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农民翻盖鸡窝,考古队得知后激动的说:等这一天十几年了

导读:浙江嘉兴市一户普通农民要翻盖家中的鸡窝,引来了是文物部门的关注,竟然派考古专家在农民家中24小时蹲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考古队如此上心,这一切还要从清朝的新疆巡抚、两广总督陶模说起!

浙江一农民翻盖鸡窝,考古队得知后激动的说:等这一天十几年了


陶模,183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陶模的母亲靠纺织丝绸拿出去卖,将他抚养长大。太平天国爆发之后,嘉兴沦陷,陶模被迫到太平军中当过杂役。后来励志读书,于同治七年考取进士。

陶模为官清廉,且胆识过人,最初担任甘肃文县知县,后因治理地方有功升任秦州知州。此后十几年间,他先后出任陕西巡抚、新疆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成为清末的一位封疆大吏。1902年,陶模病死广州任上,清朝追封其为太子少保,归葬家乡浙江嘉兴。

浙江一农民翻盖鸡窝,考古队得知后激动的说:等这一天十几年了


陶模的陵墓位于嘉兴王江泾新桥村,根据村民回忆,陶家曾是村中的望族,村北面数百亩地都归陶家所有,陶模的陵墓就修在田地的中央。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陶模的墓还保存的很好,当时在墓的西面还有7间瓦房,有专门的守墓人。每年清明时期,都会有“小脚娘娘”来上坟。

66年,席卷全国的运动展开之后,陶模墓当然也被造反派挖开,当时墓中葬有三口大棺材,里面分别是陶模和他的两位夫人。由于陶模下葬仅仅60年,墓中的尸体保存还非常完好,不过陶模为官清廉,墓中并没有值钱的随葬品。

浙江一农民翻盖鸡窝,考古队得知后激动的说:等这一天十几年了


挖墓的人见没有宝贝,就将墓中的六块石碑拉了出来,其中两块小的石碑被两名下乡知青拿走了,一块大的被人拿去做桥板,后来掉入河中不见了,两块大的不知去向。

村民老钱当时就住在陶模墓的附近,他说除了墓主的几块石碑之外,在陶模墓前面原来还有一块巨大的墓碑,高2米多,宽1.5米左右,厚1米左右,碑上还刻了上千字。这块巨大的墓碑当时也被推到,因为太重才没有被拉走,就一直倒在田地中。当时人没有文物的意识,几年之后,村民种地碍事就合力将墓碑拉到了附近丢弃。没想到正好被老钱家的鸡窝压在了下面。

浙江一农民翻盖鸡窝,考古队得知后激动的说:等这一天十几年了


直到1999年,老钱才得知自家鸡窝下埋着一块墓碑。当时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文物普查,根据当年的线索找到了老钱家中,并在鸡窝下方挖出了墓碑的一角,由于墓碑体积太大,当时并没有挖掘,而是给老钱留下了联系方式,让他拆房子时与他们联系。

最近老钱准备翻盖房子和鸡窝,想到地下埋着的墓碑,就联系了博物馆。得知终于可以将墓碑挖出地面之后,考古队的人员都非常兴奋,说等这一天已经十几年了。考古队专家说,陶模是嘉兴的名人,也是嘉兴市区古代出过的最大的官,官居一品,他的墓碑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清史稿·陶模传》、《文物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