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非常茴香豆


其次,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当时唐朝的文武精锐都在他的手中。而文武精锐所以都在他的手中,是因为他一直战斗在反隋反各武装割据势力创建大唐王朝的第一线。大唐王朝的创立和壮大,李世民功劳最大。而且,李世民的才能远在其父其兄弟之上。其继李渊为帝,实在是天经地义的。

明朝是朱元璋亲身打下来的。朱元璋身经百战,雄才大略,乃一世之英雄。朱棣酷似乃父,但总起来说,其能力并未超越朱元璋。其不敢反朱元璋是必然的。

李世民造就了贞观之治。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缺点与他们成就相比,是次要的

欢迎点评。


WM晓奇


很简单,李世民和朱棣水平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如果朱棣敢在朱元璋在世时造反,信不信朱元璋能把朱棣打回他娘胎里去。

先说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两人差距不大,所以李世民敢冒险一搏

历史上,李渊被塑造成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皇帝,李世民则是唐朝第一明君,以至于有些不太懂历史的会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这很可能当时史官为了吹捧李世民造的假。

李世民出生于598年,少年时就跟着李渊南征北战,李渊晋阳起兵时,李世民20岁,心智体力完全成熟,和李建成、李元吉哥几个一起辅佐父亲,并肩奋战,立下不少战功。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当属第一,这是毫无悬念的。

破薛举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唐朝后方,虎牢关一战,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后又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这些都是李世民实打实的功绩,为唐朝统一华北立下社稷第一功,因此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其时已经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第三号人物。

626年,李世民29岁,秦王府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明着看是长安城内仅次于皇帝、太子府的第三大权力中心,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已在皇帝和太子之上。

由于长期带兵打仗,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极高,心腹众多,而李渊、李建成因为亲自带兵打仗少,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而军队是政变成功能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李渊、李建成还有一处败着,他们已经觉察到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甚至已经想要除掉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迅速把他赶出京城,就让他呆在身边,才给了李世民冒险的机会,使得李世民可以在短时间内除掉对手,掌控局面。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能力都不差,但李世民更占据优势,他的威望、能力、权谋比父亲和长兄都要强,又掌握着主力部队,住在京城,所以他敢冒险一搏,成功性很大。

再看朱棣和朱元璋,爷俩差距太大,朱棣不敢造次

当了皇帝以后的朱棣确实不比朱元璋差很多,永乐大帝的名号也不比洪武大帝差多少,但朱元璋在世时,朱棣的能力水平还是差的太远,差到不敢有任何想法。

朱棣出生在1360年,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带兵打天下,等朱棣长到17岁,可以帮助父亲的时候,明朝已经建立好几年,没有他发挥空间了,所以朱棣没能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做出贡献。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他吸取其他朝代混乱或灭亡(包括玄武门之变)的经验教训,早早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把其他儿子全都分封为王,干出京城就藩,目的就是让他们彻底死心。

朱棣到北京就藩后,经常和蒙古打仗锻炼身体,成绩不错,在军队中积累了人望,跟其他兄弟相比军事才能是最强的,但相比李世民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的贡献,朱棣就太逊了。

李渊在世时,李世民在唐朝堪称开国功臣之首,名义上的三号人物,实力上的一号人物;朱元璋在世时,朱棣对明朝开国屁毛贡献都没有,不用说朱元璋,那些开国将帅个个都能秒杀他,他哪里来的胆子造反?

李渊跟朱元璋一比,能力上是天壤之别,李渊是养虎为患

朱元璋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拼下来的,他本人就是军队最高统帅,亲自带兵打仗,对将领和整个军队保有完全控制权,不像李渊那样靠李世民包打天下,把儿子给养肥了。

朱元璋有一个聪明之处,他不但把其他儿子赶到外地做藩王,还严格限制他们的兵力,并且禁止藩王进京,这相当于把藩王给阉割了,基本杜绝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即便朱元璋不停地杀功臣,但后来朱棣造反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光是靖难之役和朱允炆就足足打了3年。若是换成朱元璋在世,朱棣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如果李渊当初学朱元璋这一招,恐怕李世民也不能如此轻松夺取皇位。

试想,如果李世民像朱棣那样早被安排到外地就藩,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机会,即便他公开造反,李渊和李建成也可以从容应对,李世民绝不敢轻易冒险。

归根结底,李世民和朱棣的水平或许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若把李渊换成朱元璋,李世民绝不可能得到“玄武门之变”的机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说造反可能不太合适吧!

直奔主题,概括为一句话:条件不一样!

1、影响不一样

(1)功绩不一样

于大唐而言,李世民有半壁江山之功。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开创李唐王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一直统兵征战,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率部打下来的。因而,李渊特别给李世民设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并且给予开府置署的特权。

再看朱棣。大明王朝建立时,他还是个十余岁的孩子,对大明王朝的开疆拓土功绩基本可以说是没有!

(2)地位、权力不一样

李世民这个秦王,虽然比太子地位低,但是天策上将加开府置署的权力,基本可以和太子的东宫相抗衡了。特别是李世民又担任着尚书令,百官之上。

朱棣除了燕王的封号,没有其他朝廷官职。并且同等地位的还有其他兄弟,例如周王等。

(3)麾下人才不一样

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人才,占据了大唐王朝当时朝廷能人干将的一半以上。而且还个个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有政治人才,有谋略人才,更是不乏能征惯战之将。

朱棣燕王麾下,那就没法比了。人才少得可怜。要不是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当权者不行,否则朱棣绝对不可能从北京打到南京。

2、能力不一样

李世民是个综合型的统帅。政治和军事都同样出色。

而朱棣,最大的能力是军事方面的。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型人才。在能力上和李世民不可相提并论。

3、老爹不一样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元璋除了对老婆马氏不狠以外,对自己都狠的人,从一介要饭的,走到九五之尊的地位,那是李渊这个世家之后不能相比的。

所以,朱棣没有那个条件。


志军翔宇


一句话,李世民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是因为他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野心。而朱棣不敢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他既不敢又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先总结一下,皇子夺位的两个必备条件,一要有实力,二要有野心,两者缺一不可。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和朱棣当时的实际情况。


首先来看李世民。李世民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便被李渊委以重任,统帅三军征战四方,攻长安,破薛举平定陇西,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山西,再灭窦建德,王世充收河北,河南,可以说大唐的天下多数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也因此大唐得以入主中原,伺机收取天下。统军生涯不仅让李世民立功无数,也培养了一批效忠于他的人才,而这些人也成为日后参与谋划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骨干。唐朝一统后李渊鉴于李世民军功甚大封他为天策上将,准其开天策府,封他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首府在洛阳,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这两个职位,这里我解释一下,在古代只有最高级官员如宰相,大将军,三公可以开府,开府就是自行招纳属僚,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其实就是可以公开招募培养亲信!在唐初,能自行开府的除了太子府便是只有这个天策府了。而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说白了就是黄河以东归李世民管,首府在洛阳。李渊这么做明显就是把大唐一分为二,让他们兄弟俩分治。我们可以想想身为太子,身边竟还有一个地位,权势和自己不分上下,实力甚至比自己还大的秦王,再加上李渊也曾透露过想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能不担心,能不视李世民为眼中钉肉中刺吗?而李世民得到李渊如此的重赏和允诺,再加上周围聚拢了一大批人才,朝廷上下也多半是他的人,手中又有军权,这样的李世民能不心动,不渴望皇位吗?

所以说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发动“玄武门之变”,而且事实上玄武门之变必须得在李渊活着时候发动,否则等到李渊死了,李世民再行动那就真的是谋反了,这“谋反”的罪名一旦做实,就真的洗不掉,而李渊活着性质就不一样了,杀掉李建成,口中还苦苦念叨“太子造反,早有谋逆之心,杀李建成实在是迫不得已”,然后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再然后逼其退位,这一套下来不仅皇位到手,更是成功为自己洗白,真是一箭双雕!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朱棣。朱棣和李世民的皇位都是夺来的,但朱棣的情况和李世民大不相同!首先是他们的爹不同,朱元璋比李渊狠,比李渊厉害,朱元璋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军事能力强,战略眼光远,所以他会识人,会用人,明朝是在他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朱棣,明朝建立的时候朱棣才八岁,根本不可能带兵打仗,所以明初的将领,开国功勋是绝对忠心于朱元璋而不是朱棣,还有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从很早的时候就被朱元璋教导培养,朱元璋对他寄予了厚望,且朱标生性仁孝,善良,对弟弟们也都非常好,在弟弟们的心中朱标也是很有威望,所以朱标被立为太子那是众望所归,连朱棣也是心服口服,甘心去北京为大明朝为他的哥哥守边。而朱元璋的狠在于,他前期为了朱标,后期为了朱允炆,不惜大肆杀害开国功勋而不念一点往日旧情,要知道有时候一起共过患难的兄弟比亲生孩子的感情还要深,连这些人都忍心杀,如果朱棣有谋反之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元璋为了朱标,为了朱允炆也一定会对朱棣痛下杀手,毫不顾念父子之情!

所以面对既狠又厉害的父亲,面对仁孝,感情至深的哥哥,于情于理朱棣都不会也不敢有任何谋逆之心,事实上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为了向朝廷表决心,他连自己的王府部队都交给了朝廷,那个时候他几乎就是朱允炆的掌中物,只是朱允炆逼的太急,而朱棣也并不是一个听天由命的人,把他逼急了,他不会继续坐以待毙而会争取最后的生机,所以他发动了靖难之役,在以后的四年时间,朱棣也曾多次差点命丧疆场,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朱棣的实力比朝廷还是差很多,起兵那也是万般无奈,和李世民一比,确实凶险万分。



所以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朱棣只有在朱元璋死后才敢发动“靖难之役”,这都是有自己各自原因的。


咸鱼闲聊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方面,李世民和朱棣确实有不少类似的地方,比如作为非第一顺位的接班人,他们都非常能干,都赢得了天下,都开创了盛世。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李世民的江山是从父兄那里抢来的,朱棣是从侄儿那里夺来的。

那为什么李世民敢在李渊还在世的时候就动手抢班夺权,可朱棣却不敢呢?

第一,李世民比朱棣更有本钱和筹码——开国战功。李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太大,几乎是李唐的战神,尤其是虎牢关决战,以2500骑兵击破窦建德10万大军,一举奠定胜局。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的江山。这一点,朱棣完全无法比。朱元璋驱逐北元和扫平天下群雄的战争中,大家记住的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朱棣还真轮不上。从这一点上说,朱棣比李世民差得远。

第二,李渊在立储问题上不如朱元璋有智慧,给了李世民机会。可能是出于皇帝维持平衡的考虑,李渊担心李建成当太子时间过长,形成一套稳定的班底,对自己的皇权形成一定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必须抬出一个人来制约太子,维持平衡,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渊不止一次对李世民许愿,想立他为太子。李世民也许本来没和哥哥争位的想法,但经不住李渊一次次诱惑,最终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反观朱元璋,早早立下太子朱标,并辅之以名师猛将,更从未流露过换储的想法。一早就断绝了其他所有王子的想法。可以说,如果太子朱标不是英年早逝,朱棣也就只能一辈子在北京吃吃涮羊肉。

第三,李世民的身份和血统比朱棣高贵,抢班夺权更有合理性更容易得到支持。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一样,都是李渊皇后独孤夫人所生。所以,他们都是嫡子,唯一不同只是建成年长为兄,世民年少为弟。在古代,嫡庶之别大过天,李世民这个嫡子的身份,使他更能得到很多人支持,这也是他夺位的底气之一。再反观朱棣,他的生母到底是谁,可能是千古之迷。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有很多人质疑其生母不是马皇后,大文学家钱谦益也提出过疑问。甚至有人怀疑朱棣故意抹去了自己生母的历史,只承认马皇后,这更说明了嫡庶在古代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说,无可争议的嫡子李世民,完胜黑幕重重的“假嫡子”朱棣。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战功、实力、身份、血缘等几个方面都完胜朱棣,而朱元璋在对待接班人问题上的坚定也远超李渊,所以,李世民敢对父兄直接动手,而朱棣根本不敢。

1.欧阳修:《新唐书》

2.张廷玉:《明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李世民敢于在李渊眼皮底下,发动政变,那是因为李世民的才能要高过李渊许多。而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之所以老老实实,那是因为朱元璋个人能力太强大了。

唐朝虽说是李渊建立的,但各种硬仗、恶仗无不是李世民冲锋在前,击败各路诸侯。说白了,唐朝的天下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充其量就是扮演个萧何角色而已,李世民才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雄主。假如李渊不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恐怕早就早了李渊的反了。再看看,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武有尉迟恭、李绩、侯君集,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再加上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他要是不当皇帝,恐怕老天爷都不愿意。怪就怪李渊没有战略眼光,非要让李建成继承大统,逼的李世民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上演了一场同室操戈的惨剧。

而朱元璋可是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就连毛主席都盛赞朱元璋是第二个最会打仗的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完全靠自己的智慧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元末群雄逐鹿的南方,朱元璋的势力最为弱小,他能后来者居上,灭陈友谅,败张士诚,一统南方半壁江山,他的谋略、胸襟可见一斑。后来,他亲自坐镇,指挥徐达、常遇春,由南向北反击元朝,攻陷元大都,统一中国。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彻底胜利,而朱元璋正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面对如此强势的父亲,就是借朱棣十个胆,他也不敢造老子的反,因为那是太岁头上动土,找死啊!

一个是弱父强子,一个是强父智子。李世民和朱棣虽然都是靠着血腥手段登上地位,因为面临的对手不同,李世民敢于和李渊叫板,而朱棣只能选择隐忍。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复杂。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1.李世民的基础大大好于朱棣。

第一,李世民拥有绝对优势。在以唐代隋的伟大事业中,李渊同志更多的是起旗帜性质的作用,真刀真枪打天下的是他的乖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也很聪明,正好是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天策府,这个府可不是知府,而是一个军政集团,其重要成员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长孙无忌、罗士信、李勣、刘弘基等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金灿灿的人物。李渊时代的唐朝,相当于是一国两府,一个是李渊的朝廷,一个是李世民的天策府,他们都可以向全国发号施令。而且,李世民有自己的军队,出生入死带出来的铁打的基本盘,所以李世民造反,基本上是熟透的桃子,手到擒来。

第二,朱棣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朱棣小时候根本没有李世民这种打天下的实战,更没有李世民这么好的班底。朱棣长大的时候,明朝已经建国,他的军事经验主要在对少数民族作战世形成的,朱棣那时也只是替朝廷领兵打战,部队是朝廷的。明代的藩王和汉代不一样,明代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藩王没有自己的管辖领土,没有自己的王国,只有王府,没有行政权力,权力要比汉代的藩王小得多。明朝的藩王要造反,难度相当大,朱棣以后汉王、宁王、安化王造反,都没有对朝廷形成大威胁。当年朱棣造反成功,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和朝廷昏招迭出有关。朱棣一开始名义上有3个护卫的军事力量,不到1万兵马,但就是这不到1万兵马,还=都是要服从朝廷调动的,并不是朱棣的私人部队。朱棣对抗朝廷、发动靖难之役的本钱就是800名亲兵,以这800名亲兵起家。

2.朱元璋的实力大大强于李渊。

第一,李渊是世袭勋贵,统治经验和基础不足。虽不是纨绔子弟,但是缺乏基层经验。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真正出力的不是李渊,他是旗帜而已,就工作班底、基本盘、统治经验等各个方面而言,都不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

第二,朱元璋白手起家,统治经验丰富、班底扎实。从要饭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成熟的作战经验,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等,玩得过洪武大帝吗?到了洪武时期,更没有人有资格可以和朱元璋抗衡,扩廓帖木儿厉害吗?一代名将,很厉害,玩的过朱元璋吗?不行。不要说朱棣一个藩王,就是所有儿子都加起来造反,也不会有胜算。


坐看东南了


因为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太多了!

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开国难度最低的,我想就是李渊了。李渊原本就是陇西军事门阀贵族,在隋末动乱中,李渊又懂得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从而得以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拥有后发优势。



关键是,李渊不仅出身好,更有几个好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文韬武略的才俊。尤其是秦王李世民,更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他战必胜,攻必取,短短几年功夫就横扫天下,完成了统一。



换句话说,李唐天下的大部分,本来就是李世民自己打下来的。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在民间,其威望都超过李渊。因此,李世民完全有这个能力废掉自己的父皇。

而朱元璋,其实更像是李世民,甚至还超越李世民。因为,朱明的天下,本来就是老朱带着一群不要命的能臣悍将打下来的。而且他不仅逐一消灭了汉族群雄,更是直接把不可一世的蒙元赶回了草原。这样的魄力和实力,怕是连李世民也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而朱棣,甚至是朱标,其实都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实力和威望,自然也是没有叫板朱元璋的条件。朱元璋就没一个儿子能斗得过他,不管谁闹事,下场就会和李承乾是一样的!

因此,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在他面前,都是老老实实的。


这些历史要读


这问题其实很简单,李唐是家族企业,朱明是个人创业,企业的根儿不一样,权力结构自然就不一样。

李渊在隋末群雄中,其实属于反叛较晚的,一直到大业朝末期,他才以河东留守的隋官身份背叛,这个时机抓得很准,也很巧,等于是坐看群雄互相消耗,而他一直坐山观虎斗。

当然,不要相信什么李世民是起兵主谋的鬼话,那都是李世民自己给自己贴金改的史书,在李渊亲近旧臣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写得很清楚,整个反叛的谋划,李渊是一直有谱的,他本人在得天下后也和群臣说过,早在大业九年他就和宇文士及讨论过谋反的大事儿,哪儿用得着一个18岁小青年给他拿主意。

不过,正因为李渊反叛晚,他的核心团队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亲友团”,所以,他分三军之后,就自统一部,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任左右都督,让李元吉留守太原。

基本上,就是创业公司,以仨儿子做核心团队。

等到占领关中之后,统兵的将领把持方面军队,其上必以诸王领军,如淮安郡王李神通、庐江王李瑗、赵郡王李孝恭、任城王李道宗等人,都是李渊的堂弟、堂侄,形成了李渊儿子之外的领兵族人群体。

而朝堂上,则是李渊自领的一群“亲友”,比如裴寂、宇文士及,以及后加入的丘和等人,这些是李渊本身就有的老面子拉来的队伍,还有武德十七功臣,里面还有刘文静、殷开山、长孙顺德等人。

不过整体来说,唐朝的创业团队,就是用家族亲疏构成的远近圈层。

这个团队,李世民初起时优势并不明显,他的优势真正发挥是在平薛仁杲之后,他在高祖三子中的军事能力脱颖而出,而李建成长期留守关中,此消彼长之下,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指挥的军队胜利也越来越多,只能在秦王之外,任命天策上将,并允许开府。

这就等于是在创业团队中凌驾于除了李渊和李建成之外的一个大山头,而李渊的山头,本身又与李建成共享,当二人没有嫌隙时没有问题,偏偏在武德七年发生了所谓的“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案,李建成奋力自掷,险些把自己摔死,终于得到了李渊的谅解,这也造成了父子的嫌隙。

这种嫌隙越来越大,最终被李世民利用,用他手下的800勇士,完成了以小博大的大业。

而需要注意的是,李世民赖以完成政变的军队,实际上是李渊允许他畜养的,同样,太子宫有长林兵2000人,齐王府也有近1000人。

这种情况,也和刚刚入定关中后李渊本人对于家庭的爱护有关,甚至三个儿子都在宫中分殿居住,也没个上下尊卑,使得太子之外的俩儿子有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可以说,李唐是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反观朱棣,他在明太祖取天下的时候才出生,生下来就是个“权二代”,也无所谓定策征战之功,日后由于与徐达家族的结亲,出镇北平参与几次战争,也无非就是跟着打打,在诸多功臣宿将中间,也不会让他真的大放异彩。

所以,他的一切都是明太祖赐予的,包括王府,包括将领,包括他的三护卫。

而相对于掌握整个王朝的明太祖来说,他的那点护卫兵马就是九牛一毛,如果他谋反,不用大兵压境,就是一道圣旨,恐怕就都下马投降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在南京城中没有力量,就算想搞事情,面对整个南京城厚集的兵力,尤其是宫城、皇城的军力,他的那点兵马,根本不够看,想斩首也没戏。

而在玄武门之变中,由于李世民动作迅速,渗透得也深,皇城周围驻扎的8万府兵宿卫根本没有反应,只是在玄武门与北门屯营的部队有过照面,当然,从事后给殉国的北门屯营将军的追封来看,这支部队也已经被李世民渗透了,反过来对攻来的太子、齐王军大打出手。

综上所述,朱棣在明太祖朝,要力量没力量,要资格没资格,要胆子没胆子,怎么敢玩儿玄武门?他配吗?


刘三解


简单说,原因唐朝和明朝统一方式不同:唐朝是靠李渊玩出来的,明朝是靠朱元璋打下来的。

李渊即位之后,基本上的需要的就是:薛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四人,其他的都不用这么打,轻轻松松的就成为了唐朝土地。如罗艺等更是双手把土地送给李渊。李渊建立唐朝,实行一统,更像是下围棋。

朱元璋从nobody到成为领袖,那是经过血雨腥风的。成为了领袖,有了自己的基地,才称王。称王之后,先和南方的伙计先内讧,干掉了伙计后,才正式北伐。北方的元朝,更是割据林立,互相攻打、彼此对立,朱元璋因此很轻松的打下。朱元璋建立明朝,就像是做木工,需要一刀一刀的去做,都是力气活。


另外,李渊父子和朱元璋父子之间的角色职责并不相同。李渊父子:李渊只管战略,文治靠李建成、武功靠李世民。朱元璋父子:朱元璋以军功立命,朱标靠文治,朱棣的军功相比朱元璋不值一提,就是个nobody!

李渊父子是三角形的职责关系,各人分工明确。朱元璋父子是直线关系,朱元璋对接朱标,朱棣根本没有插脚的地。

朱棣之所以能够靖难成功,很大问题在于建国功臣基本已死——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这和西汉周勃、灌婴等平定吕氏一样的道理。


最后,唐朝时胡人风气很盛,李世民能够用突厥话和颉利可汗交流,充分说明儒家的孝理念,在唐朝时并不是很明显的因素。而明朝时,儒家理学已经成为官方主流思想。不孝,就是不忠,不忠就是谋逆——就是借朱棣十个胆,也不敢反叛大名鼎鼎的父亲朱元璋。

唐朝以开放、积极进取为文明,明朝以孝忠、顺从为标榜。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反叛的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在儒家理念的消磨下,血性慢慢丢失了。


欢迎关注历史哨声——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多元化解读历史!谢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