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1945年2月,王树声司令员奉命率领八路军三个支队,渡过黄河南下,建立了河南军区。河南抗日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入侵在偃师的日军,受到当地军民几次反扫荡的打击后,与伊河南岸的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重要据点—缑氏镇。河南军区第一支队、偃师独立团和当地民兵,为了进一步打击日伪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准备拔掉缑氏镇这个日伪据点。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因为缑氏镇的寨墙土坚墙厚,敌人凭借着人多武器精良的优势,坚守不撤。抗日军民久攻不下,这时,军民想出一个“奇招”,采用“土坦克”进行攻击,一举攻破了缑氏镇,拔掉了这个据点。盘踞在缑氏镇的日伪军,有“日伪浮山乡乡长秦敏修带百余名伪军驻扎在缑氏镇中心的磨盘胡同五层楼上;日伪景阳乡乡长吴桂五带伪军150余人盘踞在缑氏镇东门里太山庙天齐楼上;日伪皇军’司令贾世勋等伪军八百余人驻在缑氏镇北门的北大寺内。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他们强迫周围各村的老百姓给他们送石头、木料、出民夫,整日挖战壕、筑碉堡、修炮楼等,以此和根据地军民相对抗。他们经常四出‘扫荡’,祸害群众。为了保卫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固扩大抗日根据地,一支队决定彻底消灭盘踞在缑氏的日寇和伪军。1945年3月22日(农历3月11日)晚,“河南军区第一支队,偃师县独立团,区干队和当地民兵,在皮司令亲自指挥下,开始围攻缑氏日伪军。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具体部署:第一支队三团从西侧包围,三五团攻击东南角,偃师独立团一、二中队围困正北面,三、五、七中队和景阳区干队在缑氏镇北侧各路口埋伏,准备打援。缑氏南门为我军突破口,这里是秦敏修防守的五层楼。刹时间,枪声四起,杀声震天。接着镇东南、西南、北面都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三十五团王诚汉团长亲自指挥三十五团向缑氏南门突击”。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但是,“激烈战斗从头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上午(拂晓),终因寨高墙厚,未能攻克。战士们试图用炸药包炸开寨墙,但寨内日伪军凭仗武器精良,居高临下的优势,使持炸药包的战士不能接近寨墙。”南寨门久攻不下,双方出现了相持局面。进攻的战士都急得个个都想掂起抢来冲上去拼命。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皮司令和战士们共同研究,很快想出一个点子—用五六条蘸了水的棉被,搭在一张八仙桌上,手持炸药包的两名战士钻在桌子底下,扛起桌往寨墙靠拢。敌人的子弹打在石棉被上,只冒一股白烟,根本伤不着八仙桌下的战士。不见经传的新型‘坦克’,使日伪军慌作一团。他们尚未想出对付的办法,两名战士已迅速放好炸药包,拉开导火索,又托起桌子撤回。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轰隆!一声,寨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抗日军民呐喊而入”。首先消灭了磨盘胡同五层楼上的敌人,伪军头子秦敏修率残部逃到北大寺贾世勋处,继续顽抗。”接着进攻泰山庙天齐楼之敌,伪军除吴桂五几名残敌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23日上午,“残敌全部龟缩在北大寺内。皮部一方面集中7门迫击炮,12挺轻重机枪对准敌人炮楼,一方面向敌伪人员开展政治攻势。敌人求援无望,被迫缴械投降。秦敏修束手就擒。

日伪军都龟缩到偃师南部一个重要据点,河南军区准备拔掉它

至此,日伪在偃师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拔掉。这次战斗全歼敌伪军千余人,缴获长短枪281支,迫击炮11门,轻机枪10挺,掷弹筒6具,炮弹250发,步枪子弹3570发,手榴弹260颗,战马8匹,电话机2部。经过几次反“扫荡”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特别是缑氏大捷以后,偃师南部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整个洛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起巩县、登封、西至洛阳已全在我军民的控制下。日军在偃师所占据的范围,只有郑洛公路和陇铁路一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