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上集海瑞终于出场,高翰文、王用汲也到了浙江,改稻为桑的推行又再次从朝堂转到了地方,目前浙江官场主要的几个人物的态度分别是这样的:

郑泌昌、何茂才(严党):借着灾情压低田价,逼百姓卖地。推行改稻为桑的同时,从中再捞一笔。

高翰文(严党):翰林出身,理学上有名气,政治上有抱负。想通过“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推行改稻为桑,在地方上建功立业。但是在和胡宗宪一番交谈后,意识到自己之前想的过于简单,希望在推行改稻为桑的同时不要让百姓贱卖田地。

海瑞、王用汲(清流):裕王举荐,帮百姓争上一争,阻止百姓低价卖地。

且看他们如何商议高翰文提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1. 浙江堂议

▼高翰文上了议事厅。会议还未正式开始,先是绕着座次,打了一番官司。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对高翰文极客气,站起来迎了迎。

▼注意,高翰文的座位被安排在了何茂才的对侧,位置仅次于郑泌昌和何茂才。按理说杭州知府是不该做这么高的位置的,但考虑到他是严世蕃派过来,且“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他提的,所以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即使如此,按官场的规矩,高翰文也是要谦让一下,大家再捧一下,他落座才算照顾了大家的面子。高翰文翰林出身,对地方这些规矩是不懂的,径直坐下。何茂才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大人这段非常有趣,他拿着扇子,见高翰文这么不懂事,想拿起扇子指着骂,又想着不合适,硬生生忍了下去。顺带一说,中国官场的座次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剧里面第二集,沈一石在沈宅,即使身为主人,对着郑泌昌也是要让一让主座的。这个“让”和“不敢”都是很重要的。

▼高翰文落了座,海瑞和王用汲却没有座。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一眼便可看出哪个是海刚峰。站的笔直才是“海笔架”。王用汲要柔和的多,背微微躬起,头也低着,便是下属见上级的标准姿态。

▼高翰文见如此,开口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茂才升了官,官威极大,呵斥起海瑞王用汲就像呵斥仆人。

▼王用汲见如此,已经准备退下去了,但看了看海瑞,却还是站住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大明里面他最想做哪个人。他说,王润莲,因为他是个普通人,做不了海瑞。想来大多人都像王润莲吧,随波逐流却心存良善,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气魄,心中却还是存着正气。所以我们才需要海瑞这样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高翰文说话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茂才要发作,被郑泌昌用眼神止住,他给高翰文面子,给海瑞和王用汲设座看茶。郑泌昌比何茂才到底要老沉。

▼看茶的是先前要了高翰文玉佩的书办,且看他如何解决他拿了高翰文玉佩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书办要悄悄地把玉佩还回去,就绝对不能引人注意。他把玉佩放在盖碗下面藏起来,只有高翰文拿起盖碗的时候能看到玉佩,高翰文只要那个时候拿回玉佩,看起来就像是用双手拿盖碗,自然其他人就不会注意到。书办要奉茶三杯,高翰文职位最高,肯定要先给他挑。那如何保证高翰文能在三杯茶里面准确的挑到藏了玉佩的那杯呢?注意三个盖碗摆的形状。三个盖碗被摆成了三角形,两杯在书办那侧,一杯朝向高翰文。那自然高翰文就会拿起冲着他的那杯茶。所以特别自然的,高翰文收回了他的玉佩,而这一切,极其自然。

▼座位和奉茶的官司都打完了,终于开始正式议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议案自然通篇都在讲如何迅速麦田改种桑苗,但对卖田百姓的保障措施自然一字未提。海瑞一看,就站了起来。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高翰文让海瑞先坐下,海瑞看他是善意劝止的神色,便也坐下了。海瑞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莽撞之人,他只是更讲原则。

▼高翰文听进了胡宗宪的话,此时自己直接上来争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高翰文的话和胡宗宪当时劝他的话如出一辙,高翰文人并不坏,严世蕃选他来也是想让他看着郑泌昌何茂才,不要捞的太厉害。只是他也未曾想到高翰文会有和胡宗宪的那番交谈,结果一上任就和郑泌昌何茂才较上了劲。

▼郑泌昌和何茂才也没有想到高翰文竟然一来就反对他们的做法,偏偏“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这个方案是高翰文提出来的。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反驳。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浙江大大小小的官员还指望从这里面捞一笔,五十石一亩的价格当然 是不会买的。

▼何茂才被顶住了,高翰文这是在断人财路,他一下子就怒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茂才刑名出身,扣帽子向来拿手。不过一般争辩只能扣帽子了,基本也就是词穷理输了。

▼高翰文翰林院出来,口舌之争也挺拿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海瑞王用汲也跟着一起 顶 。何茂才和郑泌昌胆子再大,也不敢第一天就把吏部新派来的三个官员都干了,那还不被弄死。

▼郑泌昌作为现场官最大的人,自然要主持大局。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用了胡汝贞“事缓则圆”法,把事情往后拖了拖再看。也给高翰文、海瑞、王用汲第二天去粮食、丝绸作坊埋下了伏笔。

2. 沈一石的纠结

▼会后,何茂才和郑泌昌紧急去找沈一石,想商量出个办法,沈一石却不在。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掌事的只得去找沈一石,何茂才和郑泌昌只在大堂等。

▼何茂才是真着急。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也想不明白为何严世藩会派高翰文这么个人过来,还和他们对着干。他想不透,但听何茂才口无遮拦,也怼起来了。何茂才虽然也跋扈,郑泌昌是他上司,他也只能忍着。

▼郑泌昌见何茂才憋着气,又缓和了语气劝他。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比何茂才还是看得清局势些。何茂才听了,也只能憋着气,大吼着叫人赶紧把沈一石叫出来。

沈一石此时在他的别院里。这个别院有点意思,书里有写这个别院有多奢侈。这个别院里面有间特别的房子,房子特别宽,和乾清宫一样大。房子建的矮,就没人从墙外看得出这间房子是违制的。和乾清宫相比,这个屋子还特别奢侈。有多奢侈呢?其他不论,这个巨大房子四面镶墙的竟然是整块紫檀。

这世道如何不坏。嘉靖、严世蕃、沈一石,自上到下,何人不奢。

▼沈一石正在弹琴,紫檀镶墙音效不知如何。杨金水的对食,芸娘在跳舞,明显两人有一腿。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屋子里挂满了丝绸。书里写的其实比剧里面要香艳。书里芸娘穿着丝衣跳舞,丝衣旋转,胴体若隐若现。剧里面芸娘穿的还是很严实的。

▼弹着弹着,沈一石把琴掀了,开始质问芸娘。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对芸娘的感情是很矛盾的,他一面心里念着她,一面又能狠着心把她送给别人。他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如此呢,一面厌恶和宫里官府虚与委蛇,一面又靠着他们的资源牵线赚钱。他作践芸娘,也是作践自己。

▼芸娘也有傲气,先是白了脸,转身就走。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芸娘只有20岁啊,一千五百天,她记得这么清楚,这是有多么煎熬啊。

▼沈一石把芸娘送给了太监,却时时又介意着芸娘伺候太监的事,杨金水也就罢了,李玄的事深深地刺激了他。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挑断了琴弦,继续侮辱芸娘,芸娘见他这样,更加心冷,一句一句顶着沈一石。

▼掌事来找沈一石汇报何茂才郑泌昌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这时的样子和他平时对何茂才郑泌昌的样子判若两人。大概这个头发散乱、衣衫不整的落拓之人才是沈一石的真实面目吧。沈一石的这一面真是很像赵立新老师啊。

▼掌事的走了以后,沈一石继续问芸娘李玄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书里芸娘这段有说那天晚上和李玄发生的事情。其实那晚没有发生什么事,李玄喝了半宿的酒,哭了半宿,就在地上睡着了,芸娘抱着李玄,让李玄的头枕在芸娘怀里睡到了天亮。不过剧里不解释更符合芸娘的人设,芸娘内心也是个傲气的人,沈一石如此疑她,她怎么会去解释那么多呢。

▼沈一石听了“天人”就知道芸娘和李玄什么也没有发生,有点歉意,就走过去拉芸娘的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万贯家财,也未曾被女人这样怼过,他也生气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根据这段剧情大约能拼凑出沈一石和芸娘的故事。芸娘估计是从小被养做扬州瘦马,17岁的时候就被沈一石二十万两买了送给杨金水,拉近和织造局的关系,也能及时知道织造局的动向。沈一石和芸娘也有不正当关系,不确定是在送给杨金水之前就有还是之后才有。但是在送给杨金水之后,沈一石和芸娘还是时常在琴房里面幽会。最神奇的是,根据后续剧情来看,他们幽会的事情,杨金水也是知道的。芸娘能在这两个男人间斡旋,还能忍得住,也不是一般人。

▼沈一石离开别院都已经天亮了,去到大堂见郑泌昌何茂才,他又恢复到那个恭谨沉稳的丝绸商人。先是找了个自己一夜未归的理由。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看到江西也是觉得微妙。早几年去过一家浙江的物流企业调研,当地老板也吐槽过江西省高速收费的问题~古今对照甚是有趣。

▼沈一石解释了公文没用的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茂才竟然有脸骂别人鸟贪官┓( ´∀` )┏一万两银子差不多能买500亩地了,这样花出去沈老板竟然也不心疼。心疼为了几两银子卖田的老百姓。

▼既然问题解决了,郑、何二人也不纠缠这些,毕竟一万两也不是他们的。郑、何二人就说起了高翰文顶着不让低价买田的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把事情大略说了下,帐也算了一遍,沈一石拿不出那么多钱。沈一石暗里把郑、何二人晾了一晚,当面倒是客气的很,换茶之类的催的勤快。

▼沈一石问高翰文为何这样。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何茂才负着气,讽刺高翰文就是要钱。沈一石干脆利落,显然也是做惯了这样的事。

▼郑泌昌赶紧把话题掰了回来。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郑泌昌对高翰文还是有些了解。高翰文这样的人,用钱、用权都没有什么办法。

▼沈一石又问了高翰文的具体情况,看有无其他方法可想。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罗龙文这上传下达的活做的也是不错。

▼一提到音律,沈一石马上就想到了芸娘。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赵立新老师这个眼睛一亮的表情棒棒哒。

▼沈一石想到了办法,让郑泌昌将堂议延后。何茂才问沈一石有何想法。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根据他每次搞人都是扣帽子来看,何茂才在这方面是有点缺乏想象力的。郑泌昌却很快反应了过来,不过钱、权、色三类法子。钱、权没用,自然是用的是色——美人计。但郑泌昌仍然担心美人计没有用。

▼沈一石解释了下。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高翰文是严世蕃举荐过来的人,何茂才郑泌昌也不敢明着弄他。沈一石知道他们的顾虑,便说要织造局的人出面去做。郑泌昌非常果断就同意了,有宫里人背锅,他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见到郑泌昌这么甩锅,沈一石内心厌恶,但表面上也不显。三人最后商定,由郑泌昌以了解织造局丝绸行情的名义,将高翰文请到沈一石的丝绸作坊,再由沈一石来搞定高翰文。

3. 高翰文看丝绸

▼堂议时郑泌昌以让高、海、王三人了解行情的缘由,把堂议拖后了两天。第二天一早,海瑞和王用汲便去杭州知府府宅找高翰文了解粮市行情。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王用汲穿着绸衣,见海瑞穿着布衣,便好意劝道。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王用汲本是想也开开玩笑,然而我们海瑞还是略耿直。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王用汲自然是忙说不敢,又提出要送海瑞两套。海瑞的回答还是real耿直。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见海瑞如此回答,王用汲以为自己冒昧了,讪讪地道歉。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海瑞感受到王用汲的尴尬,赶紧解释。有人看了电视剧说讨厌海瑞,觉得他固执且不通情理。这集看下来,就知道海瑞绝不是不通情理之人,相反,他极懂世事。海瑞从小跟着寡母长大,人世冷暖他焉能不知。只是他极有原则,心中那杆秤无人能撼动罢了,在世故之人眼中,便成了迂腐。

▼海瑞本就少话,这番解释倒是真把王用汲当朋友看,王用汲知道,心里一暖。两人又聊了几句,就揭过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此时高翰文正好穿着绸衣出来了,海瑞王用汲相视一笑,高翰文一脸懵逼。三人出门预备去看粮市,但是郑泌昌派人来请高翰文去看丝绸。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高翰文本来不想去,但传话的人抬出了织造局,高翰文敢得罪郑泌昌,却是不敢得罪织造局的,便不得不先去看丝绸。海瑞、王用汲便只有先去了粮市。

高翰文到了沈一石的丝绸作坊,且看沈一石如何用美人计套高翰文。

▼沈一石先是领着高翰文先是看了纺织作坊,先用了解丝绸情况来放松高翰文的警惕。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看完织机,就要看绸样。这绸样便是在沈一石那间和芸娘幽会的别院看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一进门,高翰文便听到了《广陵散》,自然是芸娘在弹,只是高翰文不知道是何人。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大多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对懂琴的人来说,广陵散是最让人能起好奇心的东西。

▼沈一石解释了两句,轻轻带过,继续让高翰文看绸样。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织造局也是半个外交部了。沈一石心知高翰文现在心思全然不在绸样上了。

▼高翰文全程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广陵散上。眼睛直往琴声来处瞟。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继续介绍绸样,高翰文却叫了一句“可惜”,沈一石却是明知故问。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曲有误,周郎顾”,沈一石真是六六的。嵇康这曲《广陵散》用在此处,丰富了高翰文的人设,也丰富了沈一石的人设。高翰文世家子弟,又是探花出身,喜欢《广陵散》不足为奇。然而沈一石仅仅是个卖丝绸的商人,在音律的造诣上却不弱于高翰文,这才想得出这出美人计来引高翰文入套。两人皆爱《广陵散》,所以高翰文未失了清高气,权势、财利皆不能让他动心;只沈一石还要天天虚与委蛇,迎合权势,追逐财利,内心又该是如何煎熬。这两人内心有某处是相通的,后面高翰文变成了第二个沈一石,也是唏嘘。

▼沈一石听了这番话,虽然是要给高翰文下套,内心却有了知音之感。不过他还是按原计划套高翰文,请高翰文教芸娘琴艺。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获取他人好感最快的方法,不是迎合,而是请教。一个人成就越大,好为人师的毛病就越严重。这处有个细节,现在是大白天,沈一石的别院里却是灯火通明,只为了方便高翰文看绸样。白水布衣的沈一石,奢侈,却用在了这些地方,简直是嘉靖第二。

▼高翰文也早料到沈一石有这个请求,他自然是极愿意的,便随沈一石进了琴房。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这美人计高明在不着痕迹。先是借看绸样,让高翰文听琴,无意弹错,高翰文主动聊起广陵散,沈一石再借机提出让高翰文教琴,高翰文此时便不会拒绝。琴声早显露出芸娘九分的才华,高翰文起了知音之意和好奇心,此时再让芸娘露面,原来是个顶尖的美人,这美貌的冲击性也从十分扩大到一百分了,高翰文如何能不动心。知乎上常讲的美貌是buff也是这个道理。假如沈一石一来就安排芸娘露面,高翰文一定会存了警惕和轻视之心,自然就难中计了。这里面最高明的安排便是让芸娘弹错,一则弹错才能让高翰文注意,二则弹得太过完美便和高翰文相当了。男人会爱上有才华的女人,尤其爱才华无法胜过他的女人。

这个美人计和《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X高小凤如出一辙,高育良说他爱的是高小凤爱看《明史》大约不假。吴老师也懂,但是太懂了,懂到能和他争论便也不可爱了。

▼美人计当然是奏效了,放一张惊若天人脸的高翰文。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既然是请教,芸娘便开始弹琴,高翰文听琴。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高翰文闭着眼非常陶醉,沈一石却溜了。

▼一曲终了,高翰文到底是端方君子,见沈一石不在,有点慌。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又解释了下,听到沈一石这番解释,高翰文也有知音之感,内心的警惕又消除了不少。

▼高翰文又问了问沈一石的身份,他也想不到这粗布麻衣低眉恭谨的人竟然是江南首富。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沈一石自然是在拿话偏高翰文。这两句“可惜”、“难得”二字很好的诠释了高翰文的心理。可惜的是芸娘,难得的也是芸娘。

▼高翰文这个“难得”算是失言了,也暴露了他的心思,赶紧转移了话题,要接着看丝绸。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说完,两人又到前厅去了。美人计第一part完成,高翰文对芸娘很是动心。

4. 海瑞救齐大柱

▼海瑞和王用汲正在去粮市的路上,淳安建德遭灾,杭州却依然繁盛。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当今之世亦是如此,财富分配永远是社会的核心问题,只是当世也不知还有没有海瑞。

▼海刚峰竟然有心情开起来了玩笑。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评价一个当官的好不好,就看你愿不愿意让他当自己家乡的官。知乎看似人人支持特朗普,但他真来中国,支持的人至少能少一半。

▼两人终于到了粮市,粮市的码头上一片混乱。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上集郑泌昌有交代下属堂官禁止粮食交易,以此逼百姓卖田,这个线索便应在了此处。淳安的灾民自己筹钱买粮,却被省里的官兵抓捕,用的还是伤人性命的火铳。

▼灾民领头的人竟然是第二集的齐大柱。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是呀,既然没有犯法,凭什么要跪。

▼齐大柱先是向带头的队官好好解释,但明显没有用。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这队官才不理,不止不理,还故意用火铳伤了齐大柱。这个和书里面也有点区别,书里面其实是个小兵没有准头,不小心打中了齐大柱。剧里面明显就是故意的了,队官更可恶了。书里还写了一些其他小兵的恻隐之心,听到齐大柱说自己是灾民买粮自救,那些官兵还愣了一会。

▼海瑞、王用汲正目睹了这一幕,第一个冲出去的竟然是王用汲。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队官先是要问清楚王用汲是什么人再回话。知道王用汲只是建德的知县,自然不放在眼里。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既然是淳安的人,海瑞当然要出来说话了。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书里写这队官内心最先是把海瑞当成了王用汲的长随23333,但见到海瑞这威势远大于王用汲,也拿不太准海瑞是什么人。注意这队官的用词,用的是“贵驾”。这巡抚衙门,见人下菜碟的本事都是一等一啊~

▼海瑞当然也知道现在不能说自己的身份,先解决眼下的事情要紧。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这队官说话明显客气多了,他拿不准海瑞的身份,又听他说昨天还在巡抚衙门,也不敢得罪。

▼但毕竟抓人是臬司衙门的命令,他要说清楚。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既然海瑞说了会和他一块去臬司衙门,退兵要怪罪也是海瑞的事,怪罪不到他身上;他要坚持不退兵,反有得罪海瑞的风险。队官自然也就退兵了。

▼解决了官兵的事,海瑞就要去解决灾民的问题。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淳安的情况比想象的严重,田价已经被压到了8石一亩。八石就是不到六两银子,而沈一石光是买芸娘就花了二十万两银子,贫富差距已至于此。

▼海瑞表明身份,安抚了灾民,让他们先把粮带回去。

《大明王朝1566》里,高翰文对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是怎么解释的?

这集到这也就结束了,且看下集海瑞&臬司衙门之争和高翰文的美人计如何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