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視角:酷暑下,「重慶製造」寒冬來臨

Kopu導讀:憑藉抖音爆火的重慶,山城的火鍋和山城製造同屬重慶特色,同樣也給看官以深刻印象。但山城今年一季度卻交出一份7%GDP增速下滑的答卷,另外更有甚者,重慶老牌得分項製造業也開始出現萎靡現狀,部分產業龍頭或虧損嚴重,或股權質押,或尋求金融支持。炎炎酷暑下,重慶製造業正迎來艱難危急的經濟寒冬。

Kopu城市視角:酷暑下,“重慶製造”寒冬來臨

俗話雲:全世界每三臺電腦就有一臺出自重慶。這一句便道出重慶在全球電子製造業格局中的異軍突起,尤其是電子產業中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這可以歸結於重慶08年後"渝富模式"大規模的招商引資,為重慶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開闢新的土壤,也一度成為重慶人拍案喝彩的典型。在此期間,重慶的GDP增速常年領跑全國,光彩熠熠。

但短短十年,重慶似乎又成了風口浪尖的山城,不斷爆出產業龍頭難以為繼、大幅裁員、利潤下降頗多等負面消息,陷入困境的企業,或求援銀行、股權質押、停工停產,來暫時緩解公司壓力。Kopu君也瞭解到,今年的1-5月,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只有1.9%,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在城市和國家重要的現代化製造業基地上,重慶正迎來最迅猛的暴風雨。

Kopu解讀:重慶製造的寒冬現狀

至於重慶的局面具體有多嚴峻,暫且由Kopu君帶來一些數據以探看。

首先,在2018年上半年,100個重點工業項目中,有33個沒有按期達產。

另外,先看一組橫踢數據:在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構成中,製造業增長只有1.3%,比1.9%的工業整體水平還要低。39個大類行業中,有20個行業是負增長,而2017年,保持增長的數量是31個。

將這個階段數據與全國進行比較,差距相當明顯。2018年1月~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也有6.9%;最新公佈的半年數據,則是6.7%,都遠遠高於重慶1.9%的增長水平。若與重慶曆史數據相比,差距更大。2017年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都在10%以上;再往前的2016年,也維持在10%以上;2015年,1月~5月的增長更是達到11%。

Kopu城市視角:酷暑下,“重慶製造”寒冬來臨

圖注:重慶2017年1月~5月工業趨勢

另外重慶的兩大支柱產業——汽車製造業和電子製造業也出現增長疲憊。增長最為迅猛的電子製造業,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長在去年4月達到34.4%,隨後一路下滑回落到30%以下;而汽車製造業總產值累計增長在2月破10%後,也開始了持續下跌,長安汽車的利潤額甚至同比下降68%,重慶製造真的相當不容樂觀。

Kopu解讀:製造之困,何藥可解

汽車製造業的利潤下降一方面與市場汽車保有量相關,但一方面也確實是摸到了行業的天花板,電子製造業亦同。Kopu君認為,山城製造業背後的產業困境,實則是大環境下全國性的產能過剩和銷量見頂,但更重要的是重慶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創新時代下,核心競爭力過於虛弱,才最終導致重慶製造業跳水式的下滑。

Kopu城市視角:酷暑下,“重慶製造”寒冬來臨

對於重慶這種工業快速發展,但是製造業處於"欠發達地區、仍處於欠發達階段"的地方而言,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之處,其不良影響很容易被放大。這說明重慶的製造業,還缺少足夠的自我調節能力,需要進一步的結構優化。拔高製造業的研發創新,減少對外資和外來技術的依賴,提高核心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一味地尋求外資簡單粗加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技術時代要求,全球產業變遷,區域產業調整,新的發展階段,給重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自始至終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變重慶製造為重慶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