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从读者网评概率来看,似乎西蜀亡国的责任基本上是在诸葛亮身上,有人概括为“成也诸葛,败也诸葛”。这个说法值得商榷。那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该负责人的也不止诸葛亮一位。你想啊,西蜀的开国皇帝刘备该不该负责?后主刘禅该不该负责?关羽丢了荆州是不是让蜀国开始走了下坡路?诸葛亮之后的姜维是不是也责任重大?所以呀,这个事儿得一铺一铺的慢慢说,来不得一言以蔽之。

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刘备

第一责任人是刘备。他是蜀国的开创者,是蜀国之主。他不听劝阻,执意出兵伐吴,犯了重大的战略性错误。刘备有个错觉,以为自己登基称帝就继承了汉室大统,可以唯我独尊想打谁就打谁了。结果,夷陵兵败不仅伤了元气,还是蜀国曾经的辉煌成为过眼烟云。应该说蜀国之败,正是由此而无可挽回地加快了速度。三足鼎立的局势被打破了,一下成了一强两弱,最弱的是西蜀。若不是这一失误,强大富足的蜀国轻易不会被打败,还为北伐曹魏攒足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最后的赢家绝不是痴人说梦。所以,应该是“成也刘备,败也刘备”,君主误国,神仙也救不了!

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刘禅

第二责任人是后主刘禅。这位“扶不起来的阿斗”继位之后,基本上沉醉于声色犬马,贪图安乐享受。胸无大志,没有徐图中原的雄心大略。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国之主是个平庸之辈,累死三军也于事无补。假如按照刘备的遗嘱,废了这个刘禅,由诸葛亮做蜀国之主,那么这个蜀主就是雄才大略之人选了。诸葛亮一味地要当忠臣,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真的忠诚,而是一种愚忠。甘愿扶保刘禅那样的庸主,本身就不是一个智者之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诸葛亮助长了刘禅之昏。

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诸葛亮

第三责任人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只是诸葛亮兑现自己对刘备的承诺,尽管给蜀汉的国力造成极大的伤害。他的最大过错是扶保了刘禅,忠于一个成不了气候的君主,至少是一个脑残的行为。其结果是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可能死得其所。如果诸葛亮自立为主,最少不会那么迅速的就被曹魏亡国。他只重自己的个人名节,却牺牲了应该改变的历史进程。文诸葛、武赵云,这二位的名节观历来被人赞颂,但也都因此而因小失大,光鲜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阴影。诸葛亮的这个过错,不但亡了蜀汉,也让自己三分天下的预言成为泡影。

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关羽

第四责任人是关羽。表面上看关羽死在刘备之前,蜀汉的灭亡与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实际上不然,不是因为他傲慢粗心丢了荆州,蜀汉就不会从此走了下坡路。所以客观地讲,蜀汉之亡应该是从关羽失荆州开始的。从战略意义上来分析,荆州不失,关羽不死,蜀汉轻易不会灭亡,而且也有了战胜曹魏和东吴、统一天下的可能。还有,赤壁之战关羽如果不放走曹操,三国鼎立的形成将是另一种局面。关羽的过失可谓大矣!

三国演义:蜀国的灭亡,谁的责任是最大的?

姜维

其他的责任人就不必一一地追究了。譬如姜维的退守之策,导致顾此失彼,守了剑阁,挡住终会,却被邓艾出兵奇袭直捣成都。譬如后期的宦官当政,贪图安乐,排斥正义力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