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牌戏

麻将:分“清麻将”“王麻将”两种。王麻将比清麻将多,有八个王牌“升、合、元、喜、它、总、索、万”。王牌可以替代相关的任一张牌。当今玩麻将戏称“筑城墙”,为常见赌博工具之一。

跑符:古称“页子戏”,唐代中期即盛行。20世纪50年代后长沙县极少见。

骨牌:俗称“木脑壳”。骨牌作为赌具俗称“推牌九”,有“大牌九”“小牌九”两种。赌友与庄家共四方,每方发两张牌或四张牌,与庄家比大小,大者为胜。骨牌还可作为家庭卜算工具或闺阁游戏。骨牌中有 “天长”“地久”“荷”“梅”等富有诗意的名称。民国时期出版有关骨牌的书刊和推算的谶语,内容深奥而富情趣,统称“牙牌神算”,曾盛行长沙城乡。

扑克:源出于欧洲国家,清末时传入。首先是作为桥牌工具,后来逐渐衍化成多种玩法,民间盛行“打百分”“双百分”“三打哈”等牌戏。儿童玩扑克常见的有“争上游”“十点半”“推板车”和“5、10、K”等。:用牛骨或塑料做成小方块坨,六方分别上刻1—6点,为民间常见的赌具。其方式:⑴抓骰子,用骰子四粒掷于碗中以决胜负。⑵摇单双。系将骰子两粒置于平底碗内。上覆一小碗,由庄家双手捧碗,上下摇动三下,其他参与者押单或双,俗称“骰子宝”,又称“赌宝”。

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弈棋

象棋:象棋是中国高品位的民间娱乐工具之一,历史悠久,约于宋代时定型,在长沙城区很流行。城区下象棋的人不分年龄、职业和性别,都热衷对弈,一般无赌注,但输赢的刺激性很大。有时看棋的人参谋一句,常令输家大为恼火,甚至发生口角,故俗话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长沙街头巷尾僻静处常有无业人员摆“棋势”,并以此谋生。“棋势”即一盘象棋的残局,局势奇诡深邃,如双方按书本的指引动子,结果是平局,如一方不熟悉棋路则必败。摆“棋势”的人常有同伙扮演陌生人在一旁指手划脚,勾引棋迷受骗,俗称“带笼子”。

围棋:系中国最古老的棋种,棋盘纵横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黑白两方棋子互相包围,消灭敌子,以所占棋位多少定胜负。

长沙民间娱乐

养鸟

长沙县养鸟习惯以城区居多,其中以离退休老年人为主,青少年爱养信鸽。老年人养鸟可以陶冶情操,特别是清晨持鸟笼到公园或林丛“溜鸟”,可呼吸新鲜空气,对健康大有裨益。

常见的笼养鸟有相思鸟、白燕、竹鸡、画眉和虎皮鹦鹉虎皮鹦鹉成活率高,且能产蛋自孵,故价格便宜。外地引进的鹦鹉成活率不高,均不能学人讲话。

长沙民间娱乐

斗蟋蟀

民国时期,长沙县盛行养蟋蟀、斗蟋蟀,大人、小孩都玩。蟋蟀缸做工讲究,不上釉,盖上有阳刻烧字曰“白露将军出,人人爱色青”字样。蟋蟀缸子以历史悠久为上品,新锻烧缸子“有火气”,蟋蟀不易成活。

蟋蟀俗名蛐蛐,只有雄虫善斗,俗称“二尾子”。斗蟋蟀盛于明、清,民国初期仍有此俗。斗蟋蟀时用四张方桌拼合,上面再摆一张方桌作为“战地”。方桌上站四人,即赌家二人,评判员二人,观众只能站在地面静听评判员宣布战果。斗蟋蟀的人所下赌注并不公开,只有台上4人知道。观众也可互相下赌注,即“你赌甲方胜,我赌乙方胜”,彼此达成默契。获胜的蟋蟀由主家捧缸,坐青衣小轿,轿上披红挂彩,鸣放鞭炮扬长而去。

饲养蟋蟀一般用红枣、桂元、荔枝等。蟋蟀名目繁多,一般以体形颜色而命名,如:象牙嘴、棺材头、梅花翅、三段锦等。白露前后捕捉的蟋蟀常称“白露将军”。

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斗鸡

清末民初,长沙县斗鸡较为流行,并以金钱作为赌注。往往鸡斗一次,须休养几个月以后才可角斗,甚至因此致残而不能再斗。斗鸡一般斗3个回合,三打二胜:如一方失利,主人抱败鸡休息5分钟,令鸡饮水,去掉嘴中涎水再斗;败两局者为输。

传说斗鸡始于战国时期,《史记》有详细记载。长沙斗鸡由广东传人,广东公鸡体大身高,善斗。斗鸡之前要互相衡量公鸡体重,以体重大致相当才互下赌注。

20世纪40年代以后,长沙已无斗鸡风俗,偶有青少年抱鸡互斗,不过是一种娱乐、无赌注。

长沙民间娱乐

长沙民间娱乐

养蚕

20世纪50年代,长沙县不少细伢子都养过蚕,但都是为了“好玩”。买来不到一厘米长的幼蚕,或自已用去年留下的蚕卵孵化。街上有专卖桑叶的地摊,几分钱可买一大堆。一时买不到桑叶,小孩们也会相约到郊外,找桑叶树,爬树摘桑叶。采一次可以维持一周。桑叶放在水缸下,但喂蚕时叶子不能带水。蚕子经过5次蜕皮,浑身透明,便要吐丝了。在纸盒内,蚕可利用盒角结丝成茧,如果在碗口上蒙扎一张纸,它便把丝吐成一个丝饼,而蚕蛹则裸露在外面,过十多天,蛹变成蛾,交尾后雌蛾产卵在纸上。第二年,又把上面的程序重复一遍,只是蚕的数量大增,便将它们分赠给小伙伴。

有的把蚕丝饼放在墨盒内储墨,比棉花好多了。

与养蚕相似的还有养蝌蚪。每到春暖花开季节,儿童们结伴到郊外溪流或池塘边,用事先自制的纱网打捞小蝌蚪,盛到有水的瓶内。回家养着,直到变成小青蛙,再放生水塘,小孩们高兴得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