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縣防汛搶險工作全面展開|中央首批救災物資已抵達碧口鎮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舟曲縣防汛搶險工作全面展開

省舟曲防汛搶險前線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

每日甘肅網甘南7月14日訊(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徐錦濤)連日來,甘南州舟曲縣因持續強降雨,南峪鄉南峪村江頂崖滑坡體發生重大險情。7月14日,省舟曲防汛搶險前線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對舟曲縣防汛搶險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這是7月14日在舟曲縣南峪鄉拍攝的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現場(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據介紹,7月12日,白龍江舟曲縣南峪鄉南峪村段江頂崖滑坡體前緣發生崩塌,約1萬立方米崩塌體堆積於白龍江中部,導致白龍江水位大幅上升。至13日下午,江面最窄處有5米寬,上游水位上升約7至8米,附近村莊低窪地帶民房進水。如果再遇降雨,極有可能造成白龍江堵塞形成堰塞湖,對上游地區的兩個鄉鎮和下游地區造成威脅。同時,受連續強降雨影響,舟曲縣境內道路受損嚴重,大量防洪堤毀壞,農作物受災嚴重。

根據省委書記林鐸和省長唐仁健指示要求,7月14日下午,省舟曲防汛搶險指揮部成立,副省長李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任前線指揮部總指揮,部署防災抗災減災、社會穩定、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前線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按照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原則,下設11個工作組,承擔防汛搶險各項具體工作,要求堅持搶險為主、救災當先,全面進入臨戰狀態。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4日,在舟曲縣南峪鄉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發生後險情點上游景象。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楊躍飛

據悉,7月14日下午3時,國家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專家組已抵達舟曲,與省、州有關方面專家赴現場開展查勘,分析會商滑坡成因、發展趨勢,研究提出應急處置方案。武警甘肅總隊派遣武警官兵330名,於14日晚開赴舟曲前線支援防汛搶險工作。對舟化公路出現的3處路基垮塌,甘南公路管理局正組織人員搶修,預計7月15日中午搶通。

目前,災區群眾情緒穩定,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生產自救有序進行。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甘肅多地遭遇洪澇災害

舟曲滑坡險情正在緊急處置(組圖)

新華社蘭州7月14日電(記者張欽、王朋)記者14日從甘肅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瞭解到,7月8日以來,甘肅省天水、定西、甘南、隴南等多地遭遇洪澇災害,截至13日21時,災害共造成8個市州的44個縣區187.91萬人受災,因災遇難14人,4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3.16萬人。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這是7月14日在甘肅舟曲縣南峪鄉拍攝的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現場(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4日,在甘肅舟曲縣南峪鄉南峪村,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發生後進水民房的村民已被撤離安置。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4日,當地群眾和工作人員在甘肅舟曲縣江頂崖滑坡崩塌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食堂就餐。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14日凌晨,甘肅省委決定成立舟曲縣江頂崖滑坡崩塌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積極穩妥處置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江頂崖滑坡崩塌險情。記者14日在險情處置現場看到,有關專家已趕到現場實地查勘險情、會商險情處置,監測預警、救災減災等工作全面展開。

據舟曲縣政府介紹,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2日上午,舟曲縣南峪鄉江頂崖一帶突發山體滑坡崩塌,滑坡體前緣出現崩塌,約1萬立方米崩塌體堆積到白龍江中。至13日下午,江面最窄處只有5米寬,上游水位上升約7至8米,附近南一村、南二村低窪地帶的135間民房進水。由於預警、處置及時,滑坡體附近居民未出現人員傷亡或失蹤。

水文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4日10時,滑坡體附近的白龍江下洩流量為410立方米每秒,而14日8時左右,同一地點下洩流量為380立方米每秒。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4日,在甘肅舟曲縣南峪鄉江頂崖山體滑坡險情點對面山頂,監測人員觀測江頂崖滑坡動態。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這是在甘肅舟曲縣南峪鄉拍攝的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發生後險情點上游道路中斷景象(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8日至11日,甘肅省中東部地區持續強降雨,隴南市、天水市、定西市、甘南州等8個市(州)不同程度遭受暴雨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隴南市文縣、甘南州舟曲縣等地通往外界的公路一度全部中斷,文縣碧口鎮鎮區大面積進水。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這是在甘肅舟曲縣南峪鄉拍攝的江頂崖山體滑坡崩塌險情發生後險情點下游景象(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範培珅攝

災情發生後,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四川、甘肅兩省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實地察看災情。13日應急管理部從中央救災物資成都儲備庫、蘭州儲備庫向部分嚴重暴雨洪澇災區緊急組織調撥中央救災物資。甘肅省政府下撥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資金839萬元,甘南、天水等5市州緊急下撥救災資金5310萬元,用於搶險救災及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公路養護部門正抽調力量加快搶修道路。(完)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隴南 積極有效應對 合力搶險救災

每日甘肅網隴南訊(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陳多)面對強降雨造成的災害,隴南市加強組織,科學調配,統籌協調市縣鄉村各級組織、市縣區相關部門、駐隴南有關單位、部隊和企業,全力投入搶險救災,突出救援重點,形成了強大的搶險救災合力。

隴南市氣象局充分發揮隴南大數據政務中心和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的作用,及時向鄉村幹部群眾發佈預警信息10萬多條,各相關鄉鎮和村社採取發短信、喇叭播報、手搖報警器、鳴鑼等形式預告雨情汛情、發出預警信號,及時轉移安置了廣大群眾。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2日4時30分,發往碧口的首批救災物資通過人力轉運順利抵達碧口災區。隴南日報記者李智謀攝

隴南市水務、國土、交通、公安等部門嚴密加強次生災害防範,在斷路、斷橋、滑坡、塌方等安全隱患點及時設置安全警示標誌,安排專人值守,引導過往車輛和行人繞道通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隴南交通運輸部門奮力開展公路應急搶險保通保暢工作。截至目前,投入搶險人員3.3萬多人次,各類機械4890臺班,投入搶險資金4434萬元,搶通公路597條,為抗洪救災和物資運輸開闢了重要通道。

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防汛各項工作,隴南市水利應急搶險救災已累計投入6.15萬人次,機械355臺次,鐵絲籠12550捆,編織袋25萬多條,水泥176噸,應急修復堤防215處30.2千米,清淤330萬立方米。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7月10日夜間至11日中午的大暴雨,致使武都區38個鄉鎮126220人受災,3199戶12795間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受損,緊急轉移安置1596戶6383人。圖為幹部群眾在搶通被毀的道路。隴南日報通訊員 王亮 攝

市縣區建設、電力、通訊等部門緊急調集人力和設備,及時恢復毀損的基礎設施,對因災造成的供電、供水、通訊中斷等集中力量進行搶修,確保道路、供電、供水、通訊暢通。

災情發生後,隴南各地衛生、防疫部門迅速開展疫病防治、消毒等工作,加強飲用水源監測、食品檢查,確保災後無疫病。

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全市公安、武警、消防、交警等部門不畏艱難、衝鋒在前,連續出動警力及救援車輛,為受災群眾排憂解難。

目前,九縣區受災群眾也已全面開展自救,對水淹農田、圈舍和房屋、道路等進行排洪清淤,對危牆、危房進行拆除,力促生產生活儘快恢復正常。

中央首批救災物資已抵達文縣碧口鎮

蘭州晚報訊 (記者 牛小亞) 7月9日至11日,隴南全境普降暴雨。其中,文縣碧口鎮受災尤為嚴重,道路中斷導致全鎮瞬間成為“孤島”,面對災情,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立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於13日緊急調撥救災物資運往災區。

記者14日從應急管理部網站了解到,7月13日,應急管理部從中央救災物資成都儲備庫、蘭州儲備庫,向四川、甘肅兩省部分嚴重暴雨洪澇災區緊急組織調撥8000頂帳篷、8000張摺疊床、50000床衣被等中央救災物資,用於支持兩省做好近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受

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過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此前,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四川、甘肅兩省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目前,應急管理部救災應急工作組正在四川德陽、我省定西安定區、漳縣和隴南文縣碧口鎮等地實地查看災情,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督促做好搶險救援,全力指導和協助災區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

另據隴南發佈微信公眾號的消息:7月13日,通往文縣碧口鎮的國道212線道路被雙向搶通,兩輛運輸救災物資的車輛進入文縣碧口鎮。此外,在廣大幹部職工的徒步背運下首批救災物資也於7月12日運抵災區。目前,災區物資充裕,受災群眾生活趨於正常。據悉,首批運往災區的物資包括1車蔬菜、4車方便麵和4車礦泉水。

為了方便災區群眾及外地滯留旅客就餐,當地政府在碧口大唐水電站職工食堂及碧口鎮楊家壩村設立了集中就餐點,許多受災群眾還自發在愛心就餐點幫廚做飯,這有效解決了災區群眾飲食等生活問題。隨著通往碧口鎮的各條道路不斷搶通,各類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抵達災區,災區群眾生產生活逐步恢復。

災區升起暖暖炊煙

舟曲县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展开|中央首批救灾物资已抵达碧口镇

受災群眾在楊家壩村免費就餐點用餐。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陳多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陳多

“有沒有醬油?”“再切點肉片。”“等會兒在這兒吃飯,中午是面片。”……

7月9日至11日,持續強降雨突然來襲,碧口鎮的受災情況牽動著全鎮人的心。而碧口鎮楊家壩村村民楊小莉和她的同伴卻用另外一種方式,傳遞著她們對受災群眾的關心——

此次暴洪災害,楊家壩村因地勢稍高而倖免於難。在村口,記者看到,臨時灶臺上的三口大鐵鍋熱氣騰騰,楊小莉和她的幾個姐妹揮動大勺一邊忙著炒菜,一邊“招呼”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楊小莉是楊家壩村免費飯菜提供點的發起人之一。鎮子受災後,她第一時間聯繫範生菊、牟朝菊等村裡的婦女,籌集蔬菜、搭建帳篷、支起鍋灶……搭建了一個“臨時大灶”,免費為受災群眾提供飯菜。

一時間,全村人積極響應:米、面、油、蔬菜、肉,家裡有什麼,就往免費就餐點搬什麼。在村裡做酒席生意的董明聽說後,也送來了餐桌、餐椅和餐具。在街道上,大家辦起了特殊的“流水席”。12日當天,便為1000餘人提供了午飯和晚餐。

“剛開始參與的只有我們四五個人,當我把免費提供飯菜的消息發到朋友圈之後,來幫忙的人越來越多。”楊小莉說,大家捐錢捐物,甚至還有很多身在外地的碧口人,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愛心。

“大家同在一個鎮子,受了這麼大的災,心裡挺難受的。2008年‘5·12’地震發生後,我們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這次我們沒有遭災,就想著儘自己所能,做一口熱乎飯。”楊小莉質樸的話語讓人感動。

在和楊小莉的交談中記者得知,13日中午,他們又準備了500餘人的蔬菜面,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提供午餐。

“昨天的午飯是麵條;晚飯是‘六菜一湯’,有涼拌豇豆、粉條、臘肉等。真沒想到,我們還能吃上這麼可口的飯菜,太感謝她們了。”72歲的談德秀對這群正在做飯的婦女們交口稱讚。

“災害發生後,大家都想方設法出錢出力,我們都是些家庭婦女,就只能拿起家裡的擀麵杖和鍋鏟,為受災群眾渡過難關貢獻一份力量。”牟朝菊說。

天災無情人有情,災區升起了最美炊煙,碧口處處暖流湧動……據瞭解,目前,碧口鎮還有3個安置點,為災區群眾免費解決飲食,部分餐飲店、小吃店也免費為受災群眾提供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