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只是站在車上致了個敬,就吸引了「河西三賢」

魏文侯只是站在車上致了個敬,就吸引了“河西三賢”

魏文侯

在顧炎武的《日知錄》中曾說“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宴會漢賦,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可見春秋與戰國的區別,就在於春秋更重禮信,而戰國則更重實。春秋人在說“禮崩樂壞”,戰國人則連“禮”也不說了,諸侯列國對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人才的流動更為頻繁。所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這個時期的諸侯君主在總攬萬機之餘,都在到處尋找各種人才。

魏國的魏文侯時期,魏國因承繼了當年晉國大多數最為富庶和繁華的地區,掌握著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三晉地區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可是隨著紛爭的不斷和國家的發展,韓趙乃至中原地區的諸侯國,甚至魏國西部的秦國,都在快速發展,這對魏文侯也便造成巨大壓力。魏文侯拜“孔門七十二賢”的子夏為師,並在西河地區創辦學派,以培養魏國的各類人才。

其實當時的子夏已經是高齡老人,即便魏文侯想要邀請子夏出山輔政魏國,也是時日不多,那麼魏文侯為什麼還會重點推崇子夏呢?第一子夏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第二子夏是魏國西河人,第三是子夏在西河已經擁有很多有名的徒弟,比如段幹木、李悝,皆在西河地區擁有相當口碑。魏文侯拜子夏為師的目的,就是要跟那些子夏的徒弟們成為師兄弟,並以此招募到更多人才進入魏國朝堂。

魏文侯只是站在車上致了個敬,就吸引了“河西三賢”

魏文侯

那麼,魏文侯要達成心中的願望,會不會很輕鬆呢?當然不會。

戰國時代什麼最貴?當然還是人才,尤其是孔門、墨門、鬼谷門、兵家等子弟,皆崇尚周遊列國,站立於朝堂之上,為諸侯國君闡述自己的理想和謀略,即便不能成為國君身邊的朝臣,也能在江湖之上生存,這些子弟大多身兼多職,既是學者,更是有所經營。比如子夏的徒弟段幹木,《淮南子》雲:“晉國之大駔也,而為文侯師。”這就是說段幹木在晉國時代,就已經是走私馬匹交易的商賈了。

段幹木不是那種對仕途非常有野心的人,當魏文侯專程前往拜訪,段幹木為了不與魏文侯見面,直接翻過圍牆逃跑。這就讓求賢若渴的魏文侯非常困惱,此後數次駕車到段幹木的家中拜訪,甚至每次路過段幹木家中的時候, 就會自車上站起來致敬,以表達對段幹木的尊敬之意,最後段幹木終於被魏文侯的禮賢下士所感動,願意為魏國的大業所服務。

魏文侯只是站在車上致了個敬,就吸引了“河西三賢”

魏文侯

​魏文侯終於真正進入孔門學派,此後子貢的徒弟田子方成為魏文侯的輔臣,這位田子方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對魏國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田子方有很多朋友,他們是吳起、樂羊、西門豹、李悝等,這些人物進入魏文侯的幕僚後,即成為魏國崛起史上的耀眼明星,吳起守西河,秦國數十年不敢東進;西門豹治水,福利魏國百姓;樂羊攻破中山國,拓展魏國千里之地;李悝編制《法經》,開戰國變法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