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將被人工智慧取代?一位從業20年的老翻工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翻譯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位從業20年的老翻工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翻譯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位從業20年的老翻工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封面圖片 | 圖蟲創意

翻譯是當下這個時代中最具矛盾的行業之一,既光鮮,又處於被科技取代的危機中。

電影劇本中需要高大上人設的時候,翻譯經常被選中。去年熱劇《親愛的翻譯官》中,楊冪和黃軒扮演的翻譯官,衣著光鮮、頻頻現身於各類國際會場、名流酒會,看的很多觀眾心生嚮往。

但我們同時也看見,幾乎所有講述人工智能帶來職場危機的文章中,首當其衝要被科技取代消失的行業預測名單裡,翻譯總在前幾位出現。

翻譯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位從業20年的老翻工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J是一名從業20年的翻譯。我們是在工作中認識的。

這小半年我都在同一個諮詢項目上,案子是美國的一家公司併購了本地的企業,美國總部定期派人到中國現場支持,翻譯官全程陪同。第一次見他,只見一中年男子模樣,穿長款呢子西裝,五官長的端正嚴肅,帶一副圓邊眼鏡,和我心中翻譯官的形象匹配極了,他開口,用壓在喉嚨裡的低沉聲音自我介紹他叫J。

平日裡,他有時像個隱形人,讓人察覺不到他的存在,偶爾目光掃到,只見他嘴唇快速的抖動著,他身前的老外頻頻的跟著點頭。有時候,他也會跳出來說話,替他身前的人物發聲,只聽他專業術語表述的精準,轉述敏感話題時,用詞頗為得體,分寸拿捏得當。我心中暗暗稱讚不已。

終於在茶水間,有了一次兩次的交集,趁某日不忙,我們聊起了翻譯這個行業。

1 20年前,月薪2萬

“我覺得你們的行業很高大上,翻譯工作者都很厲害。”我直抒胸臆。

“曾經光鮮過。”他告訴我。2000年再往前,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還很低,會說外語的人,那都是稀缺資源,稀缺就值錢。

“有多值錢?”我問。J坦誠和我分享了翻譯行業收入水平的今昔對比。現在的口譯工作者每天收入幾百到幾千元不等,但關鍵是,20年前也是這個數字,而20年前的錢比今天好用多了。我腦子裡快速算了一筆賬,2000年北京的房價還不到3000元一平,一個翻譯工作者的月薪可以達到小2萬,工作2年就可以在北京全款買下一套100多平的房。

“而且那時候翻譯官地位很高,中國人裡面,能說一口流利洋文的人不多,你會說,大家就拿崇拜的眼神看你。”J接著講,“那時候,很多的大型國有企業,第一時間響應號召走出國門,可是沒有會說英文的人,業務就做不成功。於是,那個年代的很多翻譯工作者,直接就被提拔為企業的高層。”

“可惜,最好的時代過去了。”

正說著,J嘆了一大口氣,將故事從20年前切回到了當下。

2 今天,這行越來越難

“會說外語的人越來越多了。”J看著我說,“像你們公司,現在的外企基本都是雙語工作。留學生很多,甚至還有不少海外長大回國工作的孩子,英語說的很地道,我們的工作就被擠榨的厲害了。”

以前供需不平衡帶來翻譯工作的紅利期已經慢慢褪去,市場冷靜下來後,被掩蓋了的很多工作性質本身導致的短板,已經慢慢暴露出來了。

比如我們的工作性質就只需要集中精力翻譯當下的時刻,所以翻譯工作者習慣了去捕捉點,而少關注了全局,我們積累的很多知識結構是不夠完整的。

再比如我們的工作,是不存在獨立自主的環境的,永遠在為他人做嫁,個人的成長空間就變得有限。

客戶看你的目光和對待你的態度,也不再像20年前的畢恭畢敬,他們開始將翻譯行業視作普通的服務業,把你當翻譯工具使,有時還會甩鍋到你身上。

而其實,翻譯工作者是需要在語言和文化中慢慢被孕育,在行業和知識中慢慢被豐富,所以,一個優秀翻譯工作者需要較長的成長週期。而當前的市場在很多方面都缺乏耐心,對翻譯這個行業也是同樣。

作為翻譯工作者,需要一邊慌忙應對這個有太強功利性的市場,一邊堅守翻譯工作者的信仰。當市場惡意競爭,天平無法倒向那些堅守中的優秀翻譯工作者時,很多失望的人選擇了改行。

J把眼睛轉向窗外,突然不再說話。

“那你呢?也失望嗎?”我說。

“我嗎?倒不會。”J說,他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小20年,可以看到這個行業裡的很多東西。翻譯行業從來都在向前演變,從未停歇。當翻譯金字塔的底層鋪了越來越多能講外語的人,那麼翻譯工作者可以向著金字塔的頂端挪動身軀,去提供更專業領域的翻譯服務,去讓翻譯工作契合更多新時代下的市場需求。

翻譯工作者有時候像一條管道,不同的人和不同思想,都通過這條管道被傳輸著,作為管道,時間久了,沉積下來了很多的東西,

這是翻譯工作者獲得的額外饋贈。如果說記者本身是一本記載世間百態的書,我覺得翻譯工作者也是。

今天,翻譯這行越來越難。

但堅守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晴朗明天。

翻譯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位從業20年的老翻工作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3 未來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很多人都在預言,翻譯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徹底取代。我問J是否也相信這種說法。

“或許吧,但肯定還要很久。”J說。

語言的背後是邏輯。前因後果,相關語意,背後深意,文化差異,措辭用句,語言魅力……太多無法計算與量化的因素。

即使人工智能能翻譯出對的內容,但是“能做”和“做好”依舊相差很遠。就拿講英語這件事來說吧,能講英語的人很多,講的好的人就不多了。

最後他說,你看目前市面上的這些所謂的智能翻譯軟件,翻譯出來的東西真的是沒法看。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在一個老翻譯工作者的眼中,讀出了驕傲。

4 每份工作,不都是苦甜參半?

“你後悔過嗎?選擇了這份工作。”這是這次聊天中我問的最後一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給我講了幾個故事。

從事翻譯工作近20年,最有趣的事情。

曾經,他的客戶是美國USPA(美國國家跳傘協會)的跳傘教練,USPA是世界最權威的跳傘頒證機構,制定著世界的跳傘規則。項目結束,客戶帶他去了跳傘基地,把他綁在自己的胸前,完成了一次專業跳傘,6000米高空自由落體的90秒,刻在了他20年的從業經歷裡。

從事翻譯工作近20年,最可怕的事情。

曾經去非洲為一個鐵路項目做翻譯,一到非洲就被當地的土著劫持了,被蒙著眼睛推進一個坑裡,後來他們收到贖金又把自己給放了。

從事翻譯工作近20年,以後還想做的事情。

“做個大學英語老師吧。”J很快給出了答案,“想將多年的工作與經歷,在學校中做個總結。也許年輕的學生,可以從自己的經驗教訓中受益。”想了一下,J接著說,“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少些出差,多留點時間給家人。這些年,隨項目東奔西走,經常因為一個項目,半年都著不了家。”

“以前可以,但現在不行了。”J說他去年剛剛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已經三個月沒見到女兒了。他覺得女兒應該和爸爸多親近,長大了性格會更剛毅。說罷,主動拿起手機給我看他女兒的照片,我抬頭竟瞥見那張永遠嚴肅的男人臉上突然浮現了溫暖。

每個行業都在時代中浮沉變化。

每個人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作者:阿寶姐。草根逆襲的職場達人,玩轉跨界的神奇女子。不雞湯,不說教。有乾貨,有溫度。這裡是帶有文藝氣質的職場新青年聚集地。LinkedIn專欄作者 · 知乎專欄作者 · MBA智庫專欄作者 · 赤兔/千聊/百度/職場充電寶等平臺職場講座嘉賓 · 自媒體人 · 微博職場博主 · 在行行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