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三新講習所」多個全省首創!「紅色引擎」助力經濟發展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南沙在全省率先實現

“講習所”100%全覆蓋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位於廣州最南端的濱海之城南沙,有廣東首個以鹹水歌傳唱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水上綠道“三新講習所”;首個建在施工工地一線的“三新講習所”;有廣州首個非公黨校——功夫黨校“三新講習所”;有區一級首個結合本地紅色文化基地創建的星海故里欖核鎮“三新講習所”……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隨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工作的開展,全省第一個把講習陣地100%覆蓋到基層黨支部的“南沙三新講習所”如雨後春筍,在南沙大地拔節生長。通過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三新講習所”正成為南沙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鹹水歌傳唱創新“三新”講習

“回顧五年好光陰,經濟發展點石成金,人民生活大改善,生態環境勝古今……”在南沙區東湧鎮大穩村水上綠道旁,興姨、秋姨和南沙鹹水歌歌王張健仔唱起了《鹹水歌唱頌黨恩》。疍家鹹水歌悠揚委婉,頗具嶺南水鄉風情,前來水上綠道參觀的遊客忍不住駐足傾聽錄像發朋友圈,頌黨歌聲插上翅膀飛出南沙……

“疍家人表達心情都是唱歌。我從小就唱鹹水歌,我用這些歌曲表達我的心聲。”66歲的興姨是一名老黨員,她連誇黨的政策好,大穩村如今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也過上了富足安樂的生活。興姨即興唱起了一段鹹水歌:“開放政策到農村,鄉村面貌大改變,農民手上有金錢,幸福生活一天好過一天!”張健仔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創作了三首反映新時代的鹹水歌、一首三句半,唱出最真摯的感情。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據悉,大穩村創建的“三新講習所”是全省首個建在水上綠道、以傳統鹹水歌為載體傳唱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講習所。傳統歌調“載”著新思想新精神,不僅每日在水道橋頭大榕樹下被傳唱,還“飛”進了東湧第一小學、萬洲小學等校園,被師生廣為傳唱。“依託接地氣的傳統鹹水歌,以歌唱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開展講習,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傳貫徹和嶺南水鄉文化的傳承,我們大家都愛唱愛聽。”東湧鎮的一名黨員表示。

下一步,東湧鎮將進一步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各展館等場地,深入到黨員、群眾、青少年團員中進行傳唱、教唱,以生動的講習形式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廣大黨員群眾中生根、入心、入腦。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非公黨建成黨組織孵化器

在南沙功夫黨校“三新講習所”中,一名非公企業黨員用時尚大氣的沙畫勾勒出非公黨建的發展歷程。功夫黨校“三新講習所”成立於4月,是全市首個區一級非公企業黨建培訓基地。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非公黨校成立後,增強了非公企業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推進了企業、經濟跨越發展。”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前非公企業裡的黨員有不少是“隱形”黨員、“口袋”黨員,關係不落地、身份不公開,黨員示範引領作用沒有發揮到位。功夫黨校的成立,極大調動了非公企業設立黨組織的積極性,“很多非公企業主來功夫黨校參觀、學習後,開始主動在企業內找黨員,主動申請成立黨組織,功夫黨校成了‘非公企業黨組織孵化器’。”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一組數據顯示,功夫黨校成立三個月以來,共培育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6個,新發展黨員25名,挖掘“口袋”黨員92名。超過200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560多名黨員、企業員工接受培訓教育,黨組織吸引力、凝聚力顯著增強。

黨建工作在非公企業發展中起到了引領作用。位於南沙的廣州海縫公司,黨支部搭建了“黨員智囊”平臺,把“三會一課”融入生產工作中,促進產值從2008年

400多萬元飆升到2017年的10億元,多年連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勢頭。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功夫黨校作為非公企業黨建的“南沙樣本”,成為推動南沙非公黨建和企業發展“雙輪驅動”的“紅色引擎”。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走出去”,區外企業慕名“走進來”,為南沙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貢獻力量。

星海故里傳承紅色基因

東湧鎮大穩村水上綠道“三新講習所”是南沙區充分利用傳統嶺南文化特色提升講習活動實效的縮影之一。

在南沙區,還有區內第一個結合本地紅色文化基地創建的黨員群眾學習教育平臺——星海故里欖核鎮“三新講習所”。在這裡,黨員幹部唱響偉大音樂家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黃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參觀“星海展覽廳”,傾聽“星海的黨性”專題講座。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欖核鎮有關負責人介紹,欖核湴湄村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革命老區,“星海文化、紅色精神”牢牢植根於此。“三新講習所”以此為靈感,設計了“重溫入黨誓詞、重走星海路、開展宣講活動”的流程開展講習活動,成立短短2個月時間,前來參觀和開展講習活動的單位、企業、學校絡繹不絕。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情景教學“用石頭講故事”

南沙區委黨校“泉湖”邊,環湖佈置了21塊黨史教育石,濃縮連貫成一部簡約的紅色簡史。日前,一堂生動的“用石頭講故事”戶外黨課在這裡展開,南沙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吳仁沿著21塊石頭鐫刻的線索,講述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

“我們將黨課搬到戶外,創新用石刻‘講故事’,一改過往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形成獨樹一幟、形象生動的‘新課堂’。”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據統計,石刻黨課啟動至今,共接待了98個單位近3000人參觀學習。石刻黨課迎接了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組織的愛國團體共13批次近500人參觀學習,進一步加深了港澳人士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對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對南沙開發建設的瞭解和信心。

創新講習活動

各點遍地開花

據悉,南沙區目前已創建了881個“南沙三新講習所”,在全省率先把講習陣地100%覆蓋到基層黨組織。此外,南沙區還在社會組織中成立“講習快車”,開展流動講習;在大崗鎮農業技術培訓教育基地打造“農民三新講習所”,針對農民送新思想新精神。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微型黨課競賽、鹹水歌、三句半、詩朗誦、小品、流動播報、沙畫等多種講習形式紛紛湧現。其中,“七一”期間,南沙還將講習活動搬上舞臺,在全區舉辦“不忘初心跟黨走 牢記使命再創業”微黨課競賽,各黨組織講習活動的精品課程紛紛亮相,深受廣州黨員群眾歡迎。“南沙三新講習所”創新黨員學習教育新路徑,講習新風正以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吹遍南沙大地。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南沙三新講習所”創建至今,已開展2300多次講習活動,有近60000人次的黨員群眾參與了其中。講習活動將22414名黨員和80多萬群眾納入受眾範圍,100%覆蓋一線黨員群眾,確保不漏一人。講習團隊100%囊括了基層黨組織負責同志,“頭雁效應”明顯。

“南沙三新讲习所”多个全省首创!“红色引擎”助力经济发展

通過創建“南沙三新講習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治國理政新精神有效傳達到基層一線,黨員幹部真正學出真信念、真本領、真擔當,在基層的社會號召力得到強化,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有了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