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非要逼著孩子說「對不起」嗎?背後隱含的寓意要了解

孩子犯錯誤,非要逼著孩子說“對不起”嗎?背後隱含的寓意要了解

案例:秀秀,6歲,女孩。媽媽反應說孩子太犟。

比如,孩子在媽媽辦公室寫作業,寫‘白’字寫三行,媽媽發現‘白’寫成了‘自’,就給擦掉了重寫,孩子哭,要求回家寫。媽媽說這是我們約定好的,必須寫完才能回家(如果單方說法成立的話,媽媽做法也是可以的。)

孩子寫完後往家走的路上,孩子說:“要去青蘋果用積分換取獎品。”媽媽說換取的規則是‘積分對應獎品,咱們只積累100分,可是你想要200分的獎品,那是不可以的。’孩子說:“不可以就不換了,等待換取更大的獎品。”媽媽:“有多少就換多少吧,等你積累到200分時,獎品就有可能被其他小朋友換走。”

孩子堅持自己的選擇,這時爸爸來電話,媽媽就把孩子的表現告訴了爸爸,這時孩子大怒---用腳踢媽媽,媽媽大火,放下電話打了孩子的屁股,用手掐孩子的屁股,同時讓孩子道歉,孩子不肯,躲在牆角落不走了。媽媽使勁了招數無效,這時來了兩個男士,想到牆角抽菸,孩子害怕,隨媽媽回家。

路上媽媽給孩子買了兩個小餅,女兒給媽媽一個,媽媽順勢說謝謝的同時讓孩子給她道歉,孩子不肯,媽媽先道歉:我不該把事情告訴爸爸,讓你沒有面子,我說對不起,可是你踢媽媽,也必須道歉。孩子依然不肯,可是回家後孩子說了對不起。

孩子犯錯誤,非要逼著孩子說“對不起”嗎?背後隱含的寓意要了解

這個媽媽是我見過的媽媽裡真的很優秀的啦,媽媽懂得去反思,懂得去堅持,懂得去想辦法。可是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螺旋式發展過程,從‘和順期’到‘不和順期’再到‘和順期’的循環往復。孩子為什麼‘犟’,那是我們大人給孩子下的標籤或定義,如果你再詳細看看事情經過,你似乎會感覺到媽媽比孩子還要犟。‘對不起’這三個字到底有多大用途,真的還得去考量考量。有時候說‘對不起’其實也隱含著‘請原諒,下一次我還得犯。’說‘對不起’是我的素質,如果不原諒可就是你的素質低下了;我再犯的時候,你也得原諒我。

孩子犯錯誤,非要逼著孩子說“對不起”嗎?背後隱含的寓意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