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可能無法被錄取?竟是因爲「老賴」父親!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古時候的科舉制度,是天下學子共同的人生理想。多年埋首苦讀聖賢書,就為了一朝金榜題名,魚躍龍門入朝為官。

到了今天,學生經多年學習參加的高考,就是從科舉制度演變而來的。當然相較於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現代高考制度汲取科舉制的精華,兼容幷包結合西方化的教育理念,相比古代科舉更具科學性和公平性。

而對於學生而言,高考是一場能夠影響人生的考試,如果能考出好成績被名校錄取,自然是多年努力的最好回報,而且大學還寄託了全家的希望。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可能無法被錄取?竟是因為“老賴”父親!

但今年浙江一位考生,高考中發揮出色,考上北京某知名高校。在等待錄取通知書過程中,卻先收到來自學校的來電,校方表示很可能無法錄取。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學校對考生進行資格審查時,發現考生父親饒某存在失信行為。2016年5月,饒先生曾向銀行貸款20萬元。由於並未依照約定如期還款,被銀行起訴至法院,判決生效後饒先生依然不履行義務。即使依法強制執行還款措施,銀行、法院窮盡各種方法,饒先生仍未將貸款結清。最終,饒先生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也就是俗稱的"老賴",依照規定限制日常高消費,而饒先生對此表現得無動於衷。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可能無法被錄取?竟是因為“老賴”父親!

在饒先生被納入失信名單的時候,法院曾明確對他告知失信後果,但當時的他並未引起重視。直到校方來電錶示,希望饒先生儘快處理此前失信行為,否則學校將不會錄取饒先生兒子。饒先生終於明白事情嚴重性,瞭解到自己的失信行為,將會影響到兒子讀大學,饒先生很快還清了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失信,子女受限",在國內並不是首例。在國內某些省市,為了解決"老賴"欠款不還的難題,地方法院向轄區內學校下發司法建議,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子女就讀於高收費學校。這樣的做法取得不錯成果,不少"老賴"都一反懈怠姿態,反而積極主動的歸還欠款。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可能無法被錄取?竟是因為“老賴”父親!

對於相關報道,有網友發出質疑,欠錢不還是父母的行為,累及子女有"連坐"的嫌疑。如果只是限制子女就讀高消費學校還能理解,因為普通公立大學仍能滿足子女的受教育權利。但饒某兒子已通過高校的資格測試,上大學費用並不屬於高消費範圍,高校不錄取"老賴"子女並不合理。限制老賴應該從其財產使用上限制,而沒有理由限制其子女被高校錄取。也有觀點認為,"老賴"肆無忌憚,用這種方法來治理,也實屬無奈之舉。

那麼,老賴父母欠債不還,子女不被高校錄取,在你看來是否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