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當了四次皇帝,卻以悲劇收場

話說皇帝應該是九五之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自古以來,多少人對皇帝這個職位趨之若鶩,甚至為了謀朝篡位,不惜一切代價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然而清末的皇室家族,一談及繼位這個詞語,便會驚恐萬分,退避三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呢?

他一生當了四次皇帝,卻以悲劇收場

光緒帝

眾所周知,清朝的光緒帝從繼位到駕崩,自始自終都是慈禧太后的傀儡,光緒帝只是一枚名存實亡的一枚棋子罷了,養母慈禧太后才是傾朝權野的實權者,光緒帝的一生可謂悲慘至極,一生中沒有任何的人生自由,完全受慈禧太后的擺佈,連死亡都身不由己,當他沒有利用價值了,慈禧便將光緒帝給活活毒死,另立新主,雖然溥儀當時只有三歲,因為和慈禧太后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屬關係,自然而然的被慈禧太后相中,從此,年幼無知,不諳世事的溥儀被強行的推上了一條不歸路。

按溥儀自己的話說,他一生中反反覆覆的當了四次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光緒帝剛剛駕崩,“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迫於形勢,慈禧太后綜合了諸多因素終於決定立自己的孫子溥儀為新主,雖說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但這場運動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統治,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順應歷史趨勢,宣統帝被迫而退位,這是溥儀第一次當皇帝。

他一生當了四次皇帝,卻以悲劇收場

小皇帝溥儀

作為清王朝殘黨餘孽,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沒落了,於是這些舊朝的王公大臣在私底下秘密謀劃著一場反抗運動,其目的是為了推翻民主共和國,復辟舊王朝,就這樣,他們準備了半個月之久,1917年,轟轟烈烈的“張勳復辟”由此爆發,因為事情發生突然,就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毫無準備,張勳等人長驅直入,黎元洪被迫倉皇逃城,標誌著張勳復辟成功,這些殘餘勢力再次將躲在紫荊城內的溥儀推上皇位,畢竟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腐朽封建的舊制度終究會被歷史的潮浪拍打下去,溥儀僅僅上任十二天便退位了,再次被趕到紫荊城,這是溥儀第二次當皇帝。

他一生當了四次皇帝,卻以悲劇收場

溥儀

紫荊城畢竟是深宮大院,民國將軍馮玉祥擔心舊勢力再次復辟,於是決定將溥儀等擁有實權的殘黨餘孽趕出紫荊城,就這樣,溥儀等人像是過街老鼠般流浪在街頭,日本帝國聽說後,覺得溥儀是個難得的好籌碼,於是日本人將溥儀接到東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再次將他封為皇帝,溥儀當然是很開心,不費吹灰之力,唾手可得的皇位怎能不讓他動心,殊不知,此次繼承的皇位不同於前兩次的內槓,而是當了一個相當有風險的“傀儡皇帝”,倘若讓日本侵虐者得逞,這可是要亡國的!

就這樣,在日本帝國的扶持下,溥儀又當了二十一年的皇帝,這是溥儀第三次當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按理說,溥儀怎麼可能還有機會做舊王朝的皇帝呢?其實不然,新中國成立後,人人翻身做“皇帝”,作為中國公民的一份子的溥儀,當然也擁有選舉權,被選舉權等一系列政治權力和自由,做起了國家的小主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溥儀第四次當“皇帝”。

他一生當了四次皇帝,卻以悲劇收場

溥儀接受審判

溥儀是清朝的最後的一個皇帝,經歷頗為豐富,偶然機會,竟陰差陽錯的當了四次皇帝,同時他也被稱作“歷史上最慘的皇帝”。小小的年紀便承擔起國家重任,沒有童年的歡樂,沒有朋友的交心,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政治紛爭,顛沛流離的一生何其悲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