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的豆子——寫在《邪不壓正》之外

隨著《邪不壓正》的熱映,解讀之風又起。觀眾熱衷於解讀姜文電影的隱喻,應該始於《太陽照常升起》。然後,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邪不壓正》,每當播出前後,總有人自動自發地加以解讀。也有一些人,覺得姜文的電影令人費解,以致於無法觀摩。

马尔克斯的豆子——写在《邪不压正》之外

似乎很多觀眾有這樣的觀點——看不懂所以不好。當然,他們有時候會反諷說:這個一定是好的,因為我看不懂,凡是我看不懂的都是好的。

其實,看不看得懂,和好不好,真的是兩回事。記得有一個作家在面對如此質疑時,曾反問:「你聽得懂雞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緊接著,他又問:「雞蛋好吃嗎?」

藝術作品,很多時候,不應該以懂不懂作為判斷標準。臺灣電視劇,把人物的內心獨白都說出來了,可能很容易懂,但藝術價值有如何?陳凱歌的《無極》,借蟎蟲,不滿神之口,講了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觀眾買賬嗎?

马尔克斯的豆子——写在《邪不压正》之外

姜文的作品,更多得是將一個故事講得有趣,第一次看《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根本無法釐清幾個故事之間的因果關係,但電影那種光怪陸離的表現手法,還是吸引我把他看完。

要說姜文電影的隱喻,一定是有的。比如《邪不壓正》裡,師傅銅像那誇張的大鬍子,非要聯想一定會聯想到某某人;藍青峰兩線投資,一邊寄希望於朱潛龍幡然悔悟去抗日,一邊在暗中栽培李天然;李天然對敵,正面可以躲子彈,背後卻多次被人暗算……你說這些是隱喻,當然是隱喻;如果說不是,那也沒問題。

記得,還是《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很多人都對「天鵝絨」進行了解讀,但是據姜文自己後來彙編的《長天起大雲:太陽照常升起》一書透露,「天鵝絨」是在閒聊之際,偶然聊到的一個詞,覺得有趣,就用上了。

马尔克斯的豆子——写在《邪不压正》之外

由此,我想起已故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段往事來——

話說,馬爾克斯曾經看到一種會跳的豆子,覺得非常有趣。結果,一個「好心人」很耐心地告訴他,這豆子之所以會跳,是因為裡面有蟲子,蟲子跳了,豆子也跳了。加西亞聽後大感失望,他回憶說:我覺得有趣,是因為看到豆子會跳,但我並不想知道是因為裡面有蟲子所以豆子才會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