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同一個徽京,同一個夢想

Kopu導讀:安徽南京一家親,去新街口逛街,在鼓樓醫院看病,到祿口機場坐飛機等等,這是南京人的日常,同樣也是安徽人的。歷史上的淵源、地理上的親緣、經濟上的牽連,多年以來,安徽和南京分分合合,兜兜轉轉,儼然成了彼此的靈魂伴侶。南京,到底是怎樣和安徽緊緊相連的?

Kopu城市:同一個徽京,同一個夢想

Kopu解讀:南京自古便是安徽省會

南京與安徽的緣分還得從明朝說起,朱元璋在打下江山稱帝后,在執行行政區域劃分時,江南行省建立,大致區位包括今天的安徽、上海和江蘇。當時的南京風頭無兩,成為霸主型省會,統領14個府、4個直隸州、97個縣。南京的霸主地位不僅僅體現在明朝,還一直延續要清朝。Kopu產業在線瞭解到,清朝時期,順治帝為防止謀反和削藩,將南直隸(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統稱)分省,儘管分為江南和蘇北安徽,但是實際上官員辦公依然寄宿南京,也就是說,安徽負責稅收和教育的官員在南京遠程辦公,關乎安徽民生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捏在南京手裡。對於安徽,南京不僅僅做了近百年行政意義上的省會,還負責給獨立後的安徽省官員提供辦公室,一不小心又做了一百年沒有名分的省會。也就是這樣,安徽與南京難解難分的緣分就此開始。

Kopu城市:同一個徽京,同一個夢想

Kopu解讀:安徽人的南京精神

如果說行政劃分只是一種官方行為,那麼安徽朋友們幾百年來爭當"精神南京人"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合肥不行。合肥成為安徽省會之前,一直都是安慶暫代省會之職,原因在於安慶地處上江地區,佔據水利優勢,而合肥只是安徽中部縣城,平原地區既無險可守又無經濟優勢,但到抗戰最後,正是因為合肥地形無戰事紛擾,在現代反而成為鋪鐵路的優勢,合肥繼而撿漏成為安徽省會。

Kopu城市:同一個徽京,同一個夢想

但合肥的整體經濟形勢既比不過蕪湖,也爭不過安慶,更別說老大哥南京了,南京和合肥完全是兩個量級的體驗。合肥登記註冊的零售企業595家、大型餐飲企業270家,而在南京直接翻倍,零售企業1239家、餐飲企業465家,再也不用擔心一輩子吃安慶餛飩。坐個飛機,南京祿口機場T2航站樓有30個登機橋,從南京出發,除開亞洲國家,洛杉磯、法蘭克福、悉尼閉上眼睛就能直達。而合肥新橋機場還只有一條跑道,勉強承包新馬泰。所以,安徽人想就近提升生活水平,第一選擇肯定是往南京遷移,畢竟最靠近南京的馬鞍山人民都是看南京臺、揚子晚報長大的;南京街頭也隨處可見安徽人的身影,或來旅遊,或來寧工作。

Kopu解讀:成本低廉,產業轉移

再來說說安徽的經濟發展,安徽氣候上屬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自然災害加上黃河奪淮,僅民國1931年的大水就淹沒了整個安徽57%的農田,災民佔全省總人口的一半。加之安徽為中原襟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天災人禍帶來了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振興不起來的農業,只能靠貿易做救命稻草。以賣茶葉為例,清末,皖南地區茶葉年產量平均約18萬擔,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了南京。二是四處逃荒的安徽人。明清時期,全國還沒有一個地方像安徽災民一樣因為逃荒出了名,離得最近的南京自然成了第一選擇。

Kopu城市:同一個徽京,同一個夢想

與排外的上海人不同的是,南京並不排斥安徽的親近,原因在於南京作為江蘇省會,GDP卻一直輸給蘇州無錫,儘管南京大學生多,但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規模以及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都低於蘇州無錫。南京也同樣意識到了這個尷尬的問題,但也認識到安徽是可以親近聯合的,安徽是著名的勞動力大省,除此之外,地價成本低,資源豐富且低廉,南京如果將製造業轉移到安徽,也是節約成本的買賣,同時也幫扶安徽致富,一舉兩得,南京何樂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