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家发现圣旨,是其祖上留下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国家

众所周知,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开始,我国大约经历了两千二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古代皇帝作为封建统治的最高领导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皇帝颁布一些重大决定或者重要言论时,都会命令太监宣布圣旨。

河北农民家发现圣旨,是其祖上留下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国家

圣旨作为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我国最早的圣旨出现在秦朝,之后的朝代就沿袭圣旨这一制度,直到清朝灭亡。作为皇帝才能拥有的东西,对于一般常人来说是很难见到的,圣旨对于现代人了解当时历史事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河北农民家发现圣旨,是其祖上留下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国家

但是在河北一个姓郭的老人家里就发现一道圣旨,根据老人回忆,这道圣旨是他们家的传家宝,如今已经传了19代,他还要继续传下去。有关考古专家知道后,特意前往老人家一睹为快,经过专家认真的鉴定,确定是明朝时期明英宗颁发的,根据圣旨的内容,专家说出了这位老人的祖先是南京户部主事,因为老人的祖先对朝廷做出重大贡献,所以朝廷就追封他的子孙后代,专家认为这道圣旨真实记录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推恩制度,对于研究明前期社会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河北农民家发现圣旨,是其祖上留下传家宝,专家:建议上交国家

后来考古专家建议老人把这道圣旨交给国家,发挥它的社会历史价值。但是这位老人觉得圣旨是自己的家传之物,到他这代失传有点对不起祖先,就婉言拒绝,看完后,您对这位老人的做法及专家的建议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