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今天的人们,乘坐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或者飞在银川平原的上空,或者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眼前的银川平原是那样美丽,九曲黄河缓缓流滴,绿洲农田整齐得像刀切一样,引水渠道纵横交错,把乳汁般的黄河之水引到银川平原的每个角落,灌溉着大河两岸的每一寸土地,孕育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让人们不禁感叹,这里的农业文明如此发达,丝毫也不比江南水乡逊色。你知道是谁开凿了这么多引黄沟渠?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古代,去探索银川农业文明的辉煌历史吧!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中国文明史的第一章,称为先秦,即夏、商、周三代,历时2000多年。其中东周战国间,又是经历200多年诸候纷争的动荡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银川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家园,银川平原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没有开发的状态。虽然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巡游北河,曾到过银川平原地区,但华夏文明还没有正式在这里生根发芽,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银川平原才迎来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始皇赢政起兵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并在全国各地实施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管理形式,成为中国历代政权廷续了2000多年的基本行政管理方式。秦朝时期,今宁夏全境大多隶属于北地郡,在今宁夏境内有乌氏、朝那、泾阳、购衍、富平等5县,银川平原基本上属于富平县管辖。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秦朝建立初期,银川平原还被游牧民族占据着,并没有划入大秦王朝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梦想长生不老,便派了很多的方士,四处寻找仙山和长生不老之药,可是一个叫卢生的方士却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卢生偶然在民间得到一本古书,书中赫然记录着一段让秦始皇心惊肉跳的话:“亡秦者胡也”。是谁居然敢灭亡强大的秦王朝?在当时,确实有一个被称为胡人的包奴民族是秦王朝的劲敌。匈奴民族就像草原上的雄鹰、沙漠里的狼群一般桀骜不驯。根据这本奇书的记载,胡人会在不远的将来消灭秦朝,这无疑是秦始皇的一块心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事关江山社稷和自家命运,秦始皇必须出兵征服匈奴。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出兵的决心已定,谁能统率秦军去攻打匈奴呢?秦始皇考虑良久,决定派他最宠信的大将蒙恬挂帅出征。提起蒙恬,可算家世显赫,战功累累。蒙恬的先祖是齐国人,祖父蒙骜,屡建大功,官至上卿。父亲蒙武,担任秦国的裨将军。蒙恬初任狱官,后荫袭将军,因率部攻打齐国大获全胜,被秦始皇重用,让他担任内史,治理关中京畿重地,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蒙恬的弟弟蒙毅,位至上卿,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高官。兄弟两人与秦始皇形影不离,好像左右手一样。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匈奴雄据北方,从东北的辽东半岛到西部的祁连山脉,都是其控制的地盘。从哪里出兵好呢?秦始皇把目光投向了一块叫河南地的地方。河南地,就是今天宁夏与内蒙古境内黄河南岸的河套地区。在秦朝打算占领河套地区之前,秦朝与匈奴的边界在今六盘山一带。六盘山是防御匈奴的一道天然屏障,一旦失守,匈奴铁骑可以沿着泾水河谷长驱直入关中平原,直接威胁到秦王朝的京畿重地。秦都咸阳到六盘山的直线距离仅数百里,匈奴铁骑一昼夜就可以到达咸阳城下,这块战略重地无疑是秦王朝致命的软肋。所以蒙恬必然要把今银川平原的黄河一线作为重点经营,使之成为秦长城第一道藩篱和京城的北门锁匙。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进攻河南地!把匈奴人赶到黄河以北去!”秦始皇给蒙恬下达了这样的战略命令。历经扫平诸侯列国大小战争考验的30万秦军在蒙恬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杀向那块肥沃富饶的河套平原。匈奴人显然不是秦军的对手,他们在蒙恬的进攻下,溃不成军,仓皇而逃。蒙恬大军在短短一年内就把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占了今银川平原以北地区以及陕北榆林,内蒙古包头、五原一带广大地区。第二年又北渡黄河,占领了阴山、大青山下的大片草原。匈奴人远远地逃向漠北。包括今银川平原在内的河套地区,头一次成为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域。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为了巩固这片新占领的肥沃土地,秦始皇沿着黄河修建了44座新县城,把当时关中以东的贫民,大约有70多万人迁移到这里,一方面开荒种田,一方面充实边防力量,打击残余的匈奴势力。银川这样有黄河天险的地区,完全可以依据地利,以黄河为天堑进行防守,于是秦军便在宁夏黄河东岸南北两处修筑了两军事要塞—神泉障和浑怀障。神泉障在今吴忠市牛首山下,也就是今天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峡口镇一带。浑怀障在今银川市黄河东岸,也就是今天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境内。有了这两个坚固的堡垒,宁夏平原被牢牢地控制在秦军手中。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为了防止匈奴再次南下入侵,秦始皇下令在北方沿边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同时,派数十万大军常年驻守长城沿线的军事要塞中,从面保障了帝国北方的安全。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常年在外驻守作战,军需供应成为巨大的问题。从内地远道运输显然不是长久之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河套地区移民电田,就地解决。这就把电垦开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成了秦王朝的当务之急。“河南地”土地肥沃,黄河水量丰沛,又便于开渠引水,满足灌溉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秦王朝进行全国大动员,举一国之力开始组织大规模移民去开发这片崭新的土地。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秦始皇下令全国的罪犯、贫苦农民、小商小贩等社会底层百姓,到河套地区去开垦新的荒地。一方面供应军粮,一方面充实边境人口,既解决了粮源和兵源,又加强了防御力量,真是一举三得。包括银川平原在内的河套地区掀开了第一次大开发的序幕,宁夏引黄灌区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富平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的。

在新移民的辛勤耕作下,银川平原肥沃的田野上长出了成片的谷物,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尝到甜头的秦始皇,在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再次大规模地向河套地区移民。据史书记载,“迁北河、榆中三万家”,估计在10万人以上。其中的北河,就是指银川平原河东灌区一带。为了表彰移民的开发功绩,安抚移民的思乡情绪,秦始皇还下令所有迁到新灌区的农民,全部赐爵一级。什么是赐爵呢?秦王朝从商鞅变法起,就鼓励百姓和军队努力耕种和作战。

战士在战场上杀死一名敌兵,就会赐爵一级,农民耕种粮食,上缴国库数量多的,也会得到赐爵的封赏,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凭功劳得到封爵的待遇,犯罪的人也可以用爵位来抵消罪行。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莫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肥沃的银川平原也成了农业发达的经济区,面貌为之一新,原来的低注湿地被开垦为水田,黄河水被一条条引水渠道引向无边的沃野。新移民们渐渐爱上了新的家园,人们称这片“河南地”的沃野为“新秦中”,意味着这片土地能与关中“八百里秦川”媲美。至今银川平原还有一条古老的大干渠,名为秦渠,应该就是秦始皇时期所修建的,这也是宁夏引黄灌溉的开端。

不可一世的始皇最终没能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仙药,于公元前210年病死在出巡的路上。秦帝国随之走向了末路。他的小儿子胡亥,伙同权臣赵高一起,伪造诏书,逼迫秦始皇长子、太子扶苏自杀。为占领和开发河套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蒙恬,也在宫廷内斗中蒙冤而死。秦始皇死后仅仅一年,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大的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始皇出兵伐匈奴 蒙恬开发河南地

原来守卫河套地区的秦朝大军成为秦王朝的最后一支近卫军,蒙恬死后,这支军队的指挥权由秦朝名将王翦的孙子王离统领。秦二世胡亥已经顾不得再去守卫这片新开辟的富饶土地了,令王离统领着原来守卫北边宁夏等地的河套大军奔赴东方战场,去迎击六国王室后裔的造反军队,一度打得六国军队溃不成军,但是在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进攻下,这支秦王朝的铁军终于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王离被俘,副将涉间、苏角被杀。

曾经驰骋在北方大地上的秦朝大军悲剧般地画上了句号。在这样的局面下,匈奴人乘机重返河套。在楚汉相争时,匈奴民族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冒顿单于建立了足以和秦帝国相抗衡的游牧帝国。河套新灌区的移民在匈奴骑兵的驱赶下,扶老携幼,赶着耕牛,逃回关中和原来的山东六国等地。

邮箱:m147096988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