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閱讀?如何提高語文成績?

如何做到有效閱讀?如何提高語文成績?

一朋友看到兒子自己抱著書讀,很是驚訝,然後跟我說她家孩子就從來不看書,每天就知道瘋玩,然後抱怨了很多他兒子"不學無術"的"罪證"!

我一直笑著聽著,最後跟朋友說"讀書不用刻意去教,他周邊的人都看書,他自然就會去看了!"

她愕然……

又到了開學季,對於語文到底該怎麼教、怎麼學?語文答卷的標準答案真的是唯一的麼?估計連中國的特級語文老師心裡恐怕都沒有底。

北京十一中學校校長李希貴講了他的一段經歷。

他在山東高密四中任教時,有一年,高一新擴建的兩個班沒有語文老師,當同學們感到實在太枯燥的時候,老師就把他們放到閱覽室裡去讀書,或者把圖書館的書借到教室裡來。

學生們依靠自學,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讓語文學科的老師們感到驚訝又尷尬的是:這兩個班的語文期末考試成績,並不比其他班級差,在閱讀題目和寫作上的表現,比其他平行班還要略勝一籌。(《中國教育報》)

最後,李希貴校長得出的結論是: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但是當我們把課堂分割零碎了之後,孩子們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誠哉斯言!人大附中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樹泉對此也深有感悟。

2010年,於老師在自己從教的第30個年頭,“空降”六年級課堂,引領孩子讀書,決心要打開教科書的禁錮,帶領孩子去暢遊書海,以世界為課本。

卻沒成想,在班內推廣名著閱讀被家長集體“狀告”。最終,經過於老師和校長的仔細溝通,“狀告”風波才得以止息,家長也開始接受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到底有多重要,不必贅言;閱讀是不是人的天性,更不必贅言。

用自家孩子為例,3歲多的兒子現在能自己捧著一本書翻來翻去很長時間,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知道他能看懂多少。

有一次,他隨手翻起一本我正在讀的書,點起了“月”這個字問了一連串的問題:“媽媽,這個是不是月亮的月啊?”“媽媽,是不是就是我們昨天晚上看到的天上那個圓圓的亮亮的東西啊?”“媽媽,是不是白天是太陽,晚上就是月亮呀……”

身邊的朋友不少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喜歡讀書,但事實上,沒有不喜歡閱讀的孩子。

孩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他們看到家長總抱著個手機在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家長塑造了一個愛閱讀的家庭氛圍,孩子自然而言就會耳濡目染!

孩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家長不顧他們的興趣而盲目給他們制定閱讀計劃,甚至是為閱讀而閱讀而寫作,甚至是帶上不合理的附加條件!

孩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過於刻板化、教條化,難以想象,描繪一件事物的修飾詞會有標準答案,一段名家名言的閱讀理解會有標準答案,當學校和試卷把孩子的思維“圈養”起來之後,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喜歡語文這門課程?

讀書是一種閱讀,旅行也是一種閱讀。讀破萬卷書,行遍萬里路,當孩子用自己的雙眼來印證自己在書上的所學所得之後,會對這個世界、對他的人生帶來更豐富的滿足感。

當然了,家長千萬彆強行將旅遊和遊記掛鉤,不然孩子到最後旅遊沒興趣了,對讀書和寫作也都會喪失興趣。

最後,再借用網上的一個段子。曾有人問一名哲學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幹什麼?他說:“閱讀。”“如果你已經被囚禁在牢房裡,你幹什麼?”他說:“閱讀。”“如果已經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幹什麼?”他還是說:“閱讀。”

所以,可見閱讀對於人來說有多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