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讀音有可能恢復入聲嗎?爲什麼?

六甲番人


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可能性!

讓普通話“恢復”入聲?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合邏輯。普通話本來就沒有入聲,何來“恢復”一說!

普通話是歷朝歷代流行語言--官話的“血緣”後代,又經語言專家規範、整理而成的語言。具有科學、簡明、交流功能強大、能與多種方言兼容。是國際認定的中國官方語言。讓普通話“恢復”使用入聲字,是一種反科學、的倒退行為,任何稍具常識的人都不會贊同!

入聲字,是中國某些方言中,相對於流行語言的一些異讀字。是漢語的長河的一些支派。其被主流官話剝離,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很多人不瞭解語言的歷史,把入聲字淡出流行語這一過程,記到今天普通話的帳上,是一樁典型的“冤假錯案”!

入聲字全面淡出流行語的時間,不會晚於宋末。因為元朝1324年出版的【中原音韻】已經取消了入聲韻部。(其時距離宋朝滅國才四十五年)。【中原音韻】涵蓋常用漢字5866,規定漢字瀆音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將入聲字根據當時官話讀音,全部派入上述四聲之中。根據這部韻書,我們可以瞭解到:一、當時的流行語言(官話),已經取消了入聲字。二、當時官話的語音,和今天的普通話已經非常相似,都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三、【中原音韻】規定為四聲十九個韻部,和今天的【中華新韻】也非常相似了。四、宋末、元初的流行語言,和今天的普通話已經非常接近。所以今天有些人惡毒攻擊普通話是“滿語”、“是滿夷使用的蹩腳漢語…”等言論純屬胡說!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使用一種高度統一的語言。不管什麼樣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都是如此。中華民族之所以鬱郁芊芊、葳蕤於世界民族之林,和我們歷朝歷代的語言、文字高度統一,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對普通話的規範、推廣,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有史以來使用最為廣泛的流行語言。為國家的統一、繁榮、富強做出極大的貢獻!這一點,我們自己清楚,我們的敵人更清楚!最近,網絡上突然冒出許多惡毒攻擊普通話的雜音,是和我們的敵對勢力有密切關係的。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我們,或我們的子孫後代不至於成為“難民”,我們要愛護自已的國家。不要被人利用、自毀長城、做一些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



橡木桶61955766




這個問題可以探討,因為存在就意味著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國大地,以長江為界,以廣大北方語音為主,兼融南方各地區的聲調為輔,也許才是普通話的現實構造。實際上,這種結構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北調中兼融了南腔,《平水韻》如此。





唐宋以來,或更早時,截至清末民初,這種聲調還是得以延續,而今天,雖然採用了以東北和北京語系的普通話,但並不意味著形形色色的方言入聲消失,包括北方很多地區,它還是依照祖祖輩輩而口口相傳。這也是事實,不因取捨而存在,又不因取捨而消亡。


陰陽上去,有它的好處,因為推廣流行了幾十年年,北方人很習慣了,南方也同樣努力去適應它。平上去入,也有它的公平性,中國七大語系的存在,兼融南腔,適量存有鄉音,方顯歸屬感。如果採用這樣的折衷處理方法,詩詞文化,尤其是在押什麼韻的問題,用不著討論了,因為《平水韻》大家都在用。



從長期看,對中國傳統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總之,這個問題作為學術可以討論。討論可以明理,並非按圖索驥。這個問題,《三上詞話》詞條涉及相關內容,只是強調過入聲的現實存在,尚未提出恢復入聲的概念。這個問題很專業,一定。


三上詞話作者


不可能。


1、語音的發展趨勢是簡化

人都是懶的嘛,所以從歷史上來看,語音發展變化的總體趨勢是簡化,在不影響交流的前提下儘量簡單。

入聲一方面處於韻尾,很容易脫落,另一方面,發音相對較難,不符合語音簡化的規律。從廣大北方方言區逐步取消入聲也能看出這一點。

雖然普通話是人為制定出來的“標準語”,但是它也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用語習慣,不是生造出來的。


2、使用語言的根本目的是交流

從本質上說,語言的本質是交流工具,是為交流服務的。能夠保證人與人之間準確交流就好。所以,復古或者懷舊並不能讓它更好地服務於交流的目標。


3、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隨著人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交流互通越來越頻繁,地域文化也在逐漸萎縮,似乎沒有哪一種地域文化能異軍突起取代中國文化。

哪怕歷史上若干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他們的文化也最終被漢族文化所同化,他們的語言更是如此。比如滿語,已經是瀕危語言了。

從這個角度講,帶有入聲的方言不可能把“入聲”這個特徵植入到普通話中。


藍色清泉


為什麼要恢復入聲?

我們的聲調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優勝劣汰,才發展到今天完美的四聲。語言有四種句式:陳述、疑問、祈使、感嘆。我們的語言只用聲調就能表達這四種句式:陰平猶如陳述,陽平猶如疑問,上聲猶如感慨,去聲猶如祈使,偶爾還有裝飾的輕聲。若恢復入聲,那不是歷史開倒車嗎?以失去簡單完美的代價,讓學習成本呈指數增加。

況且怎麼恢復?以哪種南方方言為標準?中國南方陽光和水分充足,人們不需要遠行就能很好的生存,以至於很多南方村子鄰村的語言都不相通,所以南方的古音保持得比較好。若以客家話為標準,說白話的有意見啊。若以白話為標準,說閩南話的有意見啊。。。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自尋煩惱。

事實上,相對於文字,語音是很容易變化的。人們只要保持密切往來,語音就會不自覺的相互影響。你注意一下就會發現:現在的北方官話南方味道越來越重,而南方各地的方言卻是普通話的味道越來越重。

人們總會學習和模仿自己感覺好的東西,還是任其自然吧。若大家都強調恢復古音,最後恢復到原始人的語言,恐怕你自己也受不了的。


夏天的蟲4


恢復入聲可大量減少同音字!以粵語為例,很多字的讀音都是入聲,比如“粵”字以G為結尾(做G的口型但不發音,如果沒有這個韻味口型,粵字的發音就變成“遇”,這個韻尾就是區別不帶韻尾的“遇”。粵語(包括其他南方方言)多數是G K M P結尾。比如祝福,兩個字均有K的韻味……普通話一個以“he”發音能扯出“和何河核盒”等幾十個同音字,但粵語等南方方言因為韻尾/聲調更豐富的原因,普通話所有讀he的同音字在南方方言中同音甚少!韻尾實際上是與聲調作用一樣,口語中用來區分字意的。南方方言因為有大量的入聲韻尾因此同音字比普通話少得多。比如,用粵語朗讀施氏嗜獅子全文毫無難度。……所以,普通話恢復入聲是必要的,起碼,能大大減少口語中的同音字!


奇依切恩


不可能的

理論上普通話是有入聲的

普通話的一聲不是“入聲”難道是零聲?

入聲是一個範圍

介於 零聲調 和 最高入 之間的都可以稱之為入聲

最高入是入聲裡面的珠穆朗瑪峰

比如說的和力都是li-(li的入聲態)但是力的入聲比的要強一點點(最高入)

普通話非常變態

調值分佈非常奇怪

普通話的入聲像零聲 二聲像三聲

任何語言都離不開入聲的

因為歌就是用入聲唱的:高入

高入具有絕對的魅力


同領地指揮官


沒有這個可能性,不過YY一下假如普通話恢復入聲字,漢語變成五個聲調,那麼說出來的效果就會很象一些普通話不準的南方人在說普通話時的樣子。想想挺有意思的。這種樣子的普通話變成“標準五聲調普通話”,大家能接受嗎?


耳機俱樂部小白


任何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動機源於需要!普通話是一個完整、科學、嚴密的語言表達系統,現在實行的“五聲制”(包括輕聲),已經完全能夠充分表達各種思想,沒有再增加“入聲”的需要。因此,它不會增加或恢復“入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