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 · 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 · 當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古代中國同古代埃及雖然遠隔萬里,

但卻有著一種近似一致的信仰,

他們都認為人死靈魂不滅,

靈魂會進入另一個世界。

對逝者遺體的保存(更多是對帝王遺體的保存),

是他們獲得永生,

甚至復活的關鍵。

為了遺體的不朽和未來的永生,

古代中國有了金縷玉衣,

古代埃及有了木乃伊。

他們盡人皆知,

但在歷史上卻從未相遇……

今天大白帶您分別走進相隔萬里的兩個博物館,

一睹金縷玉衣與木乃伊的“相遇”

……

隨著1968年解放軍工程兵戰士的一聲爆破,

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妻竇綰墓被發現。

沉睡千年的金縷玉衣,

重現天日!

此次中國國家博物《秦漢文明》大展所帶來的,

正是1968年重現天日的河北滿城西漢墓出土的兩件玉衣中的一件: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的金縷玉衣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玉衣起初稱作玉匣、玉柙,

《後漢書》中記載,玉衣是能使人屍身不朽的王侯葬服。

玉衣以四角有孔的玉片為"布料",

按照鏈接"線"的材質,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

金縷玉衣是漢代王室最高規格的葬制禮。

玉衣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和"綴玉衣服",

漢代帝王對永生的狂熱追求,

致使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

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下詔禁用玉衣,

玉衣葬制共流行了四百年。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這件玉衣的主人,

是漢代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竇綰

她是漢景帝的母親,竇漪房竇太后的族人。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1968年,與竇綰玉衣一同出土的,

還有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

劉勝與竇綰的玉衣是目前出土的規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帝后成套玉衣。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玉九竅塞,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M2)出土

九竅塞是填塞或覆蓋死者身體上九竅孔的玉器,

此套為竇綰所用,女性規制

"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抱朴子》

玉於中國人的信仰中,是“通靈”的……

……

看過這件金縷玉衣,

我們把時鐘撥回2009年,

9月的一個下午,

我第二次進入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有世界上最好的古埃及文化收藏,

甚至要好於埃及本身。

以下,便是這些古埃及藏品中很少的一部分。

如果你看過好萊塢的電影《Mummy》,

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甚至很多細節……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國家寶藏·當金縷玉衣遇見木乃伊·中國國家博物館遇見大英博物館

以上僅僅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藏品的一小部分

日後的文章中

大白帶大家

細細看……

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