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干嘛的?

历史学是干嘛的?

历史学是干嘛的? 作者 吴涛

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遇到一些朋友拿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找到我,你帮着给看看我这东西是什么时候的,是真的假的,值多少钱?我说,我真的不懂,不知道。结果人家一脸茫然地问:你不是学历史的吗?你怎么能不知道呢?我说,我们学历史不学这个?那你们学历史的学什么呢?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是啊,我们学什么呢?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金属材料,前些年通过网络和大学同学恢复了联系。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一个同学问我,你现在在哪里呢?我说在一所大学里校书。他说,还在教着金属材料?我说,不是的,我在教历史。我同学紧接着说了一句,历史,不就是死记硬背吗?有什么好教的?一句话,噎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

更让人无语的是,我们是师范院校,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不少人到中学去当历史老师。蒙他们不弃,还加了我好友。有时候他们发一些中学历史的考试题之类的东西,我看了以后,彻底懵了,根本没有一点头绪,我不会做!请教了我的学生之后,听了他们头头是道的分析,我只好承认,我不是学历史的!

坦率地说,我是由一个业余爱好者,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科,进入到历史学的专业学习的,一路误打误撞到了现在,虽说史学理论的东西也看过一些,真的没有思考过学历史的学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周围的人问得多了,也不由得开始思考,我们学历史的到底学些什么。逐渐模模糊糊地觉着我们学历史的人,似乎就学了两件事:是什么和为什么。也就是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

历史学是干嘛的?

所谓是什么、为什么,就是要搞清楚:时、地、人、事件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也就是中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过写记叙文的六要素。有人或许会说,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是什么不就是什么呗。其实,想搞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历史学是干嘛的?

要想搞清楚“是什么”,还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头脑。学历史,切忌人云亦云。朱维铮先生生前告诫学生,不要用脚后跟思考。也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跟风。比如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认识,前两天还是“工贼、内奸、叛徒、特务、走资派”,过了一段时间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我们读本科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所发的教材上在痛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自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鼓吹市场经济。过了几天,十四大报告明确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再比如,在慈禧太后的眼里孙中山绝对不是一个爱国者,在蒋介石的眼里鲁迅也绝对不是一个爱国者。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爱国者呢?有些历史人物,爱之者奉若神明,恨之者视为鬼魅。到底真相如何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而不能简单地复述别人的说法。

你或许会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过于主观,都是一些价值判断。那么好吧,即便是一些客观问题,要搞清楚是什么,更是需要智慧的。比如宋教仁之死,到底幕后真凶是谁?有人说是袁世凯,有人说是赵秉钧,有人说是陈其美。到底是谁呢?没有点儿福尔摩斯的智慧,很难搞得清楚。类似这样的谜团,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千百年过去了,众说纷纭,更是难以搞清楚到底是什么。

至于说“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就更没那么容易搞清楚了!比如,为什么大清朝会在1911年轰然崩塌呢?孙中山此前领导了多次起义、暴动,都没有能够成功。一群他没有想到的人,在他没有想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动了一场起义竟然能够成功,这是孙中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所以他在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之后一直迟迟不愿意回国,因为他觉着胜利不会那么快就到来。可最终的结果是就在这一年,大清朝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为什么会如此呢?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学家们给出了种种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那么,这些研究是否已经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了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将会持续研究下去。因为历史的发展并不由单一的一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受时代的限制,或者是认识水平的限制,或许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还认识不到。

历史学是干嘛的?

有人曾经问我:“假设我看了今天所有历史学家关于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的原因分析,而且人类在技术上真的有重大突破,可以实现穿越,我穿越回去,把我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告诉当时的摄政王载沣,那么是否可以阻止大清朝的灭亡呢?”我可以告诉你,即便真的能穿越,你也未必能阻止清朝的灭亡。因为我们学历史的人,所进行的全部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历史学家,没有预测未来的义务,而且要让一个学历史的人去预测未来,没有不碰得头破血流的。

因为历史学家总是试图探索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试图去总结历史规律,但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历史学是没有办法靠实验来验证历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

你或许又要问了,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是一个大问题,那就需要另外来专门回答了!

—————————————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