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根據公安部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截止到18年上半年,新登記機動車1636萬輛 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6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4%,新能源貨車24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12.1%。全國全面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看來在雙積分政策的推動下,各企業真是鉚足了勁的奮鬥啊。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而在最近,五部委發佈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2017年度,中國境內130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469.29萬輛(含新能源乘用車,不含出口乘用車,下同),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38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0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238.14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68.90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79.32萬分。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回顧過去的一年,比亞迪、北汽、吉利等車企在雙積分方面都有了很不錯的表現,不僅新能源積分頗高,油耗積分表現也較樂觀。而反觀長安福特、長城等選手,則頗為“悽慘”。其中長安福特的油耗負積分達28.78萬分,成為第一油耗大戶,長城汽車以負16萬分位居第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負15.45萬分居第三。

看著這樣的成績,在18年,相信那些車企的壓力山大吧!而面對這樣的壓力,很多車企採取了應對措施,他們不外乎這五招:

第一招、自救 成立獨立子公司

目前國內不少傳統車企都將新能源部分獨立成立子公司運營,根據現有的新能源油耗積分政策,這些新能源子公司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車積分都將獨立核算。電動君留意到,當前傳統汽車企業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的15家新能源車生產企業中,有北汽、奇瑞、江鈴、吉利(知豆)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經驗豐富的傳統整車企業,也有像萬向集團、國能新能源等缺乏整車製造經驗的新企業。此外,廣汽也已著手準備成立新能源乘用車公司。

點評:成立獨立子公司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於完成積分制度的任務完全沒壓力,還有盈餘積分可供對外交易。

第二招、坦然變身“買分大戶”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當前不少車企仍面對較大的積分壓力,如大眾、通用和五菱的年產銷量都達到或接近200萬輛,長安、現代、日產等車企的年產銷量均已突破100萬輛,在“雙積分”政策體系下,這些車企必然將會成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大戶。

點評:剛開始買買買可能還湊合,但是這一筆開支可能會越來越多。

第三招、新興互聯網車企找代工

許多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甚至是創業團隊跨界進入汽車行業,如和諧汽車、遊俠、智車優行等互聯網企業,無一例外都是新能源汽車。這些新晉的新能源車企也有各自的應對方式,如通過與國內擁有造車經驗的車企展開合作,趕在“雙積分”政策最初實施的前幾年中,快速投產以形成戰鬥力,賺取新能源汽車積分。

點評:如蔚來汽車的生產線是江淮汽車專門為其打造,或可看作是代工趕路型選手。

第四招、低端聯姻,或望梅止渴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本地企業也存在積分困境,譬如一直銷售高油耗SUV的長城汽車,去年以27萬的油耗負積分成為國內最大負積分車企。為此,17年長城汽車緊急投入300億元,擴展新能源汽車產品陣容,同時宣佈與河北御捷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

點評:業內認為,雖然此舉會減少長城汽車油耗限值的壓力,但雙方的合作,與江淮大眾、北汽戴姆勒的合資不同,技術和品牌都存在短板,起步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場,市場對其新能源汽車的認可需要時間,未來一兩年銷量未必能及時滿足積分需求。

第五招、抱團,外企的捷徑

外資傳統車企為了消解積分壓力,尋求與國內排名靠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合資,大眾與江淮的合資就是典型案例。在江淮與大眾的合資公司簽訂的合約裡,就有一條新能源積分條款。因此,大眾與江淮的合作從另一層面,可看做是大眾找到了一個穩定的“積分供應商”。

與此類似,奔馳汽車母公司戴姆勒奔馳在與北汽簽署新能源相關投資協議中,也包含了入股北汽新能源和導入新能源產品至合資公司等內容。

點評:找個好夥伴,缺分不用愁,還可以開拓更廣闊的新能源市場。

電動汽車時代點評:

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達199萬輛,各車企五大招應對雙積分!

新能源“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對於任何一家廠商來說都是猶如緊箍咒一般,所以在2018年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了整體車市的發展,在向著新能源的大方向悄然轉型。而且我們預計,在18年年底的時候,一定會有分值為負的企業會向其他企業購買正分加以抵消。沒辦法呀,如果這些企業不花錢購買新能源積分來抵消油耗負積分,那麼未來其產品就可能無法登上工信部的產品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