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诸葛亮

如果说三国前半部分是曹操一个人征伐的舞台,那么后半部分,变成了诸葛亮的无奈与司马懿隐忍的年代。

首先,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个用兵高手,但是却是治军高手,事事用心,鞠躬尽瘁事必亲工,可以说是个中国上下数千年来少有的治军好手,可是问题是他其实不是个用兵高手。所设的计谋也多是罗老爷子给他硬按上的,陈寿的批语就点名了诸葛长于治军,而奇谋不是他的特点。所以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诸葛的数出祁山,所得的无非就是一个姜维,杀了一个张郃,带走了几个郡的那么几万人口。而多年征战却给了蜀国莫大的负担,一方完成了诸葛削弱蜀国豪门的权利,另一方面更加加深了豪门们的怨恨。后来邓艾出兵奇袭阴平直指成都只不过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才会一月左右就能平定蜀国。真正让蜀国灭亡的是他们自己政权的不稳定以及政治上的策略。当然蜀国的建国也决定了他的悲哀,只能一味的支撑刘备遗留下来额政治纲领,一旦变更,所意味的不单单是蜀地本土豪门的不认可,而且跟刘备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之后们也是朝廷的肱骨,也会对蜀国造成负担,所以说刘备的政治策略错也不错。

而诸葛之于伐魏所信奉的,我想只能是转移本国矛盾,以及对于自己理想的最后的奋斗。虽然我觉得以诸葛之志不可能看不到伐魏已经成为了梦想。相对的,诸葛明知伐魏已经成为泡影,却不得不一味的继续攻伐,因为一旦停止伐魏,不用魏国来攻,本土变便会大乱。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刘备和诸葛亮

另外一方面,以李严为首的这些老臣却又有很大一部分,这些人功劳极高,尤其是李严,他同是托孤之臣。本来李严根本没有资格站在诸葛身边同当托孤大任,我想主要是因为刘备看出了蜀国政治本身的矛盾,所以才招来这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人。

刘备还是相当信任李严的,刘备对诸葛说我儿子能成气候你就辅佐他,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即使是清朝灭亡的时候也没有哪个皇帝说出这种话,每任皇帝的理想除了开疆扩土就是昌平盛世,不可能把自己的亲族利益集团拱手相让,即使你诸葛与刘备亲密无间,但是没带帝王亲密的人一般都是帝王们所严防的人。

因为太了解,所以知道你的能力之高,因为能力高害怕你夺权。在加上诸葛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已经是丞相,而且功劳卓著,还是两朝元老,政治上连刘备都不敢小窥的人物,他刘备怎么会放心?

不放心怎么办?都是该死的人了,那么好吧,所有的话都说出来,所有的事都摆明,我也不藏着掖着,你也别虚与委蛇,咱们实话实说。我想刘备在问话的时候,李严就相当于一个打手,你诸葛一句话不对他就会痛下杀手,而诸葛死后这个黑锅就让李严来背,刘备将心腹大患已经摘除,可以安心的去死了。而若是诸葛的话让刘备满意,那么好吧,李严你是托孤二把手,一方面帮我监视他,另一方面帮我牵制他,因为刘备在时可能诸葛不敢怎样,那么刘备死了呢?我活着的时候你权利就已经大的没边,我死了每人能镇住你了,你还不上天,还能拿我儿子当皇帝么?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李严

李严就扮演这么一个角色,起不到大作用,但是也不可小窥的这么一个人。而李严也真拿自己当回事,事事跟诸葛叫板,你是丞相加州牧,那么好啊,我们来一个江州怎么样。

众所周知,蜀国其实就是益州,李严的意思很简单,我也想当州牧,也相当土皇帝,我现在是托孤二把手,却远离政治中心,驻守江州,而且还没有多少的兵权,我这个二把手怎么比起你来就差了那么多。确实,此时的诸葛已经总领了国家所有的大事,刘禅现在像极了曹操时代的汉献帝,而诸葛不管是从官职上,还是地位权利上,都和曹操同出一辙。不管是谁在那个时代,也会暗暗将二人做比较。而诸葛的作为也和曹操很像,同样颠覆了汉朝最后的这根支柱,士族的利益。虽然没有像曹操那么另类敢明目张胆的唯才是举,可是从他对待官员以及用人上还是有很多蛛丝马迹的。而对待廖立,来敏两位蜀国大家,也是朝中重臣加大号士族的人物,诸葛用了曹操对待孔融的方法,但是因为仁慈还是因为什么,诸葛没有杀他们,而是流放。

当年曹操杀孔融的时候,可是大费周章,孔融是当代大儒,还是孔子的直系后代,在加上是朝中的匠做大将,貌似是个现在部长级别的人物,名气大,官也大。可能孔融真看不惯曹操的作为,唯才是军简直就是在挖士族的祖坟,事事与曹操作对,后来让曹操抓到把柄,找到机会,直接咔嚓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廖立

而诸葛对待廖立和来敏的事,却是有些温然,他也不得不这样,因为曹操杀孔融的时候曹操因为权倾朝野,而且外地无数,征战多年,威望极高。朝廷还需要他曹操来维持,来继续。如果在来此迁都,那么我想大汉朝的威严将要丧尽,一次迁都把皇帝百官变成了摆设,二次迁都让曹操唯才是举,也没多少人敢来阻拦,在迁呢?是什么样?没人敢想,

而诸葛的蜀汉政权却没有这种顾虑。本国的豪门已近对蜀汉政权不怎么支持了,诸葛从新启用汉初的用人制度已经让蜀国本地士族所部能容,而曹丕这个时候的九品中正制更加加速的了蜀国本土人群的不满,对于魏国蜀国本地人我想大多所蕴含的是向往。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来敏

而诸葛的伐魏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充分体现了出来,数年出蜀,虽然没有获得寸土,却几乎全胜,让诸葛的威望高的一定的程度,在加上诸葛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些矛盾便掩盖在了诸葛光芒之下,但是诸葛知道,自己活着蜀国能延续,死了,没有人又这个威望以及能力来继续维持,所以最后诸葛死前才做出了害死魏延的决定。

可以说诸葛亮在中国政治领域绝对是一个天才以及标杆式人物,他是世所罕见的政治家外交家,而对于他的军事能力我做不出定论,个人从书上看应该很平常。我对军事一窍不通,对于政治方面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写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围绕着政治来的。

还有一句话,军事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有的时候军事上的失利却是政治上的得利。为了政治,军事是可以牺牲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必躬亲其实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