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阅读?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如何做到有效阅读?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一朋友看到儿子自己抱着书读,很是惊讶,然后跟我说她家孩子就从来不看书,每天就知道疯玩,然后抱怨了很多他儿子"不学无术"的"罪证"!

我一直笑着听着,最后跟朋友说"读书不用刻意去教,他周边的人都看书,他自然就会去看了!"

她愕然……

又到了开学季,对于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怎么学?语文答卷的标准答案真的是唯一的么?估计连中国的特级语文老师心里恐怕都没有底。

北京十一中学校校长李希贵讲了他的一段经历。

他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

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中国教育报》)

最后,李希贵校长得出的结论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诚哉斯言!人大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对此也深有感悟。

2010年,于老师在自己从教的第30个年头,“空降”六年级课堂,引领孩子读书,决心要打开教科书的禁锢,带领孩子去畅游书海,以世界为课本。

却没成想,在班内推广名著阅读被家长集体“状告”。最终,经过于老师和校长的仔细沟通,“状告”风波才得以止息,家长也开始接受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不必赘言;阅读是不是人的天性,更不必赘言。

用自家孩子为例,3岁多的儿子现在能自己捧着一本书翻来翻去很长时间,作为父母的我们不知道他能看懂多少。

有一次,他随手翻起一本我正在读的书,点起了“月”这个字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妈妈,这个是不是月亮的月啊?”“妈妈,是不是就是我们昨天晚上看到的天上那个圆圆的亮亮的东西啊?”“妈妈,是不是白天是太阳,晚上就是月亮呀……”

身边的朋友不少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事实上,没有不喜欢阅读的孩子。

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他们看到家长总抱着个手机在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家长塑造了一个爱阅读的家庭氛围,孩子自然而言就会耳濡目染!

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家长不顾他们的兴趣而盲目给他们制定阅读计划,甚至是为阅读而阅读而写作,甚至是带上不合理的附加条件!

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过于刻板化、教条化,难以想象,描绘一件事物的修饰词会有标准答案,一段名家名言的阅读理解会有标准答案,当学校和试卷把孩子的思维“圈养”起来之后,孩子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语文这门课程?

读书是一种阅读,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读破万卷书,行遍万里路,当孩子用自己的双眼来印证自己在书上的所学所得之后,会对这个世界、对他的人生带来更丰富的满足感。

当然了,家长千万别强行将旅游和游记挂钩,不然孩子到最后旅游没兴趣了,对读书和写作也都会丧失兴趣。

最后,再借用网上的一个段子。曾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所以,可见阅读对于人来说有多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