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瘋兔子Vicky
雖說評書裡的“82斤青龍偃月刀”之類的超重兵器,基本都是評書家之言,但在真實的古代戰爭史上,拿起百斤以上的重兵器,對於許多武將來說,卻也並非難事。
首先可以驗證中國古代武將們力量水平的,正是中國古代武將的選拔制度:武舉制度。
在明清時代的武舉考試裡,力量考試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清代的武舉考試裡,力量被劃入“技勇”考核範圍,更是沒商量的硬標準:比如“舞大刀”考試,要把八十斤至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一氣呵成舞起來,必須要舞到眼花繚亂才算合格。然後還有舉巨石環節,要把二百斤至三百斤的巨石原地舉起來,舉到離地一尺的程度。達到這樣的力量水平,才有資格成為一員武將。
所以理論上說,“拿起百斤武器”,對於許多朝代的武將們來說,就是個入門的力量水準。
甚至不止武將,對於歷代許多優中選優的精銳部隊來說,這樣的力量水平,同樣也是基本要求。比如明末大英雄麾下的“鐵人兵”部隊,以及清初時在雅克薩血虐沙俄哥薩克的福建藤牌兵部隊,隊伍裡哪怕普通一兵,也必須要做到手抱三百斤重大石頭,在演武廳裡漂亮繞上三圈。“拿起百斤武器”?那更是小意思!
為什麼要有這硬標準?看看古代戰爭的模式,也就不難理解。冷兵器乃至冷熱兵器混合的戰爭年代裡,部隊通常是要穿重甲精鎧作戰,精銳部隊的將士們,基本都是幾十斤裝備盔甲扛身上。明朝中後期時吊打倭寇的戚家軍等英雄部隊,普通士兵的負重,通常高達十五公斤以上。力量水平不達標?恐怕還沒接近敵人,就得活活累趴下。
換句話說,古代一支部隊的基本力量水準,考驗的就是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水平。
但是需要明確的另一個事實是:拿得起百斤以上的武器,卻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手持百斤以上的武器作戰。古代評書裡那些武將們手持上百斤硬傢伙狠打的場面,放在真實的戰場上,確實是稀罕場景。因為無論古今,戰爭永遠比拼的是團隊的戰鬥力,而非個人武力。
所以即使在古代戰場上,部隊間的搏殺,講究的就是團結協作,要以整齊劃一的軍陣,配合默契的廝殺,在你死我活的較量中拼到最後。所以部隊的武器配備,也必須要以機動力與殺傷力為先,並非單純比拼重量。
就以冷兵器來說,明清軍隊用的長槍,槍頭的重量通常不能超過4兩。騎兵用的五尺長刀,最重也是2斤8兩。步兵用的腰刀則是1斤10兩。明清步兵裡最重的冷兵器狼筅,重量更不超過6斤。都是標準制式。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力量逆天的猛人,比如明代力量爆表的武將劉綎,常拿著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上戰場,開打就舞的呼呼生風,威武震撼天下。
但這樣的威武,也基本是個別行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支精銳部隊,每個士兵都拿著百斤重的大傢伙上戰場,外加還要有高速突進列陣搏殺等一系列戰術動作,恐怕在永重傢伙砸趴對手以前,先要把自己壓垮。
但無論怎樣,在中國古代史上,這一系列世代完善的力量考核標準,也確保了中國古代軍隊,持久保持戰鬥力。多少王朝的輝煌,多少大揚國威的硬仗,就有這“力量考試”的功勞。無論古今,其中的道理更是不變:能夠保持力量的隊伍,永遠都是充滿戰鬥力的隊伍!
歷史風雲錄
這個還是要強調一下,偃月刀是宋代之後才出現的武器,歷史上的關羽使用的武器可能是長矛和環首刀。
所以所謂青龍偃月刀重82斤的說法肯定是不靠譜的……
至於黃忠和楊林的武器重量更是評書先生的腦洞,不能當真的。
但是古人真的能拿的起幾百斤的武器嗎?
答案是可以的。
比如明代的猛將——劉綎。“綎所用鑌鐵刀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
▲劉綎畫像
劉綎用的是一百二十斤的鑌鐵刀,還能騎在馬上揮舞的輪轉如飛,這應該是正史中可考的最重的兵器了。明代一斤合現在的596.82克,也即是說那時的一百二十斤合現在的七十二公斤左右。
▲上圖為流傳下來的一百六十斤的明代大刀
70~80KG的大刀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在古代並不少見,清代武舉考試就有舞刀的項目,刀就分八十、一百、百二十斤。拿這麼重的刀騎在馬上,雙手持刀,全靠兩腿夾住馬腹,重心沒控制好就很容易從馬上掉下來。所以在馬上揮舞這麼重的大刀,現在應該已經沒人可以做到了,可見劉綎馬上功夫確實非同一般。
▲天津群英武學社的成員舞動90kg的大刀
《乾隆大清會典則例》還記載:“三場馬步射後,再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試其技勇。弓必開滿,刀必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三項內能一二者為合式,全不及者亦不準入三場。”
《明史·姜名武傳附王來聘傳》也有記載:來聘,京師人。崇禎四年,中武會試。時帝銳意重武,舉子運百斤大刀者止來聘及徐彥琦二人。可以明確看到這只是武舉考試的項目。這種超重大刀其實也有存世的文物。
但也要說明的是,古人能拿得起這麼重的武器,但不等於會拿這麼重的武器去打仗。因為這些上百斤的大刀都是用來力量訓練,而不是真的實戰武器
實戰武器除了殺傷力,還要考慮敏捷度。
上圖為清晚期馬到成功銘牛尾大刀,刃比較寬,刀尖厚重,適合猛烈劈砍,這把刀的刃長味67.85釐米,柄長為21釐米,淨重為1048克,也不過一公斤而已。如果覺得這刃還不夠寬,我們再看看刃更寬的刀。
上圖為清晚期雞冠頭大刀,全長為97釐米,刃長為65釐米,重1.5千克。這把刀的造型與抗戰時期的大刀非常相似。實際上重量也基本一致。
上圖為明代金瓜錘,其實僅僅重一千克而已。如果說這只是個例的話,清代的《皇朝禮器圖式》裡,綠營雙錘有著詳細的制式尺寸重量的標準。根據《皇朝禮器圖式》記載:“本朝定製:綠營雙錘,鍊鐵為之,左右雙持,通長各一尺九寸,錘圍各六寸,形如瓜稜,重各一斤三兩。柄各長一尺三寸,圍二寸五分,木質髹朱,系藍緌。”其重量甚至比這把明代金瓜錘還輕。
不僅如此,戚繼光也詳細記載了他麾下部隊的武器。其中腰刀長三尺重一斤十兩;線槍長九尺重三斤;長槍長一丈二尺五寸重三斤;鉤鐮長八尺五寸重三斤;大棒長七尺重三斤八兩;藤牌徑過一尺五寸重五斤;狼筅長一丈三尺二寸五分重六斤。
總之,打仗不是拆遷,一公斤的刀已經能砍死人了,我非得舉個五十公斤的刀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冷兵器研究所
首先古代的斤兩跟現代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約相等於現代的18.3公斤),至於靠山王楊林的,那都是隋唐演義,那李元霸的錘子還四百斤一個,兩個錘子加起來八百斤呢
古代斤兩表: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常無逸
我們這普及歷史知識以前靠說書,限於說書先生的文化水平,他傳播的歷史就不可能嚴謹,受眾又是販夫走卒,你背史記 資治通鑑他們也聽不懂啊,只能主打神怪和演義類題材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杜撰,久而久之真正的歷史卻不被廣大群眾周知和接受。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終於擺脫了說書先生的荼毒,我們可以通過電視劇 網播劇和電影來了解歷史,哎 還不如說書先生的嚴謹呢!
完顏康康64140154
古人天天勞動比現在人有力,這是不需要懷疑的,現在人中也有天生神力的,力氣也不小,一般書中一般也就拿幾十斤的武器,並且也是萬萬分之一的人才可以,應該是真實的,拿幾百斤武器,書中幾千年來只一人而以,什麼事都有奇蹟的可能,就現在人,有很多也超出了正常科學的理論,可又真實成在,我相信古人能拿起幾百斤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