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脏泥路竟名留青史?苏轼:怪我咯

(原题:探寻诗词背后的故事之黄泥之坂 东方无疾作)

上篇文章我们说到苏轼在黄岗东坡地开荒种粮筑起雪堂,抛却官场的营营苟苟做了“识字农夫”,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生死劫之后,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如同神仙般快活。

苏轼与家人辛勤地在东坡农场劳作,挖了水井和鱼塘,开垦了稻田麦田菜圃,种了果树和茶树,还虚心向老农求教获得丰收的经验。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此时摘去方巾穿起短褂的苏东坡俨然一山野村夫,他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真真正正体味到五谷的香甜。

这条脏泥路竟名留青史?苏轼:怪我咯

自种黄桑三百尺

闲暇之余,苏东坡尽情享受着自由带给他的快乐。在黄州他有一大群新老朋友,譬如道人乔今杨世昌,游僧参廖,名医庞安时,门人马梦得,故友陈季常张怀民,还有邻人古某等等。他们或雨访蕲水清泉寺,或夜游承天寺,或泛舟赤壁之下,或对酒于雪堂,或醉宿于路旁芳草,更有让人捧腹的荒唐事,亲自宰牛取肉下酒,醉酒晚归见城门已关便翻墙而入……期间,东坡居士作了许多佳作美文,如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游蕲水清泉寺,承天寺夜游,夜归临皋等不世之作。而在这些佳作中,经常提到的几个地方,后来成为苏东坡仰慕者追思之所,其中包括八十年后的名人陆游。

这条脏泥路竟名留青史?苏轼:怪我咯

临皋亭

景色美不美,不仅仅取决风景本身,还在于看风景的人。临皋亭本是一江边驿站,位于黄州城内,离长江边约八十余步,供公差途经暂住,在徐太守关照下,后来成了苏轼一大家子的安身之所。就是这么几间简陋的小房子,在苏东坡的笔下成了景色绝美之地: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或赞曰:

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

诗人的想像力是丰富的,特别是乐天的苏东坡,他能感受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美。

这条脏泥路竟名留青史?苏轼:怪我咯

雪堂

雪堂之于苏东坡,犹如隆中草庐之于诸葛,西蜀玄亭之于扬雄,都是淡泊明志潜心修学的地方,都体现了主人高洁傲岸的志趣。雪堂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建于山坡上,苏东坡亲自在墙上作画,画了雪中寒林,水上渔翁等,是苏轼以文会友,宴请宾客的场所,来往的名士包括米芾,陈季常等。关于为何起名雪堂,有说因在雪中竣工,故名雪堂;或说王朝云喜欢梅花,苏轼将她喻为梅花仙子,梅花傲雪,所以取名雪堂;东方则觉得,雪意为高洁,苏轼以雪明志,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吧。

这条脏泥路竟名留青史?苏轼:怪我咯

黄泥之坂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段黄泥路,是苏轼来往于雪堂和临皋亭之间的必经之地,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条路,叫做黄泥坂。在后赤壁赋开头有这么几句话: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有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黄泥坂就是黄州城外通往东坡地之间的一段山路,黄色的泥土,四周是绿树。就是这么一段脏泥路,喜欢夜游的“夜猫”苏东坡有时喝得酩酊大醉,经过时往路边草地倒头便睡,这么一睡就睡出名来了。醒了之后写了一首《黄泥坂词》:

出临皋而东骛,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此后近千年,只要喜欢苏东坡诗词的,没人不知道这条叫黄泥坂的路。

敬请关注下期:探寻苏轼诗词背后的故事


若是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点个赞,您的鼓励就是东方的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