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南陽——您好(文化隨筆)

翻開《南陽曆史地位研究》一書,浩瀚的歷史畫卷便在我腦海裡展現,歷史文化如此厚重的南陽,怎能不讓今天的南陽人自豪?南陽是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文字記載,南陽這個地名便出現在各類史書中,生活在杏花山的南召猿人,使南陽大地更早走上了創建華夏文明的大舞臺,諸多的歷史傳說如盤古開天、牛郎織女等,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代代相傳而來。

家鄉南陽——您好(文化隨筆)

我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這裡的秀美山水,如同天然氧吧,千百年來,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南陽人,他們從這裡走出,足跡遍佈全球。農耕文明時期,代代居住延續下來的古老村落,星羅棋佈,境內河流縱橫,地貌多樣,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帶,這裡適應小麥等農作物生長,自古就有中州糧倉的美譽。南陽之所以叫南陽,歷史文獻《資治通鑑.週記五.赧王四十三年》有一段記述“: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元和郡縣圖志.山河道二》載:“秦昭襄王驅朝地,置南陽郡,以在中國之南而有陽地,故曰南陽。”《釋名.釋州國》載“:南陽居中國之南為陽地,故以為名也”。這三篇文章的記述佐證了南陽這個地名的確與地理位置有關。第三篇文中的中國,指的就是如今的中原地區,南陽屬於盆地地貌,北靠伏牛山系,東接大別山西的桐柏山脈,西連秦嶺山脈,其全域總面積達2.66萬平方公里,境內河流多被長江和淮河納入懷抱,因此,長江流域文明與楚風漢韻是南陽所轄區域古老文化的基本特徵。

家鄉南陽——您好(文化隨筆)

夏朝末期和商朝初期,由北方南下的楚人先祖祝融部落進入今天的南陽境內拓荒種地,後來,由於殷人的驅趕,這個部落的絕大部分人又被迫向南和向西遷徙,其中一個分支稱為荊人,到了周朝初期,荊人部落季連的羋姓後人已遷徙至丹水和淅水一帶,形成了以丹陽為中心繁衍生息的偌大範圍,並推舉鬻熊為酋長,鬻熊服從於周人,後被文王封為“鬻子”,成王時,周成王封此地封給了鬻熊曾孫熊繹,稱此地為蠻楚之地,從此,中國歷史上便有了楚族和楚國,其時封地並不大,只有方圓五十公里,歷經三個多世紀,到了春秋時期,雄立的楚國正式立國,熊通成為開國國王,即楚武王。都城是丹陽,也就是今天南陽淅川的李官橋,後來,楚武王之子楚文王將都城遷至北呈(江陵),楚國漸漸地發展壯大起來,並開始揮師中原。公元前668年,楚王率兵北征,首先兼併南陽境內的鄧、申等國,於公元前679年滅申,奪佔申國都城(今南陽市中心城區),改申國都城為宛城,南陽簡稱“宛”,就始於那時。

家鄉南陽——您好(文化隨筆)

厚重南陽,只所以讓我們感到自豪,因為,南陽曆史上的是人人嚮往的地方,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文化遺存,如今,仍在為我們講述著過去的輝煌與燦爛,新石器時代的黃山文化遺址、西漢與東漢時期的瓦房莊漢代冶鐵文化遺址,明代園林造詣的典範——王府山、臥龍岡武侯祠及張仲景醫聖祠等文化符號享譽千秋,當下,在我們昂首闊步新時代的時候,認知家鄉;回顧歷史,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筆下生情的時刻,我情不由衷的道一聲:家鄉南陽——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