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對世界的態度,作爲媽媽,管好你的嘴

小曼的媽媽很冷漠,從小曼記事起很少看到媽媽笑,但其實媽媽也愛笑,只是都對外人,對家裡人,她統統討厭。

討厭生的是女兒,討厭嫁的是工人,討厭住在筒子樓,討厭她擁有的一切。

在外,她禮貌謙卑,在家,她暴躁敏感。小曼不知道為什麼,只能謹小慎微的活著。

即使如此,她還是會被媽媽冷嘲熱諷。是的,沒錯,就是冷嘲熱諷,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在外面逢人就笑的女人,對自己的女兒卻是那麼的刻薄。

在媽媽的面前,小曼努力的表現,掃地,洗衣服,喜氣洋洋的捧上自己的滿分成績表。可是媽媽眼皮都不抬一下,她從什麼時候已經習慣了小曼的懂事聽話,對於懂事聽話的孩子不需要再做什麼。

媽媽從來不過問小曼的學習,也很少給小曼買新衣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買一件,還對小曼講明,這是讓你給我長臉的。

媽媽吝嗇的不光是錢,還有心。

媽媽不喜歡小曼,這句話深深地印在小曼心底。

小曼是媽媽的垃圾桶,她只把陽光燦爛的樣子留給別人,對著小曼的時候永遠愁雲慘霧。

媽媽,你的態度是孩子人生的底色,即使她以後多麼的成功,她也無法也無力改變人生的底色。

孩子的一切優缺點全都是爸爸媽媽給的。父母指著孩子罵,罵的不是孩子,是你自己的失敗。

小曼的媽媽在小曼的面前就是真性情,小曼是她宣洩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她毫不掩飾對親戚裡有錢人的豔羨和嫉妒,也毫不掩飾對路邊小販的鄙夷。

在小曼成長的二十多年裡,媽媽沒有誇讚她一句,有的只是無休無止的指責。

但小曼依舊是那麼的愛媽媽。是的,她們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媽媽可以罵,她不可以,媽媽可以說,她不可以。因為她是媽媽,即使單單媽媽兩個字讓人些許的溫暖。除此之外,小曼什麼也沒有。

小曼漸漸明白,她這樣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不孝的,在媽媽的肚子裡消耗了媽媽的血液,出來消耗了她的精力,一點一滴的不是恩情,而是山一般沉重的債務。

媽媽對於小曼的教育只有一句話,人生是你自己的,管的多你會怨我的,想有更好的人生,你自己就要努力,誰也幫不了你。

這句話要是摘出來,估計可以寫篇雞湯文了。

媽媽的育兒標尺就是,餓不著就行。

小曼有一個姐姐,兩人從小就不睦,姐姐強勢的很,小曼從來都只用她剩下的,包括衣服,鞋子,書包,甚至襪子。

小曼長大才覺得,姐姐的強勢是因為媽媽的默許,媽媽喜歡姐姐那種比較外向的孩子。

爸爸在家裡形同虛設,他人生最大的興趣在酒桌和麻將桌上。小曼就像是那些無意間散落在角落縫隙裡的西瓜子,陽光雨露只是她獲得的基本養分,再無其他。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對世界的態度,作為媽媽,管好你的嘴

小曼卻非常愛這個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個家其樂融融。

但是,不幸發生在小曼大學畢業的時候,爸爸病逝了。當那個一直形同虛設的人突然之間就從家裡消失的時候,小曼才發現,她是那麼的孤獨。

姐姐受不了家裡冰冷的氛圍,遠嫁而去,很少聯繫。小曼按部就班的找工作,結婚。

在經歷人生大事的時候,媽媽依舊是放手不管的態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省的以後埋怨我。

專業自己挑,工作自己找,老公自己選。但其實,小曼發現,命運早就替她選好了,那些選擇都在心裡,她無力改變。

命運是什麼,命運就是那些因為你的經歷在內心留下來的烙印,那些烙印就是你以後必將踩出的足跡。

小曼選了好就業但是並不喜歡的專業,工作當然也並不喜歡,只是隨大流而已。老公是老老實實的類型,安全,但是沉悶無能。

小曼咬著牙生活著,她依舊嚮往美好。

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錯過了最佳的買房時機,小曼錯過了人生呀。

她習慣被動,往前一步的勇氣都沒有。

媽媽老了,只有小曼一個親人,她曾經偏心的姐姐幾年才回來一次,有了孩子之後五年都沒有回家了。媽媽自自然然的想要搬到小曼家住,小曼拒絕了。

媽媽哭了,你小時候那麼乖巧懂事,怎麼大了連最基本的孝道都沒有了。

姐姐也在千里之外罵。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對世界的態度,作為媽媽,管好你的嘴

小曼發現自己最敬重的媽媽真的很討厭。

小曼失去的不止是表面那麼多,還有愛的能力。她簡直是帶著枷鎖活了這麼多年,她不打算要孩子,因為她覺得自己根本當不了一個好媽媽。她不想孩子重複她的人生。

如果讓小曼寫一部我的前半生,她要用濃墨重彩寫一個大大的恨字。

她恨,卻沒有一個真正可恨的對象,她恨一切不如意,最恨的是自己。

小曼接來了媽媽,但是卻不能和普通的母女那樣相處,形同陌路的相處方式讓旁人指指點點,看看,她對自己的親媽也那樣,嘖嘖嘖……

她疲於奔命,卻只夠溫飽。在單位也是一個人緣極差的人,鄰里關係也極差,可以說是惡評如潮。

小曼也試圖改善,可是事與願違,她無法親近任何人。

在媽媽搬來半年之後,小曼選擇了自殺,只因媽媽嘮叨她一句,這麼大的人了,啥也不會。小曼崩潰了,擠壓在心裡幾十年的隱忍被媽媽最後一根稻草壓裂了。

媽媽,你從來都不知道,這些年慘淡的人生經歷,自殺並非偶然,應該是蓄謀已久。

媽媽第一次為小曼哭,她不明白為什麼,生她養她,難道還不夠。

不夠,生她養她是父母的基本義務,不是日後索取的籌碼。

以養兒防老為交換條件的生養只是一場冷漠的交易,我只能告訴抱這種打算的父母,這個交易風險很大。

你失去的或許是晚年,孩子失去的是人生。

別以為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隨便說話,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能聽懂,她也能感受到你的情緒好壞,現在都提倡放手養孩子,可是放手的時候你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她才能勇敢的自己去走路。

在她小時候,媽媽就是全世界,世界對她是什麼態度,長大後的她也只能有什麼態度,沒有得到愛和肯定的心靈是沒有能力給予你愛的。生孩子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還在後面呢。

當媽媽不容易,你的言行在孩子的眼裡簡直就是行走的世界觀。論養育,你要二十四小時連軸轉,論教育,你要博覽群書,出口成章,現如今,沒啥人宣揚母愛的偉大了,到處都是教人家怎麼當媽媽的老師。

怎麼?怕了,怕了就不要生了,因為你沒有勇氣承擔用幾十年的時間毀滅一個人的罪責。

別相信所謂的放養,放養也是有條件的,你不在孩子的身旁,你最起碼要在他的心裡。

小曼的媽媽從小就對小曼冷漠,老了卻要求小曼對她熱忱。小曼不是對她無法熱忱,她是對整個世界都熱忱不起來。

愛孩子,就是不停的給他的心靈栽培能力,這種能力是花多少錢報多少補習班都學不來的。

只希望有一天你的孩子對已經暮年的你說,媽媽,我愛你,不是因為責任,而是發自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