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爆发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渭水一青萍


如果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事实上西晋这场著名的八王皇室之乱的祸根就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

有人可能会问,司马炎一代英豪 ,创立了西晋大好江山,再且在他有生之年就创造出了难得的“太康之治”。而且这个太康之治持续十年之久, 这样厉害的角色怎么可能给八王之乱留给祸患呢?

但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八王之乱”的确是司马炎种下的祸种。

第一颗祸种,司马炎扶持了一个强势的外戚杨骏。

东汉末年,洛阳有几大著名家族,而以杨震为代表的杨氏就是其中之一。杨骏身为名门杨震之后,且女儿又是晋武帝皇后,极受晋武帝宠幸,于是一时之间,杨骏与其弟等三人权倾天下,时称三杨。司马炎病重的时候,感觉他死后杨骏这个外戚可能会对司马氏政权构成威胁,于是便将杨骏软禁于宫里。尽管如此,司马炎还是下诏让杨骏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白痴皇帝司马衷。

表面上看起来,司马炎将外戚及皇族的权力分配到位,且互相牵制,应该没问题。但是东汉历史已充分证明,外戚跟皇族是不可能和平地坐同一条船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方胜出,另一方以受制才可休止。果然不出所料, 司马炎死后,杨骏因为忌惮司马亮,联合武皇后改了诏书,将司马亮赶出洛阳城,独占大权,这件事就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爆炸的引子。

第二颗祸种,司马炎大力扶持皇族,统摄一方。

司马炎上台以后,深感司马氏政权根基薄弱,于是便大力扶持皇族,将许多同姓诸侯王封到各地,并且让这些诸侯王享有很大权力,统治一方,手里还拥有军政大权。表面上看,这些诸侯力量雄厚,一旦西晋中央有难,必须发兵救之,这应该是个良策。然而司马炎只考虑到好处,却没考虑到坏处,想当年,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怎么造成的?就是因为地方诸侯力量强大,跟西汉中央发生矛盾,双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如果西晋诸侯不满西晋中央,有一天也要发兵捣蛋,那会怎么办?所以说,司马炎只知大力扶持同姓诸侯王,却没想出一套解决这些尾大不掉的诸侯王的方案,为后来的“八王之乱”亦埋下爆炸的引子。

第三颗祸种,司马炎封了一个白痴儿子司马衷为皇帝。

这是司马炎有生之年下的最臭的一颗棋。司马英明雄武,却生出个白痴儿子的确让人唏嘘。这个白痴儿子白痴到什么程度呢?竟然都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么饿死的, 蛤蟆是为什么而叫的。司马衷当太子时,司马炎也想过废掉这个白痴,可是一转念想司马衷生的儿子司马遹是个天资聪明的种,又想将皇位传给这位孙子,于是就放弃了废弃司马衷的想法。不料,司马衷上位以后,的确没什么能力,从外戚杨骏到皇后贾南风,到各地同姓诸侯王,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都视之为无物,个个都想将他手里的权力抢到自己手里。

由此看,司马炎封白痴儿子司马衷为皇帝,是导致“八王之乱”的最具爆炸性的引子。

总之,三颗易燃祸种集在一块,无论是哪一方,只有有人引燃其中一个,整个天下自然就集体爆了。


月望看历史


封建王权。

司马家族能够在三国那个乱世纷争的年代崛起,与他们家族人口众多,家族势力雄厚有关系。司马懿的老爹是司马防,他有司马懿8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字,都有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在多子多福的古代,这么多儿子,且各个成才,成就绝对斐然。这也是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征召司马懿的原因,首先司马懿确实有才华,一辈子屡献奇计;二是司马家族庞大势力,可以给曹操延揽更多的人才和人望;三是把司马懿当一个人质放在手边,容易控制司马家族。结果曹操虽然有心安排,继承人也都不傻不笨,可惜都年寿不永,都被司马懿熬死了。

司马懿掌权后仅仅2年病故,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15年掌权,逐渐清除异己,给司马炎篡位扫清了障碍。司马炎继位晋王不足100天,就废黜了魏帝,自己当了皇上。

司马炎心想,自己能够成功当上皇帝,自己当然是神武无敌,但也跟曹魏宗室无力勤王有关,才让一个外姓轻易控制中枢。他思前想后,决定大肆分封。据统计司马炎一共分封了50多位王,有大有小。大的,有2万户,军队5000人;小的,有1万户,军队3000人;再小一点的王,有5000户,也有军队1500人。

当时世族势力很大,司马炎也知道司马家族的庞大势力为朝廷忌惮,才有幸进入中枢。所以,司马炎本着削弱世族势力的初衷,大肆裁撤各地的武装力量。大郡设武吏100人,小郡才设50人。这么点地方武装,平定民乱都不可能,更别提尊王攘夷了。

司马炎出此昏招,他只看见曹魏失国,也不想想汉景帝的七国之乱。作为司马家的领袖,司马炎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让众位叔伯大爷子侄们服从自己,但是他又错误跟世家贵族选择的妥协,让一个白痴的儿子继位,指望着过渡一下,传给他喜欢的一个孙子。

结果这样的皇位传承次序,在他驾崩后第一年,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所钟意的孙子,也在这种权利争斗中死了,一个太子,都23岁了,还被贾南风雇凶杀了。西晋政府中枢,已经无法无天到这种地步了。

很多司马家的王爷们都打着勤王的名义,派兵到朝廷,控制朝政,发布政令。其他王爷一看就不服气,凭什么你能上,我不能上。于是打成一团,前前后后不止有8个王爷参与,这一打就是16年。

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得到了权柄,终结了这场混战。此时中原板荡,十室九空,军队死伤30多万,人民流离失所。司马越本应该团结朝臣,努力振兴,可是他却玩弄权柄,丝毫不以国家为念。311年,天下汹汹,各地纷纷起兵反抗西晋中央政府。司马越不得已自请出兵征伐石勒。在河南项城病死,大军往东海出发,路上遭遇羯人,十多万主力部队,死伤殆尽。西晋王朝赖以维持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损失了,从此西晋王朝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而知而行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太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晋惠帝实在是没有什么执政能力,所以西晋朝廷内部很快就爆发了对实际政权的争夺。先是晋惠帝的母后杨皇后让晋武帝写了个遗诏,很快让自己的爹杨骏执掌朝政。但是杨骏也并非是治世之才,反而在任上“为政严碎,刚愎自用”,不怎么得人心反而是多处树敌。其中晋惠帝的皇后贾氏就很不满意,处处想要干涉朝政,所以秘密召楚王玮入京清君侧,后来铲除了杨骏这伙人,又翻脸把楚王玮也杀掉了,贾后专政开始。杨太后被处死后,立马引起了朝廷的不满。公元296年赵王伦入京掌握了禁军和朝政,之后甚至做了皇帝,杀死贾氏,301年,赵王伦自称为帝,引来赵王冏、成都王颍、东海王越等等人起兵讨伐,之后晋惠帝重新坐上了皇帝宝座,却仍然没有实际政权,拥护他的这些人也纷纷争夺中央政权,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彼此消耗,基本上力量都被削弱了。公元306年,东海王越专政,毒死晋惠帝,杀掉了其他的权臣,一团乱麻的八王之乱也告终。

从根源上讲,祸患也许从当初司马炎开始分封宗室开始就埋下伏笔,西晋建国没多久就分封了27个同姓王,还不断地扩大了这些宗室诸侯王的权力,不但增加这些封国的户数,还让这些宗室顺带着督办各个州的军事。诸侯王手握重兵,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不折不扣的祸头子。这些手握重兵的宗室,随着实力的增长,都纷纷开始干涉朝政,卷入到朝政的权力斗争当中,实际上中央皇权大大的削弱。晋武帝太康之治之后,经济上取得了大成就,社会也稳定下来,这些宗室也开始养成奢靡之风,政治上的腐败可以说与生活上的腐败并行。门阀大族的彼此关联更是让其中的关系盘综复杂。


国家人文历史


西晋八王之乱,八个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两个是晋惠帝本家的爷,两个是晋惠帝本家的叔,一个是晋惠帝的堂兄弟,三个是晋惠帝的兄弟。由于司马家族得位不正,靠军权耍阴谋上位,所以对军队的控制,非常用心,只允许王爷有兵权,不允许地方有武备。地方对王爷没有约束力。每个王爷都是一个兵马谋士战将齐备的独立集团,在晋惠帝昏庸无能的情况下,这些兵将谋士们,更是没有能够为中央效力的途径,不能集天下英才为中央集权所用,而分散于各王爷账下,他们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极力怂恿各自的王爷,不择手段,获取中央执政大权,为自己升官发财的资本。又由于司马家族靠世家大族支持上台,而世家大族掌握了九品中正制之后,对官员任免采取裙带关系,基本上废除了曹操的唯才是举,打压豪门的政策,至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断绝了底层向上奋斗的途径,导致大量民间底层能士,投靠外族,帮外族谋取中原。长达十六年的内斗,名将,谋士,兵力,资源都达到了极大的消耗和破坏,长期依靠世家大族,脱离底层民众,贪婪腐朽,奢靡无度,更是耗尽了民心,所以只能倒台,大乱。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只能对世家大族妥协,获得支持,而又绝不能与世家大族以掌握军队的机会,要把所有武备都放在司马家族手中,导至使中央权力较小,而诸王爷权力过大。像一只多头怪。


拈花不少语


最初引爆“八王之乱”的是洛阳禁军统领赵王司马伦联合封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囧共同起兵,诛杀专权的皇后贾南风 ,并全面控制了晋都洛阳。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将晋惠帝司马衷拘押软禁,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冏也有觊觎皇权之心,他见有机可乘,于是以讨伐叛逆之名攻击司马伦。封地在河北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顒也趁火打劫,起兵响应司马冏。三路讨伐大军兵临洛阳城下,开始围攻,禁军将领王舆乘乱杀死赵王司马伦,重新将白痴晋惠帝扶上皇位,并开门迎降 。之后,齐王司马冏掌握了国之大权。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河间王司马顒再次起兵讨伐齐王司马冏,被贬谪闲居洛阳的原长沙王司马乂暗中做内应,河间军攻入城中,司马乂乘机杀掉了擅权的司马冏,掌握了西晋政权。

太安二年(303年), 握实权的司马乂被司马顒麾下骁将张方杀害,年仅28岁。

此后,诸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并州刺史司马腾、幽州刺史王浚等都先后率各自的军队参与到了你死我活的皇权争夺战中来。经过数年混战,到了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并州刺史司马腾等夺权者相继被杀。司马越迎回流亡在外的惠帝司马衷,并重新拥立他上位。不久,晋惠帝被毒死,大权尽被司马越掌控。

“八王之乱”也称“永嘉(年号)之乱”,因先后有八位藩王参与其中,故名。“八王之乱”是皇权对分封制失去控制所导致的恶果,让一直蛰伏在暗处的政治较量转为明面上军事斗争,最终使西晋国力大损,生灵涂炭,国势乱如鼎沸,各游牧少数民族武装乘虚而入,西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难以避免地走向衰亡的深渊。

本应成为晋王朝长治久安中坚力量的诸王因实力膨胀而终至尾大不掉,最终成了彻底埋葬西晋王朝的送葬者。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最根本的是晋室开历史的倒车,结果自然被碾的粉碎!分封制创制于西周时代,西周时代鸿蒙初开,是文明大发展时代,文化大暴发时代,各项社会制度初创,但社会生产力低下,西周王朝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采取了分封制,使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周时代井田制制约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了私有化趋势,分封制已经落后。战国时代出现了郡县制,分封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秦灭六国完全实行郡县制(秦过渡太快也是覆灭原因之一)。西汉初年实行分封与郡县相结合的制度,经过文景两代“无为而治”,社会得到恢复发展,但分封制附带的分裂趋势日益严重,终于暴发了七国之乱。好在西汉中央机器足够强大,很快平息了暴乱。但分封制对朝廷的威胁依然存在。到武帝时代采取主父偃削藩政策,分封制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晋帝司马炎生于襁褓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政治素质不高,实非雄才大略之主,选“白痴”惠帝已铸大错,再施政分封制,本意用血缘关系保卫中央,但分封早已不适应发展了的社会,反而导致了八王之乱!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至乐无如读书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后,担心司马氏政权被异姓所纂夺,因此,在西晋建国后不久便分封了27个同姓王,并且同姓王拥有大量权力开始是允许诸王自选国中长吏,继而又以户数多少把诸王分为三等,并开始置军。大国2万户,置上、中、下三军,5000人;次国万户,置上、下二军,3000人;小国5000户,置一军,1500人。以后,又逐步地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假节,得斩违军令者。

这样,诸王不仅掌握了封国中的军政大权,而且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西晋分封宗室的目的是藩卫皇室,但后来随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诸王大都卷入了争夺中央统治权力的斗争,反而削弱了中央皇权的统治。

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由于惠帝毫无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争夺实际控制权的斗争。晋武帝岳父杨俊辅政专权,把另一辅政大臣司马亮赶走,引起朝中众人不满。惠帝皇后贾南风亦想干预朝政,对杨骏专权十分不满,乃密召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玮入京,杀杨骏及其党羽,用司马亮和卫灌;接着,又使惠帝发密诏,令楚王玮杀司马亮和卫灌;然后又说楚王玮矫诏杀人,把他杀掉。从此,贾后专权,囚杀杨太后,引起朝臣的普遍不满。296年,赵王伦应诏入京,取得贾后信任,掌握禁军和朝政。299年,贾后废太子司马遹(yu),宗室诸王更加不满。赵王伦为了做皇帝,用计使贾后杀太子。

然后以替太子报仇为名,杀贾后及其党羽。301年,赵王伦自称皇帝,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等起兵讨伐赵王伦。此后,齐王王、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相互争夺中央控制权。诸王军队到处烧杀抢掠,造成严重破坏。306年,东海王越入朝专政,毒死惠帝,八王之乱オ宣告结束。

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晋武帝司马炎的分封制造成诸侯的权力过大,中央无力制衡诸侯的军队,尤其是晋惠帝即位后,皇帝昏庸白痴,导致朝延内派系倾轧。结果各个派系纷纷拉拢势力强大的宗室诸侯王,而各个诸侯王之间又相互争夺中央实际控制权,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


戴你看历史


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原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自从汉末以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小农经济遭受巨大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各个世家大族在各个州县的经济崛起,这些世家大族拥有众多的农户和土地,在战争中受损也比较小,因此在战后政府发展经济是他们成为了所在州县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反应在政治制度上,世家大族的政治权力谋求进一步扩大,这也是为什么曹丕称帝后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因为当时曹魏的统治基础就是这些世家们,曹魏只有获得了世家们的认同才能通知的了国家。同时,由于政治上的妥协,曹魏又不得不采取军事上广封同宗,用自家宗亲掌兵来确保政权。

在这种大背景下,司马家效仿曹家架空君主然后篡权的举动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如何解决曹家掌兵的亲贵们和在中枢和地方都享有巨大权威世家们。所以司马家通过“高平陵之变”解决掉了曹家,同时又给了世家们更大的政治许诺。等到司马炎正式篡位自立,统一三国后,坚持的仍是原有的道路,以军事贵族压制世家大族,广封诸王,八王之乱中的诸位藩王那个不是兵强马壮。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弱势,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会成为地方起兵叛乱的借口。最终八王之乱爆发,中原被打成一片废墟,塞外少数民族乘虚而入,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晋室东渡后也没有摆脱对面对世家大族的弱势,在传了几代后也被兵强马壮的刘裕给取而代之了。有人会说这是中央政府出了个傻皇帝,有野心的皇后的结果。但这只是表象,强势的中央政府如明清两代,即使出现了昏君或者后宫乱政,也是由中央政府自行解决,绝不会出现地方倒逼中央的举动,更别说地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祸害中央。


查水表专员


可以说,司马氏得国不正。 换言之,生于不义。死于必然。

司马氏与曹魏都一样,都是权臣篡位,但曹家父子具是一代豪杰,但司马炎不过捡现成,成为东晋开国皇帝。由于司马懿实际掌控曹魏的时候,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在于宗室地位太低,地方没有宗室辅佐,所以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给予宗室极大的权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地方也基本是宗室把持。地方官员权力不算太大,司马炎延续这一政策。但由于宗室分封过滥,才导致八王之乱。

八王是指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八王之乱以贾南风杀害太子广陵王司马遹(因为不是贾南风生的)一直到西晋东迁为止。一共延续16年之久。在这16年里,宗室相互诛杀,朝臣都是随风倒,你方唱吧我登场。双方混战。司马氏家族的血液也许中了病毒。并不干净。彼此杀戮,导致洛阳为之一空。乱军甚至把人肉混合牛羊混合而吃。再加上晋惠帝与贾南风一个真白痴,一个真无能。造成西晋上下动荡。朝堂不安。

再一点就是各个少数民族的参与其中。鲜卑。匈奴后裔。他们勾结一起与各个宗室联系一起,导致匈奴后裔刘聪于公元306攻入洛阳。西晋亡国,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东晋建立。


清水空流


三国混战时留下的祸根。东汉末,天下战乱不止,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就投到当时的豪族门下。豪族建立了一种坞堡。大家躲在坞堡里面自给自足。

司马家当时就得到豪族的支持!所以他家做了皇帝。等到西晋统一天下以后。司马家这帮人头大了,平民都躲在坞堡里面自给自足,基本上没有商品交换。这样朝廷就没法收税。他们想办法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出去。和全国的豪族进行制衡。谁想到这帮子弟出去以后,反而和各地豪族勾结起来。想自己做皇帝。你是八王之乱就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