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同一个徽京,同一个梦想

Kopu导读:安徽南京一家亲,去新街口逛街,在鼓楼医院看病,到禄口机场坐飞机等等,这是南京人的日常,同样也是安徽人的。历史上的渊源、地理上的亲缘、经济上的牵连,多年以来,安徽和南京分分合合,兜兜转转,俨然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南京,到底是怎样和安徽紧紧相连的?

Kopu城市:同一个徽京,同一个梦想

Kopu解读:南京自古便是安徽省会

南京与安徽的缘分还得从明朝说起,朱元璋在打下江山称帝后,在执行行政区域划分时,江南行省建立,大致区位包括今天的安徽、上海和江苏。当时的南京风头无两,成为霸主型省会,统领14个府、4个直隶州、97个县。南京的霸主地位不仅仅体现在明朝,还一直延续要清朝。Kopu产业在线了解到,清朝时期,顺治帝为防止谋反和削藩,将南直隶(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统称)分省,尽管分为江南和苏北安徽,但是实际上官员办公依然寄宿南京,也就是说,安徽负责税收和教育的官员在南京远程办公,关乎安徽民生的权力,实际上还是捏在南京手里。对于安徽,南京不仅仅做了近百年行政意义上的省会,还负责给独立后的安徽省官员提供办公室,一不小心又做了一百年没有名分的省会。也就是这样,安徽与南京难解难分的缘分就此开始。

Kopu城市:同一个徽京,同一个梦想

Kopu解读:安徽人的南京精神

如果说行政划分只是一种官方行为,那么安徽朋友们几百年来争当"精神南京人"的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合肥不行。合肥成为安徽省会之前,一直都是安庆暂代省会之职,原因在于安庆地处上江地区,占据水利优势,而合肥只是安徽中部县城,平原地区既无险可守又无经济优势,但到抗战最后,正是因为合肥地形无战事纷扰,在现代反而成为铺铁路的优势,合肥继而捡漏成为安徽省会。

Kopu城市:同一个徽京,同一个梦想

但合肥的整体经济形势既比不过芜湖,也争不过安庆,更别说老大哥南京了,南京和合肥完全是两个量级的体验。合肥登记注册的零售企业595家、大型餐饮企业270家,而在南京直接翻倍,零售企业1239家、餐饮企业465家,再也不用担心一辈子吃安庆馄饨。坐个飞机,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有30个登机桥,从南京出发,除开亚洲国家,洛杉矶、法兰克福、悉尼闭上眼睛就能直达。而合肥新桥机场还只有一条跑道,勉强承包新马泰。所以,安徽人想就近提升生活水平,第一选择肯定是往南京迁移,毕竟最靠近南京的马鞍山人民都是看南京台、扬子晚报长大的;南京街头也随处可见安徽人的身影,或来旅游,或来宁工作。

Kopu解读:成本低廉,产业转移

再来说说安徽的经济发展,安徽气候上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自然灾害加上黄河夺淮,仅民国1931年的大水就淹没了整个安徽57%的农田,灾民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加之安徽为中原襟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灾人祸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振兴不起来的农业,只能靠贸易做救命稻草。以卖茶叶为例,清末,皖南地区茶叶年产量平均约18万担,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了南京。二是四处逃荒的安徽人。明清时期,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像安徽灾民一样因为逃荒出了名,离得最近的南京自然成了第一选择。

Kopu城市:同一个徽京,同一个梦想

与排外的上海人不同的是,南京并不排斥安徽的亲近,原因在于南京作为江苏省会,GDP却一直输给苏州无锡,尽管南京大学生多,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以及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都低于苏州无锡。南京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但也认识到安徽是可以亲近联合的,安徽是著名的劳动力大省,除此之外,地价成本低,资源丰富且低廉,南京如果将制造业转移到安徽,也是节约成本的买卖,同时也帮扶安徽致富,一举两得,南京何乐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