对娘炮泛滥!如果年轻人都成了娘炮,国民没饭吃,国家无人保。


iwanxu88


谁贴老百姓说话他就是好媒体,一个大的媒体首先要考虑国家整体利益和安全,娘炮本来就不能媒体帮他站队,不能让其成为发展崇拜主流,国民身体素质也是保家卫国必须要发扬的,不要忘了鸦片战争人家用鸦片毒害中国老百姓成为了娘炮懦弱无能,根本拿不出男人血气方刚身体强壮强有力的自信抵御外敌,可以说连自己都自身难保,我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老百姓都能体会这样道理,我想你们媒体是不是应该从大局出发,你们看看美国人身体,还有哪些演员这是个鲜明对比,曾经的东亚病夫你们有些媒体可能不要忘了国耻,这个东亚病夫牌子就是欺负中国人身体娘炮无力,任人宰割,欺辱霸占豪夺我们国家的财宝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这些除了政府无能最重要老百姓身体素质娘炮式弱小无力,现在国家好不容易有点好日子了,你们居然去崇拜整天擦胭抹粉不男不女娘娘腔枯瘦如柴毫无正能量对国家毫无意义的小屁孩娘炮,我想问?你们要中国男人都变成娘炮男人吗?


在一起才是幸福1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哪个发文更有力度?个人以为,两家媒体都是国家级主流媒体,所谓主流媒体的力量不是来自行政级别的高低,也不是因为哪家媒体的人气高,流量大,粉丝多来决定。判断谁更有力量的唯一标准是谁的办报理念更清晰,更正确,更能适应而后引领社会发展的大潮流!

光有好的理念只是理论上好看,还要看对具体事件所说所做是否真的体现了自己的理念。体现不了自己理念的人,是力不从心,是言行不一致,力量自然不足!没人会相信口是心非的人。

谢谢!





不拿情商说事


过去的人们都知道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一说两报一刊发表社论了,哪一定昰大事、重要的事。而新华社发的东西,也主要通过两报一刊。

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视电脑手机成了新闻的主要载体,纸质版的人们看了少了,很少看了。新华社发东西也主要用电视和互联网,这样一来,两家相比,新华社好象力量强于人民日报。

其实,两家都是最官方的最权威的新闻机抅,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曰报的影响力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