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

第二節物質和意識

一、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時,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列寧的物質概念,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 (2)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3)物質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二、物質的存在形式

1.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只存在永恆運動著的物質。運動是標誌宇宙間一切事物、 現象和過程變化的哲學範疇。 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世界上沒有脫離運動的物質,運動 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也沒有脫離物質的運動,宇宙間發生的一切運動、變化和過程,都有其物質主體。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同樣不可想象的。

2.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

物質運動有一種特殊狀態,就是靜止。靜止主要是指事物的空間、位置相對不變;事物處於量變階段,保持質的穩定性。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而運動則是絕對的和無條件的。

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統一的,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在堅持事物絕對運動的前提下,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有重要意義:第一,相對靜止是衡量物質運動的尺度;第二,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第三,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認識和改造不同的事物。

三、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1.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從無生命的物質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從動物的心理到人類意識。

2.意識的本質 從本質上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這一本質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的一切意識活動都是以人腦為載體的,是以人腦神經細胞活動的生理過程為基礎的。 (2)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人腦雖然具有意識的機能,但人腦本身不能憑空產生意識。只有當客觀事物的信息通過感覺器官傳遞到人腦中來,經過人腦的加工改造以後,才會產生意識。可見,意識是以人腦為中心的神經系統與客觀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及其結果。

3.意識的作用 意識具有能動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一個積極能動的過程。人的意識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選擇性,在實戰的基礎上,對大量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判斷,從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進而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 (2)能動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識在能動地認識世界的基礎上,按照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提出一定目的、計劃、辦法等,指導人類進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能動地認識世界,是一個從物質到思想的過程;能動地改造世界,是一個從思想到物質的過程。

四、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 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的反作用要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