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上周五,在各种文章、朋友圈刷屏下,我去看了。电影确实是好电影,比大部分国产电影好太多。

但是身为运营人,我注意程勇找到各个群的总群主,利用QQ群卖药的这个片段

这不就是社群变现的逻辑嘛,活生生的社群运营案例。

发现商机

程勇(徐峥饰演)本是一个靠卖男性保健品为生的中年男人,本来以为一生就此潦倒。没想到因为吕受益(王传君饰演)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吕受益求助程勇给他到印度买格列宁。并且告诉他,可以通过卖仿版格列宁赚钱,药效一样,市场需求大,利润20倍以上。

刚开始,程勇是拒绝的,但在他的父亲突然晕倒,急需动手术;交不出房租,等现实压力下,程勇不得不走上这条走私药品的路。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找准目标人群

真正开始卖药后,程勇才发现卖药并没有那么简单,各种被拒门外。但是从社群运营角度来看,他们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他们选择了目标群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无论医院还是白血病人"群居"地,都有高度集中的目标用户,成功的概率会比其他地方高。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其次,他们抓住了用户的需求痛点——想要便宜的药。

"印度格列宁 5 千块钱"

"专门治白血病的"、"很便宜的"

"你以前吃一瓶现在可以吃 7 瓶"

再者,吕受益在卖药时一直强调:

"我自己是病人,我吃过的"

"药效是一样的,你要不试试看?"

"我自己吃的就是这个"

然而,他的这些"有效"推广,却被用户非常果断的拒绝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去相信一个人。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领域的内部或者说的上话的人,我们统称为找KOL、意见领袖

KOL/意见领袖

转机就出现在刘思慧这个角色上,因为她是六院病友群的群主,更因为她认识上海所有病友群的群主。

此时,刘思慧成为他们打通渠道的关键环节。为说服这个关键角色,成勇和吕受益也下了一番功夫。

吕受益在说服刘思慧时采用的逻辑是这样的:价格便宜 → 药效完全一样 → 我已经吃过 → 你女儿可以试试 → 在群里推广。先让对方知道她能获得什么好处,再说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再一次见面时,刘思慧带来了上海所有病友群的群主,几乎是零成本,程勇、吕受益就通过QQ群拉拢了一大批精准的用户群体。

既然大家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群体,那么就需要建立一套大家奉行的规则。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打通与病友群体的渠道后,药品开始供不应求。

程勇意识到需要找一个会讲英语的人,以便联系印度的药厂老板,获得药品代理资格。吕受益便给程勇推荐了牧师老刘。

这一次,程勇让老刘帮忙在基督徒里卖药。老刘有着广泛的基督徒人脉,他和刘思慧一样,很快就给朋友带来了更多的用户。

从一开始的屡战屡败,再到后来的供不应求、财源滚滚。最根本的变化只是他们打开了 QQ 社群这个突破口,利用好了社群的优势。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他们的社群运营策略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用户的差异化运营。

吕受益、刘思慧、孟浩、刘牧师在电影中扮演了双重身份,既是卖药人(运营人),又是买药人(用户)。作为白血病人这个社群中的用户,他们是核心用户群体,程勇给他们的药价是一瓶 3 千块。

对于其他群主,他们属于社群中的"局部意见领袖",能影响到自己所覆盖的粉丝群体。程勇给他们的药价是 8 折优惠(4千块)。

而那些普通的用户群体就需要承担全额 5 千块一瓶的药价。

这样的安排很好理解,用户的贡献值越大,就可以给他更多的奖励,对他进行激励。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其次是社群分类结合了产品和用户定位。

一开始这些群的划分就是按照地域(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的,各个群主管辖自己所在医院的病友群。等到正式卖药的时候,依然是以医院为单位,让一个代表统一来取药。

再者是利用社群做裂变增长。

在原有QQ群口碑爆棚的基础上做裂变覆盖外省群,一传十,十传百,低价的药、一样的效果十分诱人。抓住用户痛点,产品又是刚需,裂变自然也就快。

《我不是药神》刷屏,你注意到徐峥利用QQ群卖药暴富了吗?

下面总结下电影里面包含的社群逻辑

1)市场调研是基础,"价格低、药效一样、市场大"证明了产品的可行性。

2)社群需要建立大家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提升大家对社群的依赖性。没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一盘散沙。社群裂变、增长变现自然不强。

3)建立相应的激励体系,对用户差异化运营,

4)对社群进行分类,具体以地域、兴趣或是其他来分,依据产品和用户定。

更多互联网动态、社群玩法、自媒体平台运营技巧、微信引流裂变,请至我们的社群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