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世界的态度,作为妈妈,管好你的嘴

小曼的妈妈很冷漠,从小曼记事起很少看到妈妈笑,但其实妈妈也爱笑,只是都对外人,对家里人,她统统讨厌。

讨厌生的是女儿,讨厌嫁的是工人,讨厌住在筒子楼,讨厌她拥有的一切。

在外,她礼貌谦卑,在家,她暴躁敏感。小曼不知道为什么,只能谨小慎微的活着。

即使如此,她还是会被妈妈冷嘲热讽。是的,没错,就是冷嘲热讽,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在外面逢人就笑的女人,对自己的女儿却是那么的刻薄。

在妈妈的面前,小曼努力的表现,扫地,洗衣服,喜气洋洋的捧上自己的满分成绩表。可是妈妈眼皮都不抬一下,她从什么时候已经习惯了小曼的懂事听话,对于懂事听话的孩子不需要再做什么。

妈妈从来不过问小曼的学习,也很少给小曼买新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买一件,还对小曼讲明,这是让你给我长脸的。

妈妈吝啬的不光是钱,还有心。

妈妈不喜欢小曼,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小曼心底。

小曼是妈妈的垃圾桶,她只把阳光灿烂的样子留给别人,对着小曼的时候永远愁云惨雾。

妈妈,你的态度是孩子人生的底色,即使她以后多么的成功,她也无法也无力改变人生的底色。

孩子的一切优缺点全都是爸爸妈妈给的。父母指着孩子骂,骂的不是孩子,是你自己的失败。

小曼的妈妈在小曼的面前就是真性情,小曼是她宣泄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她毫不掩饰对亲戚里有钱人的艳羡和嫉妒,也毫不掩饰对路边小贩的鄙夷。

在小曼成长的二十多年里,妈妈没有夸赞她一句,有的只是无休无止的指责。

但小曼依旧是那么的爱妈妈。是的,她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妈妈可以骂,她不可以,妈妈可以说,她不可以。因为她是妈妈,即使单单妈妈两个字让人些许的温暖。除此之外,小曼什么也没有。

小曼渐渐明白,她这样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不孝的,在妈妈的肚子里消耗了妈妈的血液,出来消耗了她的精力,一点一滴的不是恩情,而是山一般沉重的债务。

妈妈对于小曼的教育只有一句话,人生是你自己的,管的多你会怨我的,想有更好的人生,你自己就要努力,谁也帮不了你。

这句话要是摘出来,估计可以写篇鸡汤文了。

妈妈的育儿标尺就是,饿不着就行。

小曼有一个姐姐,两人从小就不睦,姐姐强势的很,小曼从来都只用她剩下的,包括衣服,鞋子,书包,甚至袜子。

小曼长大才觉得,姐姐的强势是因为妈妈的默许,妈妈喜欢姐姐那种比较外向的孩子。

爸爸在家里形同虚设,他人生最大的兴趣在酒桌和麻将桌上。小曼就像是那些无意间散落在角落缝隙里的西瓜子,阳光雨露只是她获得的基本养分,再无其他。
你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世界的态度,作为妈妈,管好你的嘴

小曼却非常爱这个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这个家其乐融融。

但是,不幸发生在小曼大学毕业的时候,爸爸病逝了。当那个一直形同虚设的人突然之间就从家里消失的时候,小曼才发现,她是那么的孤独。

姐姐受不了家里冰冷的氛围,远嫁而去,很少联系。小曼按部就班的找工作,结婚。

在经历人生大事的时候,妈妈依旧是放手不管的态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省的以后埋怨我。

专业自己挑,工作自己找,老公自己选。但其实,小曼发现,命运早就替她选好了,那些选择都在心里,她无力改变。

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那些因为你的经历在内心留下来的烙印,那些烙印就是你以后必将踩出的足迹。

小曼选了好就业但是并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当然也并不喜欢,只是随大流而已。老公是老老实实的类型,安全,但是沉闷无能。

小曼咬着牙生活着,她依旧向往美好。

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错过了最佳的买房时机,小曼错过了人生呀。

她习惯被动,往前一步的勇气都没有。

妈妈老了,只有小曼一个亲人,她曾经偏心的姐姐几年才回来一次,有了孩子之后五年都没有回家了。妈妈自自然然的想要搬到小曼家住,小曼拒绝了。

妈妈哭了,你小时候那么乖巧懂事,怎么大了连最基本的孝道都没有了。

姐姐也在千里之外骂。
你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世界的态度,作为妈妈,管好你的嘴

小曼发现自己最敬重的妈妈真的很讨厌。

小曼失去的不止是表面那么多,还有爱的能力。她简直是带着枷锁活了这么多年,她不打算要孩子,因为她觉得自己根本当不了一个好妈妈。她不想孩子重复她的人生。

如果让小曼写一部我的前半生,她要用浓墨重彩写一个大大的恨字。

她恨,却没有一个真正可恨的对象,她恨一切不如意,最恨的是自己。

小曼接来了妈妈,但是却不能和普通的母女那样相处,形同陌路的相处方式让旁人指指点点,看看,她对自己的亲妈也那样,啧啧啧……

她疲于奔命,却只够温饱。在单位也是一个人缘极差的人,邻里关系也极差,可以说是恶评如潮。

小曼也试图改善,可是事与愿违,她无法亲近任何人。

在妈妈搬来半年之后,小曼选择了自杀,只因妈妈唠叨她一句,这么大的人了,啥也不会。小曼崩溃了,挤压在心里几十年的隐忍被妈妈最后一根稻草压裂了。

妈妈,你从来都不知道,这些年惨淡的人生经历,自杀并非偶然,应该是蓄谋已久。

妈妈第一次为小曼哭,她不明白为什么,生她养她,难道还不够。

不够,生她养她是父母的基本义务,不是日后索取的筹码。

以养儿防老为交换条件的生养只是一场冷漠的交易,我只能告诉抱这种打算的父母,这个交易风险很大。

你失去的或许是晚年,孩子失去的是人生。

别以为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可以随便说话,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能听懂,她也能感受到你的情绪好坏,现在都提倡放手养孩子,可是放手的时候你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她才能勇敢的自己去走路。

在她小时候,妈妈就是全世界,世界对她是什么态度,长大后的她也只能有什么态度,没有得到爱和肯定的心灵是没有能力给予你爱的。生孩子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还在后面呢。

当妈妈不容易,你的言行在孩子的眼里简直就是行走的世界观。论养育,你要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论教育,你要博览群书,出口成章,现如今,没啥人宣扬母爱的伟大了,到处都是教人家怎么当妈妈的老师。

怎么?怕了,怕了就不要生了,因为你没有勇气承担用几十年的时间毁灭一个人的罪责。

别相信所谓的放养,放养也是有条件的,你不在孩子的身旁,你最起码要在他的心里。

小曼的妈妈从小就对小曼冷漠,老了却要求小曼对她热忱。小曼不是对她无法热忱,她是对整个世界都热忱不起来。

爱孩子,就是不停的给他的心灵栽培能力,这种能力是花多少钱报多少补习班都学不来的。

只希望有一天你的孩子对已经暮年的你说,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发自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