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稻谷是五谷之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和安全保障体系中有重要地位。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兴化大米”近几年来由产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

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兴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在蒋庄粮食文化遗址发现的“稻米”证明,在5000多年前兴化县民已经种植水稻,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明,孕育了天人合一稻田农业事迹。

近年来,兴化市立足资源优势,以科技助力,做好生态大文章,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发明试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打响了兴化大米的集体商标和国家地域表率品牌。

科技助力 “炼成”好大米

兴化大米产于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江淮之间的里下河腹地——兴化。兴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兴化自然条件优越,水上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这一区域不但水源好,更重要的是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土壤肥沃,能够满足优质稻米形成必须的、平衡的各种养分。

兴化是江苏省唯一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市,自2017年开始,兴化市政府每年投入十几个亿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兴化大米”在政府推动下成功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年需求量在14亿斤左右。

兴化稻米的品种主要以淮稻9号、南粳46、南粳9108等品种为主。其中,“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继南粳46和南粳5055之后培育的又一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比淮稻9号早2-3天,属迟熟中粳类型,适合在淮河以南地区种植,可以满足苏中地区对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的需求。2015年,南粳9108被评为农业部超级稻品种。

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南粳9108

在栽培方式上,兴化市按照自身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比如实施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等一年两熟制,还实施了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等生态的综合种养模式。在科学的种养模式条件下,采取统一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并按照各地的基础和条件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稻谷的标准化栽培,保证了兴化大米质量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在质量安全监管环节,采取科学的办法加强对“兴化大米”种植投入品的监管,建立了健全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此外,大米质量检测中心能够及时排查稻米收购、贮藏、加工、消费等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为“兴化大米”提供“身份”证明。

在经营方式上,近年来,兴化积极推进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发展,鼓励组建水稻生产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按照全市大米品牌建设规划和市场需要,进行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并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引导家庭农场按照企业和市场需要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保证“兴化大米”品质优良均一。

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科学的管理种植和严格的质量把控,让兴化大米“炼”成了好大米。据兴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黄红旗介绍,目前兴化全市有100万亩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有8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提高加工水平 变水稻为“真金白银”

我国每年生产的稻米 85%左右都用于大米加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传统行业的大米加工业虽然也呈现出了更多现代化、技术化的特征,但仍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

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大米加工业多处于分散、中小型的经营状态、产销基本分离,组织化程度低,未能形成一定是企业规模。

其次是对大米的精深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仅限于普通大米和精洁米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很多稻米的营养素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也使得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中,比起加工业发达的其他国家不占优势。

最后是创新能力较低、企业资金供应不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很多中国大米加工业,仍以粗放的作坊式加工对稻米产生极大浪费,损耗率高达 3.0%~7.0%。但因普遍存在的资金难题,导致企业没有精力进行对加工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创新能力自然不强。作为将田间稻谷向食用大米转变的关键一环,大米加工业的现实困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大米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兴化高度重视稻米加工产业,以科技带动力强的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兴化拥有优质稻米加工企业130多家,年加工能力200万吨,实现销售40多亿元。“兴化市粮食交易批发市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稻米交易市场之一,现拥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米加工企业62家,年加工转化稻谷300万吨。北京大学博士后导师王岽认为,目前我国在稻谷加工方面利用得很少,随着科技的发展,稻米加工将大有文章。

加强品牌建设 从好大米到“名大米”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大米开始有了多样与个性的追求,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品牌有了新的认识。

“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部于今年2月6日发布的《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重点在粮油、果茶、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产业上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并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

科技助力 兴化大米由“好米”升级“名米”

好的大米,卖上好的价钱,这是有形资产,品牌是无形资产。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水稻变“金稻”,让从业者走上康庄大道!

据兴化市市长黄红旗在介绍,近年来,兴化市以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基地为重点,努力提升“兴化大米”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品牌”战略,推动大米品牌整合,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品牌建设的同时规范使用“兴化大米”品牌。制定“兴化大米”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品牌信誉,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兴化大米”品牌。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以及华南,4 个地区共选出 5个县市作为试点,兴化是江苏省内唯一入选地,兴化大米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规则、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订单生产模式,实现了从稻谷种植,到大米加工,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兴化大米 2016 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