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分子材料研究獲重大進展

想象一下,如果一種材料既具備金屬的性質,又有無機物柔軟的屬性,是不是很完美?日前,東南大學熊仁根團隊、遊雨蒙課題組在“分子鐵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了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型鐵電體,即全有機鈣鈦礦材料。運用它,“摺疊電視”將成為現實。

我國分子材料研究獲重大進展

鈣鈦礦是一類陶瓷氧化物,其奇特的晶體結構讓它具備了諸多理化性質,比如吸光性、電催化性等,從打火機到航天飛機都用到這類材料。在大自然中,常見的鈣鈦礦主要有兩種:無機鈣鈦礦和有機- 無機雜化鈣鈦礦。不過,這兩類鈣鈦礦材料均含有金屬元素,加工、製備難度不小,並且加工後的材料柔韌性較差,有的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鈣鈦礦家族中的第三類——全有機鈣鈦礦材料,即無金屬鈣鈦礦。

早在2002 年,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就曾明確提出,利用手性分子組裝具有手性對映體的無金屬鈣鈦礦材料,然而,世界各國科學家苦苦研究了幾十年,也沒能取得突破。“所謂‘手性’,是指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像重合,比如人的左手就不能與互為鏡像的右手重合。手性是宇宙裡的普遍特性,它不單體現在生命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中,也存在於基本粒子中。楊振寧和李政道1957 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就與手性有關。”課題組的遊雨蒙教授告訴記者。

此次,研究人員利用帶電分子基團取代無機離子,成功製備出一大類共計23 種全有機鈣鈦礦材料,其中4 種材料的左、右手對映體及外消旋化合物都被證明有鐵電性,即對外界電刺激具有一定“記憶性”。遊雨蒙介紹,新材料更輕、更柔,可以適應新時期對材料的薄膜、柔性、生物兼容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大大降低了製備加工難度,將在數據存儲、邏輯運算、光量子通信、光學雷達、能源轉換等應用中嶄露頭角。未來,摺疊電視、可穿戴彩超設備將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