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徽京”的称号是如何炼成的?

南京“徽京”的称号是如何炼成的?

方恨少|文

宋朝之后,开封一直是河南的政治中心。

开封位于河南的中部偏东,并不是河南的地理中心。为什么能够取代洛阳,成为元、明、清多朝河南的省会呢?

在梳理河南的四大名镇道口、赊店、周口和朱仙镇时,有没有发现,明清时期,依靠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河南曾有过发达的水运系统。

加上同样水运发达的北舞渡镇,朱仙镇正好位于周口、赊店、北舞渡和周口等水运的中心,省内省外的货物在地周转,这成了朱仙镇繁荣的基础。

那时河南各个府州的人员,依靠水运网络,到省城开封,是非常发方便的。

点击延伸阅读

南京为什么被称为“徽京”呢?

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但很多人把南京称为“徽京”,戏谑南京基本是为安徽人服务,而不是为江苏人服务。

同时,现在南京也有大量的安徽籍人员。

摊开地图,可以看到南京西北、西和西南被安徽省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和宣城包围,一大半的辐射区域都是安徽。

在普铁时代,芜湖长江公路铁路大桥修建之前,在合肥读书的皖南学生,每年放假回家,最经济的方式,一定是绕不开南京的。他们从合肥乘坐火车北上到蚌埠,再从京沪线南下到南京,回家。

在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地的商务人士出差,一般也是到南京禄口机场,而不是合肥新桥机场乘坐飞机,因为前者比后者更近,更方便。

南京“徽京”的称号是如何炼成的?

安徽和江苏曾是一个省

元朝末年,各地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朱元璋领导的一支义军,没有向北发展,和元军厮杀。却南下,占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以南京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和大本营。

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在南京韬光养晦,聚集势力。

朱升和朱元璋只是同姓,没有血缘关系。但他的建议为朱元璋后来的成功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想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的重要谋士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也为赵光胤打天下出了汗马功劳。

国人见面喜欢互问姓氏,攀亲道故,从这两个例子看出很有道理。多说了一句,跑题了。

等到北方起义军已经和元军拼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朱元璋在南方灭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后,开始北伐,攻占了元大都北京,把元朝末帝赶到漠北,建立明朝。

于是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同时以自己的家乡凤阳为中心,建立辖地庞大的凤阳府。把现在的安徽、江苏、上海,江西和浙江一部,都划到直隶的管辖范围。

其中凤阳府管辖范围最大的时候,辖和州、滁州、寿州、六安州、泗州、虹州、宿州、颍州、亳州、邳州、徐州11州和若干县。

这是第一次,朱元璋把两淮和江南划到一个行政区内。

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被改为南直隶。

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行政划分,把南直隶改为江南省。

南京“徽京”的称号是如何炼成的?

南京曾经做过安徽的省会

经过两宋的开发,到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其中江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赋税贡献区。作为一个省,江南省的影响力太大,清政府担心尾大不掉,决定拆分江南省。

但如何拆分江南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横切”,一种是“竖切”。

按照地理和风土人情,横着划分比较好。但如果这样,南部的行省富裕,北部的行省贫穷。

最后决定竖着划分,“肥瘦搭配”,同时还可以互相牵制。

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

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

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

从取名来看,两省的经济、政治中心还是偏重于江南。江宁、苏州、徽州都位于江南,安庆虽位于江北,但也靠近长江。

江苏和安徽分省后,但仍然“剪不断理还乱”:

两江总督驻地江宁,即南京;

江苏巡抚、江苏布政司驻地苏州;

安徽巡抚驻地安庆,但安徽布政司却驻地江宁。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迁到安庆,才正式确定安庆府为安徽省省会。

同年,确定江宁为江苏省省会。

从江南左右布政司改名安徽、江苏算起,江宁作为安徽的“准省会”将近百年。

南京“徽京”的称号是如何炼成的?

南京为什么能够作为安徽的省会近百年?

是因为当时南京比较繁华,安徽布政司贪图享受秦淮河畔的“灯红酒绿”吗?

还是因为安庆不具备安置大量官员的条件吗?

都不是!

就像本文开头就提到的,为什么宋朝之后,开封一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因为贾鲁河的疏通,正好使开封位于河南的水运系统的中心,繁忙的水运系统带来了大量的货物,充足的客流和庞大的资金。朱仙镇也是因为发达的水运而崛起,成为中州名镇。

南京之于安徽,那时就像开封之于河南,安徽各个州府的人员往来南京,是非常方便的,而安庆,反倒不如南京便利。

在铁路出现之间,中国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水运和驿路。

相比驿路,水运能够运送大量的货物,并且成本很低。

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但我国的河流主要是东西流向的,南北流向很少。

于是很早很早,国家就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工挖掘南北向的运河,沟通东西向的河流,组成便捷的水运网络。

那时,安徽北部的人,从密布皖北的淮河干支流上船,向东,进入大运河再南下,从扬州入长江,再沿着长江向西逆行,就可以到南京;也可以从巢湖入长江,北上到南京。

安徽南部的人,可以从太平湖走青弋江,到达芜湖,从芜湖北上到南京;也可以走新安江到浙江(钱塘江),再从镇江进入大运河,西行到达南京。

有没有发现,那时从安徽去南京,是非常方便的。

这也是安徽布政司在南京办公近百年的原因。

即使在普铁时代,安徽的铁路重镇是真正的火车“拖来”的城市蚌埠,而不是省会合肥

而在芜湖长江铁路大桥修建前,皖南人坐火车到合肥,还要绕道南京,先到蚌埠,再折回合肥。

但是在高铁时代来临后,一切都变了:

合肥成了安徽真正的铁路中心。

蚌埠的铁路交通优势被迫拱手相让。

安徽人坐火车出行,经过南京的几率开始大大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