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母去世時,地主拒絕安葬,朱元璋稱帝后這個地主的下場如何呢?

何均堰


眾所周知,出身於窮苦人家的朱元璋,自幼吃過很多苦,也飽受過貪官汙吏、地主豪強的剝削壓榨。所以,當他當了皇上以後,對於那些貪官汙吏,地方豪強可謂是恨之入骨,殺起貪官汙吏從不手軟,更極力打擊地方豪強的囂張氣焰。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的父母在殘酷的剝削和瘟疫之中先後去世,身為貧農的朱元璋,根本沒有錢來安葬父母。朱元璋是一個極重孝道之人,無奈之下他前去求地主劉德,希望他能夠施捨一畝良田安葬父母,不過,這個地主直接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那麼,朱元璋稱帝返鄉後,這個地主的下場又如何呢?

朱元璋幼年劇照

朱元璋的父親名為朱五四,朱家一直是一個貧農家庭,朱五四靠著豆腐店和給地主家種地討生活,生活過得十分拮据。為了養活幾個孩子,朱五四和朱元璋的母親每日不停的勞動,希望一家人都能夠好好的活下去。

當時正值元朝末年,這是一段政治極為黑暗、官場極度腐敗的一段時間,元朝的統治者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除了沉重的賦稅徭役,朝廷還會想出來一些莫名其妙的科目向老百姓收錢。生活在最底層的貧農,日子過得越發艱苦。

地主劉德

朱元璋十七八歲的這一年,迎來了一生中最悲慘的時刻。這一年,淮河沿岸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旱災,朝廷發下來的賑災銀兩到了百姓手中,被剝削的只剩下穀殼,老百姓病的病死,餓的餓死,這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父母兄弟。

他眼睜睜看著他的父母在這場瘟疫中殞命,可是他卻無能為力。父母、兄弟的去世確實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是,這樣遭遇周邊比比皆是,根本沒有人同情,同時,朱元璋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面對,他根本沒有棺材、壽衣、墳地來安葬父母,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為此,他只能去求地主劉德,希望劉德看在父親給地主家種了一輩子田的份上,賜他一塊地來埋葬父母。

朱元璋喪母

劉德為人尖酸刻薄,他非常乾脆地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在他看來,朱元璋父母又不是免費給自己種田,他給過朱家父母一口飯吃,所以,他也沒有義務給著兩人一塊墳地。被劉德拒絕以後,朱元璋的另一位地主同鄉劉繼祖,看這個年輕少年實在可憐,最後他拿出一塊地皮,給朱元璋的父母作墳地用。

多年以後,成為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衣錦還鄉,除了祭拜父母以外,他還召見了劉德、劉繼祖二人。周圍的鄰里相親,都等著看劉德的下場,此人在鄉里尖酸刻薄,甚至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施以援手,現在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朱元璋劇照

劉德的結果卻出人意料,朱元璋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賜給他20頃良田,5年內不需要交賦稅。其實朱元璋的這種做法,才能夠真正彰顯一位帝王的大度,如果他以德報怨,必然能夠令百姓心悅誠服;如果他以怨抱怨,將劉德置之死地,他只能落得一個狠毒的名聲。與其選擇後者,不如做一位仁德的帝王,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大明江山。


鳶飛九天2018


朱元璋出身佃農之家,祖祖輩輩都是務農的,家裡條件十分困難。

朱元璋全家都是租種地主劉德的土地。朱元璋長到十二三歲時,為了減輕家裡負擔,父親朱五四送他去為地主劉德放牛。

放牛娃朱重八:


朱五四一家雖說租種劉德家的數十畝田地,全家人辛勤耕作,可大部分收成卻要交給劉德。

遇上荒年減產,劉德也不減租,該多少還得要多少;偶爾豐年多收了三五斗,劉德就急忙忙的跑來加租,所以常常辛苦一年,一家人還是忍飢挨餓。

後來朱元璋對地主老財下手非常狠,也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放牛娃朱元璋勉強有了碗飯吃,還是很開心的。當時很多人家“取草之可茹者雜米以炊”,連飯也吃不上,只能吃草根樹皮。

朱元璋食量大,劉德給的一天兩窩頭根本不夠吃,總是餓著肚子放牛,劉德還經常找藉口對他非打既罵。


那一年江淮地區爆發瘟疫,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頭一個染上了,又沒錢醫治,很快便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母親陳氏和侄子接連病故。

一家九口,半月之間死了四口。朱元璋想向劉德討一塊巴掌大地皮埋葬父母,劉德一口回絕。

幸虧劉德的哥哥劉繼祖菩薩心腸,對朱家深表同情,給了兄弟二人一塊地。

朱元璋的父母別說棺材了,連塊板也沒有,只能用破草蓆一裹埋掉。

後來朱元璋在《大明皇陵之碑》中說:“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意思是連棺材也買不起,破衣爛衫地卷著草蓆埋葬了父母,哪裡還能用美酒佳餚來祭奠呢。


父母死後。朱元璋無計謀生,只得去當和尚。

和尚也吃不飽,他便遊方化緣,白天裡走村串戶化一缽飯,夜裡隨處安歇。

某日朱元璋已餓了兩天沒吃東西,路過一個叫剩柴村的地方時,見村中有棵柿樹,上面還有幾個果子,朱元璋大喜,摘下吃了,總算沒餓死。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還親自去看過那棵老柿樹,把自己的龍袍脫披在樹上,封柿樹為凌霸侯。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屌絲逆襲當了皇帝。 朱元璋當了皇帝,首先便是為自己的父母大修陵墓,在父母墳前建了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間,陵丘、石刻無數,讓父母在地下享受榮華富貴。

他始終忘不了當年對他有恩的劉繼祖,想找到他報答他。

可惜劉繼祖已去世多年,朱元璋便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表彰他當年救駕之功,爵位由劉繼祖的兒子繼承,還賞賜了許多田地給劉家。

朱元璋又下令讓人把劉德抓到自己面前。此時的劉德早已嚇得魂飛天外,跪在地上如同一隻磕頭蟲一般,牙齒直打哆嗦。

也不怪他害怕,欺負皇帝是什麼罪名,大家都清楚。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朱元璋要把劉德五馬分屍時,朱元璋卻做了奇怪的決定。


他不但赦免了劉德的罪,還賞他三十頃土地,並且十年不用交租。

劉德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跪在地上都不敢起來。

朱元璋親自把他扶起來,說到:

“以前的事情不怪你,你也不知我會有如今”。

朱元璋解釋說,以前你曾經給過我一口飯吃,這個恩德我不會忘記。

當年你不給我土地葬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世上人都嫌窮愛富,不是你一人之罪。

朕現在貴為天子,豈能再與你計較?只是今後要在桑梓多做善事,不然到時新賬舊賬一起算!


朱元璋的做這種以德報怨的事,主要是要收買人心。

通過多年的鍛鍊,朱元璋已經掌握了“帝王心術”,他需要在老百姓中樹立起自己的大仁大義的形象,不能顯示出皇帝的小肚雞腸。

劉德這種人殺不殺對他來說不要,天下的民心才是重要的。


剛日讀史


朱元璋的出身十分的貧苦,他是吃過苦的人。所以,在他當了皇帝之後,每當他聽到貪官汙吏的事情後,他都是十分的痛恨的,對於貪官汙吏,朱元璋基本上也都是選擇零容忍,直接拉出來殺頭。

他這麼偏激的做法,可以說都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朱元璋小的時候,他的父母都是靠給人家地主種地討生活。

當時他們一家都是給地主劉德家打工,就連小小年紀的朱元璋,也是在為劉德家放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瘟疫的到來,讓朱元璋的一家人,全部離他而去了。

他的親人,除了二哥之外,都相繼的離開了人世。這對小小的朱元璋來說,是難以忍受的打擊。

可是對他和哥哥來說,比打擊更加艱難的是,他們要如何處理自己父母的屍體的問題。

可以說父母種了一輩子的地,但是 ,他們竟然連一塊葬身之地都沒有。

這也就是說朱元璋並不知道自己能把父母埋在那裡,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土地。

這時候朱元璋兄弟兩個,開始跑去給地主劉德下跪,想要劉德行行好,賞給他們一塊可以埋葬父母的土地。

可是,地主劉德是個很無情的人,他不但沒有給朱元璋埋葬父母的地,反倒把他們兩人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朱元璋對這個劉德真的是恨的要死,但是,也僅僅是恨劉德而已,因為除了恨之外,他並不能做任何事。

就在朱元璋和哥哥走投無路之時,情況出現了轉機。

這時候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找到了他們兩個,給了他們一塊半山腰的土地,讓他們先把父母給埋葬了。

朱元璋頓時感覺到了人間的溫暖,他對劉繼祖是感恩戴德。他發誓日後若是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報答劉繼祖對自己的恩情。

朱元璋在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後,他就去了廟裡當了和尚,想遠離這個兵荒馬亂的現實世界。

可是,當他到了廟裡之後,他才知道原來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也是要外出討要吃的的。討飯的生活是異常的艱難的,再加上那時候的亂世,百姓根本沒有多餘的食物給他。

所以,最後朱元璋決定加入到反元的革命之中。

朱元璋是幸運的,因為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並且被委以重用,逐漸的朱元璋脫穎而出了。

他最後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並且靠著自己的這支軍隊,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然後開創了大明帝國,當上了皇帝。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就想到了當年的劉繼祖,他想親自去報答這個大恩人。

但是,當他到了老家鳳陽之後,他才知道劉繼祖已經去世多年了。

朱元璋大哭了一頓,他還是把死去的劉繼祖封為了義惠侯,爵位讓他的兒子來繼承。

當地主劉德在聽說朱元璋當了皇帝,龍歸故里之後,他是嚇得要死。肯定沒得說,就是他當年的那種做法,朱元璋肯定會殺了他的。

他跑到了朱元璋面前,磕頭大哭,希望朱元璋饒他一命。

朱元璋對於這個劉德當然是恨的咬牙切齒呀,他倒是很希望把劉德給殺了。

但是,他最終沒有這樣做,他告訴劉德,當年你對我那樣,其實也是人間常情。在那種情況下,你必定料不到我以後會當皇帝的。

所以,我也不怪你了。

對於劉德朱元璋不但沒有殺他,反倒給了他三十頃地,還減免了他十年的租稅。

因為朱元璋沒有殺劉德,這也給朱元璋在民間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名聲。


史學達人


這不是戲說,而是真事。朱元璋沒有發跡之前,家境赤貧,一家給地主劉德家做佃戶,朱元璋本人也給劉德家放過牛。後來趕上災荒,朱元璋父母兄侄過世,因為家中無田又無錢,連父母兄侄下葬都成了大問題。走投無路的朱元璋為了能讓父母早日入土為安,向地主劉德求助,希望劉德能夠給自己一塊薄地,安葬父母兄侄。可是,這位劉德偏偏是個不願行善之人,根本不願意借地給朱元璋,言語也很不友善。



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兄弟劉繼祖出現了,這是一個比較有善心之人,史載“繼祖與妻婁氏輒啟太祖: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什麼意思?我地多,你咋不跟我說,偏去找我那為富不仁的兄弟呢?你隨便挑塊地,趕緊讓父母入土為安吧,我不會吝嗇這點兒地皮的。自此,朱元璋才得以讓父母兄侄入土為安。而這塊地,就是後來位於明中都鳳陽的明皇陵核心區域。此後,朱元璋遠走他鄉,謀求生路。



後來,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逐漸脫穎而出,最終開元建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了皇帝的朱元璋始終沒有忘記當年一張蘆蓆裹著下葬的父母兄侄的慘相,於是在父母當年的安葬地大興土木,建立了恢宏的明皇陵,並追尊父母為帝后,追封兄侄為王。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了當年的劉繼祖,劉繼祖對於朱元璋的滴水之恩,朱元璋記了一輩子。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是,朱元璋報的可不是湧泉,而是江河湖海。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劉繼祖已故,朱元璋不僅對其後人大加賞賜,而且還追封已故的劉繼祖為義惠侯,封其妻婁氏為侯夫人。要知道,這個義惠侯可是世襲罔替的,而且明朝侯爵的地位很高,就連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也沒有得到,僅僅封了個誠意伯。恐怕連當年的劉繼祖也沒有想法,一個小小的善念,給後代換來了兩百餘年的貴族待遇。



那麼,劉德的結局如何了呢?朱元璋殺了他報仇沒有?如果這樣想,就太小看朱元璋了。知道朱元璋成為皇帝的劉德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生怕朱元璋秋後算賬。於是,負荊請罪,求皇上開恩。朱元璋倒也沒有為難劉德,不但沒報復他,還給了他一筆賞賜。朱元璋的理由是,如果沒有當年劉德的為富不仁,或許就沒有今天朱元璋的成就了。當然,這樣的小人物已經不值得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動刀了。或許也有他兄弟劉繼祖的情分在裡面,很難說。不過,劉德估計回家得懊悔死,一點賞賜和綿延二百餘年的義惠侯爵位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如果當初他有那麼一點點善心,這個義惠侯或許就是他家的了。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他能保住小命就已經是萬幸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朱元璋一生從事很多職業,放牛娃、叫花子、和尚、士兵、將軍、皇帝,可以說他是命運最坎坷,人生最波折的開國皇帝了。

年輕時的朱元璋,那叫一個慘!

元朝統治者將人分為四等:蒙古人一等,色目人為二等,漢人三等、南人四等人。朱元璋一家就是四等人,地位和奴隸差不多,命賤的甚至不如一隻牲口。


因為出生低賤,朱元璋一家連個名字都不配有,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大概出生於五月四號,朱元璋叫朱重八,大概因為他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

朱元璋小時候讀了幾年書,後來實在交不起學費,就輟學給地主家打工了,當時還不到十歲。這個地主名叫劉德,肚大腰圓,滿臉橫肉,他家有良田幾十畝,耕牛幾十只,是村裡有名的富戶。

地主劉德雖然有錢,但為人尖酸刻薄,非常吝嗇,經常剋扣朱元璋的工錢,朱元璋敢怒不敢言,當時的年月,能有一頓飽飯就很不錯了。

後來,安徽大旱,顆粒無收,緊接著又蝗災爆發,瘟疫肆虐,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和二哥相繼死去,當時朱元璋年僅17歲。


朱元璋悲痛萬分,但悲傷之餘,還有要緊的事情需要去辦,那就是埋葬親人,可是老朱家一輩子給人家打工,他家連個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

朱元璋急的沒法,只得向老闆劉德求助,然而劉德把臉一橫,頭仰的老高,氣呼呼地對朱元璋說:“我的地,不是用來埋人的,而是用來種莊稼的!”

朱元璋眼含熱淚,一個勁地磕頭,但劉德依然不答應,這時候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看到了,心有不忍,就給了朱元璋一小塊地,終於解了燃眉之急。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有一次衣錦還鄉,特意招見了地主劉德和劉拜祖,二人嚇得瑟瑟發抖,連連磕頭不止,老鄉們圍了一圈由一圈,都等著看朱元璋如何收拾劉德。

哪知道,朱元璋笑呵呵地,親自扶起了劉德和劉拜祖,還和他們聊起了從前的趣事,絲毫沒有要責罰他們的意思,中午還特意在劉德家吃了一頓便飯,只誇還是當初的味道啊!

臨走之前,朱元璋大筆一揮,賜給劉德良田三十畝,賜給劉拜祖良田三百畝,劉德和劉拜祖跪送朱元璋離去。


朱元璋為何不教訓劉德,反倒以德報怨呢?

還能為啥,政治作秀唄!


一半秋色


雖然朱元璋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完成了從乞丐到皇帝的華麗變身,堪稱一代奇蹟,可是他早年的經歷卻只能用兩個字形容——悲慘!

對於朱元璋而言,他一生當中最悲慘的時候絕對是他的爹孃雙雙離世的時候。

1344年,濠州遭遇了一場罕見的災難,旱災、蝗災、饑荒和瘟疫,一波又一波地向濠州襲了過來,將這裡的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對於那時候的人們來說,這四種災難哪怕只來一種,便已經足以讓他們流離失所甚至是為此丟掉性命了,更何況是四種一起?

朱元璋的爹孃便在這場災難中雙雙離世,他瞬間懵了,此時雖然已經16歲,可是家中沒地,他將來應該如何謀生呢?他也沒讀過書,別說讀書做官了,即便是當苦力恐怕別人也嫌棄他太瘦小沒力氣。

不過,謀生是以後的事,此時擺在他眼前的重事是安葬自己逝去的雙親,他遙遙一望,茫茫然望不到盡頭的一片地,卻沒有一分是他的,沒地還怎麼安葬雙親?

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的地主劉德,爹孃為劉德干了這麼多年活,自己也給他放過牛,如今向他討一塊地來安葬雙親,他總會念一念這麼多年來的情份吧?

可現實卻狠狠地扇了朱元璋一耳光,地主和佃農哪有什麼情份可言?

當他向劉德說明了來意之後,劉德便毫不留情地指著他的鼻子痛罵,讓他滾蛋,想讓我給你一塊地?愛死哪死哪去!

他在心裡又氣又怒又吼,慘呀!爹呀,娘呀,兒子不孝,竟沒辦法讓你們安息!

不過,正當朱元璋絕望的時候,事情卻迎來了轉機,原來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聽說了朱元璋的事後,生出了惻隱之心,所以送了一塊地給朱元璋。

朱元璋這才得以讓自己死去的爹孃入土為安,他心裡頗為感激劉繼祖在他絕望之時向他伸出援手,心想將來自己如果有能力的話定要好好報答報答這個劉恩公。

只是能不能報答是將來的事,朱元璋眼下雖然安葬了雙親,可是又一個要命的問題擺在了他的眼前——他怎樣才能活下去?

他當時也問過自己的二哥這個問題,二哥為此也連連唉聲嘆氣,弟弟,哥哥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辦呀?咱們在這裡已經沒有活路了,不如這樣,你我分開各自到別的地方謀生活去,這樣也不用一塊死了,或許還能有一人能活下去也說不定。

朱元璋想了想,這確實是最好的辦法了。

於是,他二哥頭也不回地走了,他也摸了摸腦袋,去了皇覺寺,剃了光頭,當起了撞鐘唸經的和尚。

只不過,他吃和尚飯的好景也沒持續太久,畢竟時逢亂世,寺廟的收入也不多,維持不了這麼多和尚的吃喝拉撒,所以皇覺寺便讓像朱元璋這樣新進寺裡的小和尚外出要飯去了,當然和尚要飯不能叫要飯,叫化緣。

後來,他覺得當和尚沒意思,也沒前途,於是便在湯和的邀請下直奔濠州,投奔了郭子儀,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濠州,祭拜自己的爹孃,他會如何對待當年無情又無德的地主劉德呢?

不得不說,劉德很幸運,他有一個好哥哥。

朱元璋從來沒有忘記過劉繼祖對自己的“一地之恩”,所以回到濠州後,他特意讓人去找劉繼祖,誰知劉繼祖卻已經不在人世了。他轉念一想,劉繼祖雖已不在人世,可恩情總是要還的。

於是,他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這“義惠”二字說的便是劉繼祖對他朱元璋的恩惠,劉繼祖一家也因此世受皇恩。

當時劉德聽說朱元璋當了皇帝,心中便已經頗為忐忑,再聽說他回了濠州之後更是驚恐萬分,皇帝不會找他算賬吧?

但是,朱元璋一則看在劉繼祖的份上,二則為了彰顯自己的帝王氣度,不但沒有找劉德的麻煩,反倒給了劉德一份豐厚的賞賜。

劉德懸著的心瞬間放了下來,重重地鬆了一口氣,跪在地上的他,開開心心地磕著頭,謝謝皇上,謝謝皇上!

朱元璋能夠記恩,也能還恩,更能饒過曾得罪過自己的人,確不失為一代帝王之心胸氣魄。


吾與吾國


這個地主的結局可和我們想的大相庭徑啊!

元朝末年,天災不斷,政府腐敗黑暗。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本民朱重八。

朱元璋父母去世的時候正是元朝最為黑暗,最為腐朽的時期,同時也是老朱家最為悲慘的時候。


朱五四是地主劉德家的長工,劉德租了幾畝地給他,所以也是劉德家的佃戶,雖然地是租的可日子這樣過下去朱家就很滿足了,在地主的層層盤剝下也就剛在溫飽線上掙扎,恰恰又趕上蝗災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死於這場災難。朱元璋和他二哥要借地主劉德的一塊地來安葬雙親。(其實就是要一塊地)劉德心狠手辣,不念舊情,朱元璋哥倆苦苦哀求。劉德的哥哥可憐他們給了他們一小塊地。哥倆這才草草埋葬了雙親。 後來朱元璋加入了起義軍。最後黃袍加身,成就帝業,完成自古以來最大的屌絲逆襲。當了皇帝后,朱元璋當然要回老家炫耀一番,當然也要好好安葬一下 父母,祭拜一下祖先。
皇帝榮歸故里,當地人當然特別開心,特別是那些幫助朱元璋的人,可有一個人就犯了愁了。沒錯就是當初的劉德。但朱元璋不計前嫌,並且告訴劉德,他曾經的所作所為,是人之常情,他不會追究劉德的錯。朱元璋貧困的時候,劉德也不知道他最後會成為一代帝王。並且賞賜了劉德許多的東西,還免除了徭役十年。得知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已經去世的時候,朱元璋十分傷心,追封劉繼祖為義惠候,世襲罔替。這就是大明布衣天子朱元璋借地葬父的故事。但真實性值得考察。主要是為了凸顯朱元璋的深明大義,帝王海量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良好品質。
如有疏漏,煩請斧正!


明月清風閣


中國歷史的所有皇帝中,朱元璋算是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了,其它的皇帝追溯起來,祖上非相即將的,唯獨朱元璋祖上八代貧農。

與之相同的草根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好歹也是一個亭長,大概相當於現代的派出所所長,而且在衙門擔任要職的蕭何是他的好友,生活過得挺滋潤,斬白蛇起義之前,劉邦的生活比朱元璋瀟灑、富有得多。

朱元璋自幼家境貧窮,小小年紀就替地主劉德放牛,賺點微薄的家用。元朝末期,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濠州一帶又旱災連年,瘟疫肆虐,朱元璋的父母身體羸弱,缺衣少食,貧困交加又染上瘟疫,不久便身亡。

依中國傳統,死者當入土為安,奈何朱元璋年紀尚幼,身無分文,買不起棺木。朱元璋情急之下,跑去地主劉德家求情,希望借得銀兩好安葬父母。

劉德這地主,本就不是什麼好人,覺得區區一個替他家打工的放牛娃,家無長物,借出去的銀兩如同拿包子扔狗有去無回,何況時下兵荒馬亂,戰事不斷,誰家不想留點銀子保命,哪會輕易將錢財借出去,於是劉德堅決拒絕了朱元璋的求借。

悽慘的朱元璋,只能挨家挨戶求借,但一一被拒絕,一則大家多是貧苦人家,二則即使家有銀兩的人家,都留著應對天災人禍,沒有人願意將錢財借給一個小孩兒。

當朱元璋心灰意冷悲傷萬分之時,碰到了地主劉德的哥哥劉繼祖。這劉繼祖家境雖然不如弟弟劉德般富有,但也算是有些積蓄,而且是位仁善長翁。

劉繼祖得知朱元璋的難事後,心生憐憫,死者為大,當入土為安,明知這錢借出去再也無法要回來,但依然慷慨地拿出銀兩給朱元璋。

朱元璋感恩戴德,對此事永銘記於心。災害之年,朱元璋無父無母,為求生存,去寺廟當了和尚,只求得有些齋飯能填飽肚子,哪知僧多粥少,他又被趕出了寺廟。

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能四處流浪,當上了乞丐,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顛沛流離,人間最苦楚與悽慘經歷,都經歷了。

直到二十五歲,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才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但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郭子興的紅巾軍內部矛盾重重,朱元璋一怒之下,率領後來的“淮西二十四將”離開起義軍,自立門戶,遠赴定遠作戰。

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戰,艱苦奮鬥,北擊元兵南平陳友諒,直到公元1368年,歷經十五年,跌跌撞撞,史上身份最低微的朱元璋總算建立了大明王朝。

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朱元璋位極人王之後,回到老家準備重新厚葬父母,遙憶孩童時,劉繼祖相助之事,一直在心。

朱元璋派人去尋找劉繼祖時,得知他早已逝世。朱元璋頗為傷感,未能於他生前報恩,於是追封他為義惠侯。

而此時,地主劉德尚在人世,面對當年的放牛娃,如今是九五之尊,他對當年不肯借錢財之事,痛哭流涕,一則後悔自己的目光短淺,二則擔心朱元璋報復,死無葬身之地。

朱元璋見到地主劉德,百感交集,感恩的是他的哥哥幫助了自己,憤恨的是他當年的冷漠無情。然而,人情世故,那種情景,朱元璋想,換作自己也會如此。

為顯表仁義大度,亦為對劉繼祖的感恩,朱元璋不計前嫌,何況劉德本就無錯,於是賜了劉德三十畝良田。

劉德見朱元璋放過自己,還有良田,不得不感嘆自己是沾了哥哥的光,才能有此福澤,自此之後,洗心革面,成為鄉里的仁義員外。

但凡能成大事之人,胸懷必須也足夠大,朱元璋這位農民皇帝歷盡人間苦楚與滄桑,終成大業,必定與他的胸懷與心量有關,從對待地主劉德與劉繼祖之事,便可見一斑。


我就是竹韻




朱元璋的前半生太過悲慘,窮,吃不飽飯,受盡地主地虐待,活得沒有尊嚴。這些,朱元璋都可以忍受。

忍受不了的是,父母餓死後,竟然找不到一塊安葬之地。於是,朱元璋請求地主劉德幫個忙,給塊地,葬父母。為什麼找劉德呢?因為他是給劉德放牛的,父母是給劉德打工的。

劉德拒絕朱元璋,劉繼祖雪中送炭



劉德聽明朱元璋的來意,乾脆利落地送上了一個字“滾”。

真是悲慘極了,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不說,連父母的遺體都無處安葬,朱元璋傷心極了。

這時候,聽聞此事的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給了朱元璋幫助,並且說道:

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

什麼意思呢?我這兒地不少,你怎麼早早不來找我呢?趕快去選一塊吧,我不會吝嗇的。

這劉繼祖如此大方,難道有相面的才能?會不會相面不知道,朱元璋選了一塊風水寶地那是真的。

朱元璋錦衣還鄉,封劉繼祖,賞劉德



若干年後,朱元璋大業得建,成為大明開國皇帝。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樣,朱元璋錦衣還鄉,榮歸故里。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修建父母所在的陵墓,並且追尊父母為皇帝、皇后,追封兄弟侄子為王。

問題來了,那曾經的劉氏兄弟如何處理呢?畢竟給朱元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劉繼祖的事情好辦,畢竟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幫了一個忙,可謂是雪中送炭。當找到劉繼祖家裡時,劉繼祖已經過世,但這不影響追封劉繼祖為“義惠候”,關鍵是這個侯爵之位可以世襲。

厲害了,劉繼祖,一小塊地,換來了子孫十幾代的榮華富貴,這筆投資太划算。



找到劉德時,其人已經快被嚇癱了,除了跪在地上簌簌發抖,顫顫巍巍地呼萬歲,就剩下可憐兮兮地請求饒命了。

朱元璋想到劉德並不是造成父母死亡的兇手,再想到劉德哥哥劉繼祖的幫助,讓人扶了起來,然後慢慢說道: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什麼意思?你的所作所為,符合常理,我不想再多過問。我窮的時候,你又怎麼會知道我能當天子呢?

於是,劉德就這樣得救了。沒有被處以極刑不說,朱元璋還對劉德進行了賞賜,劉德感激涕零。當然,這些賞賜比起賞賜給劉繼祖的,那差得就太遠了。

有人說,朱元璋為什麼要以德報怨?難道是鼓勵做人要無情嗎?非也非也,是人都想給自己的父老鄉親留個好印象。讓人家說“寬洪大量”好,還是讓人家說“睚眥必報”好呢?當然是前者了。

此時,朱元璋剛做了皇帝不久,非常重要的是贏得民心,贏得更多的支持,連劉德這樣的小人物都不放過,其他人會怎麼想呢?



總而言之,劉繼祖太會做人,劉德運氣太好,而朱元璋對下層人民,還是不錯,待人仁義,不計過往。


藍風破曉


朱元璋是窮苦出生,父母給地主劉德當佃戶,他給劉德放牛,日子非常艱苦。不巧趕上災荒,朱元璋的父母兄侄活活餓死,僥倖活下來的朱元璋舉目無親,也沒有半畝田地,便向地主劉德求助,希望能把父母下葬。

這劉德是個惡霸,不僅不幫朱元璋,還對他惡語相向。正當朱元璋一籌莫展的時候,劉德的兄弟劉繼祖向朱元璋伸出了援手。他對朱元璋說,我家條件不比劉德差,你為何不不來找我?你在我這裡隨便找塊地把父母埋了吧。

在劉繼祖的幫助下,朱元璋安葬了父母。料理完父母的喪事後,朱元璋遠走他鄉,另尋生路去了。不過誰也沒想到,昔日窮苦的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雖然功成名就,但朱元璋心裡一直記著劉繼祖對他的恩情。在衣錦還鄉之日,朱元璋特意派人打聽劉繼祖的情況,沒想到他已經去世。朱元璋為報答昔日恩情,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世襲罔替,世代永享榮華富貴。這待遇比許多開國功臣還要好。

當然,朱元璋也沒忘了那位惡霸地主劉德。這劉德仍然在世,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嫉惡如仇之人,自知必死無疑,便向朱元璋負荊請罪。按常理,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會將他處死,但朱元璋卻寬恕了他的罪行,還賞賜了他一筆錢財。

這就顯示出朱元璋過人的智慧。

朱元璋認為,他之所有現在的成就,和劉德的為富不仁也有一定的關係。再說,大家都是鄉里鄉親,寬恕劉德可以收買民心。如果把事情做絕,未免顯得自己有點小肚雞腸、睚眥必報了。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這件事不是野史戲說,而是卻有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