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自古以來,商紂王和夏桀一起被人們稱為暴君。這絕對是對紂王帝辛的汙衊和抹黑。歷史中真實的帝辛是十分的英明神武,他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在帝辛即位之初,帝國同時在東西方有兩大威脅,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裡被稱作人方)。

由於周方國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據《竹書紀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曆命為商牧師。自此時起,季歷先後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周王季歷的擴張,引起了帝文丁(紂王的爺爺)的警覺,帝文丁十二年,殺周王季歷。繼季歷為王的周侯昌,亦即後世所謂的周文王,更是變本加厲,帝乙(紂王的父親)二年,周伐商,敗於帝乙。但周王昌並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徵大戎,攻,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覺,為黎之搜——在黎舉行軍事演習,亦有人認為是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周侯昌的命運,《史記》、《竹書紀年》、《左傳》均說是帝辛有條件地釋放了西伯昌,而當代有人說是帝辛英明果決殺了周侯昌。

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在解決西部威脅後,帝辛掉頭東征、南伐,對時常侵襲至王畿的東夷進行討伐,傾全國之力以期滅掉百年來的肘腋之大患。為了平定東夷,征服八方,建立統一霸業,紂王一邊訓練軍隊一邊打造兵器,造就了一支攻無不克的威武之師。他率兵東出淇水關,與各路諸侯會師後轉戰安徽和山東征討東夷盟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紂王平定東夷,迫使八方諸侯紛紛臣服,讓殷王朝的疆域擴展到了江淮、浙贛沿海一帶。

在征戰當中,殷王朝獲得了大量的財物和俘虜。經過帝辛的努力,又讓殷商王朝重現強大帝國的榮光。

在帝國兵鋒正盛,傲視天下的時候,帝辛心裡是很清楚的。帝國表面很強大,其實在於東夷數十年的消耗戰中,帝國所有的精華已消耗殆盡,雖然是戰勝者,俘虜、財貨無數,但帝國已成空架子。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強勢,只能將周人在西部征伐視若不見,而是極力地消化戰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撫平戰爭的創傷。

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然而,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在帝辛即位時,帝國內部已四分五裂,神權、王權之間,執政集團與反對集團之間,帝權與貴族之間,諸多鬥爭已積重難返,此時王朝內部暗流湧動、危機重重,主要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是君權神權的鬥爭愈演愈烈

雖然經四代商帝數十年的奮力搏擊,王權佔據上風,成為統治主導力量,但神權數百年的無上地位,致使隊伍龐大的神棍們不甘心失敗,一而再地與王權相抗衡。至帝辛時,由於帝辛分外的強勢,神棍們撼之不動,便勾結外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成為倒商的急先鋒。曾經是商王朝中堅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時卻成為動搖商王朝統治基礎的主力。

第二是貴族的不受節制

自盤庚以後,商族貴族離心離德已日漸難制,商帝的祭祠、行政、軍事難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時,廢貴族公議,形成君主集權,加大王族勢力。但受商代以氏族為社會基本組織單元的社會現實的影響,貴族的勢力仍是難以抑制的。這些貴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勢力,商帝亦難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強勢力可以壓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為政,烏煙瘴氣。

第三是王族的反對派

作為帝祖甲禮制改革犧牲品的一個群體,組成了以或微子、箕子、比干為首的王族反對黨。本來,按照商王朝“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這群人是離王位最近的。或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長子。本來是最有希望稱帝的,而且,在帝乙在位,也確實有部分大臣擁立微子。但以太史為首的帝黨擁立了帝辛。因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確立的禮制,是以“嫡長繼承製”為核心的。其實,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時,其母是妃不是後,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時,其母已是後,故辛為嫡子。微子自不甘失敗,但又爭不過強勢的帝辛,因此不惜賣國以求榮,“微子啟,膠鬲與周盟”。(《竹書紀年》)所以,帝辛對微子一系的打擊、排擠,決非是昏庸而遠賢親佞,而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而微子、箕子、比干、膠鬲等也決非孔子口中的賢人,而是一群因個人利益出賣國家的“內奸”。

在這種情況下,帝辛無人可用,只好重用外來的人才——費仲、飛廉、惡來等,而這又引起了反對黨、尤其是貴族一系的強烈反彈。但在帝辛的強勢打壓下,這些人都在等待時機。

現在帝國表面的強大,周人摸不清虛實,不敢東進。這時,一直被帝辛強勢壓制的反對派在關鍵時刻給虛弱的商帝國致命一擊——大夫甲、內史向摯、微子先後逃到周,向周人出賣帝辛極力隱蓋的帝國真相,引導周人乘虛而入。

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兩代周王的命運,使商周成為死仇。繼位的周王發在釐清內政的同時,更理頻頻觀兵孟津,為報仇雪恨。攻伐大商做準備。然帝辛積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懼極甚。第一次觀兵孟津,諸侯皆曰可伐,武王卻因害怕而託詞“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戰前夕,周武王仍戰戰兢兢,不敢應戰,是呂尚強迫其出戰,才不得已而賈其餘勇勉力一戰。《史記》、《竹書紀年》、《左傳》以鐵鑄的事實證明著這一切。對大商的仇恨、對帝辛的畏懼,使得周人不顧一切地詆譭、抹黑自己強大的、天神一般的對手,以建立戰略聯盟,激起將士的同仇敵愾,減輕自己的畏懼和恐慌。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各路諸侯東進伐商。面對諸侯聯軍,商紂王無奈之中只好倉促部署防禦。但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於是只好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衛國都的商軍共約17萬人,由自己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由於奴隸的臨陣倒戈,帝辛戰敗自焚。

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帝辛文治武功非凡,一代英主緣何失敗

帝辛的一生文治武功非凡。他叱吒風雲征戰八方,開創了華夏統一的基業。在治國方面,紂王勵精圖治,推行改革,興利除弊。他繼位後廢除了殺戳奴隸和俘虜的舊制,讓他們發展生產,為國家創造財富。紂王還積極推廣使用耕牛,開展集體生產,普及雍土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先進的耕作技術。紂王統治時期,中國的文字、音樂、天文、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發展,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如此的成績,身後為何遭到汙衊和抹黑呢?首先後續的周王朝和商有世仇,為了顯示自己伐商的正義性,必須抹黑啊!還有叛徒、內奸的抹黑。如在紂王的兒子武庚反周後,被周封在商丘(國號宋)的紂兄微子啟。後世的士大夫也是添油加醋,愈演愈烈。把所有的髒水都往帝辛身上潑,這些對帝辛肆無忌憚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置疑與反駁。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這一點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貢。針對一擁而上抹黑帝辛的現象,子貢一針見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親身經歷了家國淪喪、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識分子、抗清義士顧炎武在亡國之後沉思細想,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以至於積重難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因此,在研究殷商亡於帝辛這段歷史時,顧炎武分析了殷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經,得出一個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

帝辛的一生是輝煌的,也是悲劇的。他的一生也是無悔的,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開疆拓土,歷史功過任由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