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下,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西南、西北地区的苗、彝、回、维吾尔等民族、东北地区的蒙古族纷纷加入反抗斗争的行列,汇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性农民起义洪流。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呈现出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形势。其中捻军起义,规模仅次于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16年,战场遍及皖、豫、鲁、晋等18省,与太平军南北呼应,牵制了大量清军。而陕甘、青海、新疆回族民众的武装起义及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抗税起义,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等等,都在各自区域内,顽强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使清统治者陷于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各族民众风雨同舟,顽强斗争,但因起义队伍缺乏有效配合,装备和供给等比较落后,起义先后失败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清军在帮办团练大臣袁甲三的统率下先攻破王圩,后又围剿占据邓圩的捻军。咸丰七年(1857年)闰五月二十八日,清兵将聚踞姚圩篱笆集等处的游捻击毙300余人,生擒50余人,捻军首领刘老渊派去接应的部下亦被官兵擒杀。六月初十日,捻军百余人再次于虔家楼遭遇清军的围歼。刘老渊在姚圩李八庄等处筑垒,亦被清军攻破。二十三日邓圩捻军因内讧,投降者开门迎敌,捻军首领李寅、刘破头等人被清军枭首。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咸丰八年(1858年)四月初,副都统、帮办河南军务胜保督清兵围攻被捻军占据的六安州城。十一日,捻军出城袭击清军新营,胜保亲率步兵、骑兵分路抄截,绕至风凰桥、尚家庙一带。次日,捻军再拥大队人马与清军奋战,清兵以大炮轰击,并沿途追杀,尸陈遍野。当夜,清兵抵六安城下,连放喷筒火箭,竖云梯强攻,六安城破。捻军被杀者3000余人,逃出城后,又被追兵堵杀2000余人。首领张乐行叔父张玉明被杀,清兵统领楚勒刚阿也中炮身亡。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咸丰九年(1859年),清军向临淮关进逼。十二月十五日,苗沛霖渡过淮河堵截临凤要路,张得胜由东路攻至关下。十七日,帮办大臣袁甲三亲自督清兵攻关。十八日,清兵马队冲击捻军阵营,关内捻军倾巢而出,列兵河边。双方经两昼夜激战,临淮关终被清兵攻占。此役捻军死伤数千人,被擒万余人,淮河两岸堡垒40余座被毁,首领顾九龙等人被擒害,捻军占据的凤阳城随即失守。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江南各路捻军先后进军山东。抢渡运河后,自泰安直奔济南,声势浩大。八月十五日,僧格林沁亲督清军围剿捻军占据的湖山泊以南孙家镇等地。双方沿临朐、诸城、沂水一线恶战不断。初十日,黑旗军、捻军合力抗敌,在沂河东岸与清军德愣额部激战,捻军伤亡万余人,几被清兵剿杀殆尽。捻军遭受重创。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元年(1862年)初 ,亳州以东捻军会合其它几路大举向西进军,一路上势不可挡。正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亲督马队追剿,至杞县许冈,双方激战,死伤无数。二月初三日,僧格林沁又督军分三路围剿赵寨捻军,捻军挖深壕相拒,鏖战4个时辰后,捻军败走。此次战役,双方死伤上万人。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元年(1862年 ),陈玉成在庐州写给赖文光等人部署协同作战的信。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盘踞两淮、屡叛屡降的苗沛霖见僧格林泌大军离开院北,遂拒绝了清廷“散练归农”的命令,再次带领他的十儿万团练举兵抗清,陷颍上,破寿州,围攻蒙城。十一月,僧格林沁重新进攻皖北,又夺取了皖北、皖南大部分失地,苗练陷于绝境,在四面楚歌中大败于蒙城。苗沛霖被部下所杀,其部队大部分被清军歼灭,小部分逃亡河南,参加捻军。苗沛霖团练从此羶灭。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五年(1866年)秋天,捻军在歼灭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后,于河南许州分兵两路。由遵王赖文光率领的东捻军,在中原地区坚持抗清斗争。同治六年,经赣榆战役、寿光弥河战役,接连受挫 ,数万人战死,东捻军主力损失殆尽。十二月,赖文光率残部冲破六塘河防线,南下江苏境内,不断遭到清军堵击。因人数过少,屡扑运河而未果。十一日,在扬州东北湾头瓦窑铺,为淮军吴毓兰部击败,赖文光被俘,十六日就义于扬州。东捻军就此覆灭。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领袖、梁王张宗禹率部转战西北、华北,经商河大战、济阳玉林镇大战,主力部队损失上万。六月二十日,清军刘松林部于盐山、沧州等处围追堵截。西捻军残部数千人抢渡运河失败,退往荏平南镇,猝遇刘铭传、郭松林部阻击,遂仓促应战。张宗禹率数十骑突围,其兄张宗道、其子张葵儿、捻军首领陈大老坎等被清军生擒斩首。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南镇战役,捻军全军覆没,只有领袖张宗禹突出重围。清军继续捜索,却不见其下落。李鸿章、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刘铭传等谎称已查明张宗禹在徒骇河边投水而亡,但在其私人函件中却无奈地承认张宗禹穿秫凫水,不知所终。张宗禹为捻军老沃王张乐行族侄,英勇善战,因打死僧格林沁、击败过曾国藩和左宗棠而威名远扬,绰号“小阎王”,是捻军后期斗争的领袖人物。他的失踪,标志着捻军起义的最终结束。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淮军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兵将多为安徽人。咸丰末年,李鸿章在曾国藩支持下,按湘军章程编练淮军。初有步队13营,勇夫7000余。次年调赴上海,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军。四年后发展到六七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后又雇佣英法军官,配备洋枪洋炮,釆用西法训练,营制、战术等多方面变化,发展为儿与湘军分庭抗礼的独立集团,成为晚清建立的具有近代色彩的陆军部队。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同治元年(1862年),即太平军驰骋江南大地、上海吃紧的时候,这支轻骑队组建了,成为李鸿章统帅的淮军的“友军”。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淮军平捻记》作者周世澄行伍淮军多年,为表淮军战绩,据亲身经历以及有关疏章、文报、时论等撰成此书。记事起于同治四年(1865年 )李鸿章赴徐州部署剿捻,迄于七年秋张宗禹西捻军兵败荏平。正文依年月日详述淮军在安徽、山东等地镇压捻军的经过,附记二卷载淮军军制、兵饷、军储等情况,是研究淮军历史和捻军活动的重要史料。

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却不能直捣京师,原来只怪那些汉军团练!

张曜(1832—1891年),字亮臣,号朗斋,直隶大兴人。初为县丞,后在河南固始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功授河南布政使,旋以目不识丁被参劾,改总兵加提督衔。此后发愤读书,始通文墨。同治八年(1869年)率嵩武军赴甘肃、宁复镇压回民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