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作者是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本文是作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所作演讲。

幸福的底线

(美)克莱顿·克里斯藤森 编译:孙开元

我在哈佛商学院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课程,就是帮助学生们理解良好的管理理念是什么,以及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以各种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团队,以此来理解这个团队为何能达到当前水平,并评估什么样的行动能够促其成功。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一天,我要求学生们把视觉转向他们自身,让他们对下面三个问题给出回答:第一:我怎样让自己在将来的事业中感受到幸福?第二:我怎样使自己和爱人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永远成为一种幸福的源泉?第三:我怎样保证自己永不坐牢?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好像是最好回答的,但不是。那个课堂上一共有32名学生,后来其中有两个人坐过牢,有一个还曾经是我的同学。我于1979年在哈佛商学院毕业,至今这么多年中,我越来越多地看到了我的一些同学的烦恼,离婚、不幸福的再婚、和孩子之间的隔阂等等。我敢保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在毕业时打算过离婚,并且愿意和孩子之间保持隔阂,都是出于无奈。原因?他们没有让自己的目标成为生活的中心。

对于我来说,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且为此苦苦思索了很久。当然了,有了目标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学会智慧地为之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一些管理方法,也许能够帮你实现理想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点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底线”。

1.智慧地利用好你的资源。

你怎样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才干,这些选择形成了你的生活策略。我自己有一堆的“要事”来争夺这些资源:我想和妻子有一个和谐的关系、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想要为社会尽些义务、还想要在事业中成功,如此这般。

怎样选择会让你的实际生活与你原本的打算大相径庭,这有时候是一件好事:你从没敢奢望过的一些机会却悠然出现了。但如果你没有智慧地利用好自己的资源,那结果可能就是糟糕的了。我以前的一些同学就是这样,他们不理智地把精力投资在了空洞的幻想中,结果他们的理想也大多半途而废。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当人们对一项成就有了强烈的需求感时,他们就能挤出多余的半小时或多余的一盎司精力来,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付出相应的行动,我们在事业的进步就能见证我们的付出。你运输了一种产品、完成了一项设计、提交了一项建议、完成了一项销售、教了一堂课,这些都会让你受益、给你动力。而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了与爱人和孩子身上,可能不会当即获得成就感,在孩子长到20岁之前你就不能说:“我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你可能会忽视对爱人的关心,好像一时也看不出你们的关系在恶化。急功近利的人常常会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事业中,而在家庭中投入过少,其实,和谐并且爱意融融的良好家庭关系才是最重要、最长久的幸福之源。

总之,做事情要分清主次,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不成功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他们曾经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上。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2.建立一种家庭文化。

通过敏锐的行动、时刻纠正一个公司的工作路线而使公司能有个美好前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员工们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使公司迎来新的成功。

如果员工们对此意见不一,那么你就只好使用“铁腕政策”了:命令、奖惩,如此这些,以确保他们能合作起来。当员工们的合作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之后,就容易达到共识了。最后,人们甚至不再考虑他们的工作方式是否和成功有关,而是本能地顺应这种合作精神,这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企业文化。

我曾经借用这个模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让自己的家庭成为一种享用不尽的幸福资源?我的学生们很快发现,父母能让孩子学会合作的最简单办法是采取强制手段,但是当孩子长到十岁的时候,这个办法就失灵了。在此时,父母们开始知道,他们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建立起一种家庭文化,让他们知道在同辈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听父母的话、要做正确的事情。家庭就象一个公司样,也需要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是有意建立起来的,也可以是不经意间形成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强烈的自尊感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那他们的这些品质不会是在高中学校里形成的,你需要在更早些时候就考虑到他们应有的品质,把这些理念注入进你的家庭文化中。就象员工们一样,孩子们通过做一些具有难度的事情也会建立起自信心,并且从中懂得做什么才是重要的。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3.绝不能“下不为例。”

我们在做事时,通常会在对与错之间做出选择,这时,一个声音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说:“我知道普遍规则,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但这次情况特殊,下不为例。”以边际成本理论来说,“下不为例”好像意味着并不会损失太多,但是这就诱惑着你,你可能就会不顾这条路最终会把你带向何方,以及这样做所造成的总成本会有多大。

我就自己的一个故事,讲一讲我是怎样理解了“下不为例”的潜在危害的。我曾经在哈佛大学的一支棒球队里打过球,那时我们的球队一路领先,整个赛季都保持着不败的纪录。后来,我们成功地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胜出,将要参加星期日举行的总决赛。这时问题来了,我在16岁为了督促自己,曾经在教堂中发誓,永远不在星期日打球。所以我找到教练,说我不参加决赛了,教练和我的队友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成了众矢之的,队里所有人都对我说:“你必须参加比赛,你就不能破一次例吗?”我思考再三,还是觉得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誓言,所以我还是没去参加决赛。

多少年过去了,那次我所做出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决定,从理论上讲,我完全可以破例一次,以后从不再犯。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就抵御住“下不为例”这个诱惑本身来说,那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如果那一次我破了例,也许在以后会一次又一次地失信于自己。

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这样一课,那就是你百分之百地遵守原则会比你百分之九十八地遵守原则要更容易。如果你象我以前的一些同学那样,在“下不为例”面前屈服了,那么你可能迟早会悔恨自己的决定。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幸福的五个底线

4.一定要谦虚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品格,如果你认为只有聪明人才会教会你东西,那你学习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谦虚的美德,愿意向任何一个人学习,那你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一般来讲,谦虚不仅会使自己更和谐地与人相处,也会给你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自信,何乐而不为?

5.选定自己的标准

不要一味地考虑你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个人目标,而要考虑你应该怎样帮助别人成为更优秀的人。这是我对你的最后一个忠告:你要想想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定你的生活,然后下决心过好每一天,这样,你就会过上成功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