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爲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強化核心增長極作用?這成為昨日廣州市政協十三屆七次會議的討論焦點。

據透露,目前廣州大灣區建設工作架構基本形成,未來一段時期,市政府將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頭號工程。

會議還審議通過了《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核心增長極作用 勇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專題議政報告。

報告提出了許多耳目一新的觀點,如通過利益分成等手段建立共享機制,建議將南沙由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等。

南沙發展定位新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平臺來承載。過往,南沙只是廣州的南沙,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後,南沙將是大灣區的南沙。

關於南沙的發展定位,報告提出了新的觀點:廣州應著力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區示範區,推進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向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提升。

作為珠三角幾何中心的南沙,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地位並未得到明確,再加上自身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南沙的戰略地位短時間內也未充分發揮。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南沙港客運碼頭。從此處坐船到香港需要80分鐘左右。報告認為,南沙要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心地位,必須做實做強南沙海港功能。

為此,報告建議,廣州要把握區域要素流動特徵,積極促進發展要素導入南沙,探索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爭取國家和省支持,將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南沙。

同時,通過構建區域交通樞紐、國際航運、服務貿易中心,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中逐步實現南沙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心的戰略地位,化地理幾何中心為經濟發展中心。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南沙是珠三角幾何中心,與香港近在咫尺。

報告認為,南沙要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心地位,必須做實做強南沙海港功能。南沙要以國家戰略為支撐,強化水運、鐵路疏港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對經濟腹地的服務能力。

協同東莞港,建設與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和東岸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同出海門戶以對接國際市場;與傳統絲路通航港口城市建立聯盟,強化“一帶一路”門戶功能,將南沙港打造成經貿、製造、物流等功能相互集成的全球航運門戶的第四代港口。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南沙慶盛高鐵站

廣深港高鐵南沙慶盛高鐵站,從此站到香港西九龍站僅需35分鐘。報告建議,廣州應依託南沙自貿區建設穗港澳創新科技園。

此外,報告還提出,廣州應依託南沙自貿區建設穗港澳創新科技園。與香港科學園、香港和澳門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建,藉此引入香港、澳門體制資源和社會管理模式,使南沙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試驗平臺和配套改革試驗區。

打造“廣佛同城新軸”

粵港澳大灣區內如何實現雙城同城化發展?廣佛此前提供了案例,報告則提出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進一步深化兩地產業協作與佈局,示範引領大灣區城市深度合作。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報告建議合理規劃廣州南站向西通道,連接三山、陳村、北滘,進入佛山新城,再到高明等地,打造成廣佛同城新軸。

報告建議將荔灣區的芳村片區、番禺南站新城和南海東部桂城、大瀝劃定為“廣佛同城合作試驗區”,為構建廣佛超級城市探路、為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試驗。探索不同行政區之間協同發展的制度安排,為基礎設施互聯、產業協作、生活同城制定一攬子計劃,重點突破公共服務一體化。

同時,合理規劃廣州南站向西通道,連接三山、陳村、北滘,進入佛山新城,再到高明等地,打造成廣佛同城新軸。實現深層次的基礎設置一體化、產業配置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力求打破行政和區域壁壘,打造超級城市參與國際合作競爭。

共建國際科創中心建議

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專題報告提出,廣州應以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深度參與區域協調創新共同體建設。

報告認為,廣州要聚焦國際重大科技前瞻佈局,在原創基礎研究上率先行動、下大功夫,搶佔關鍵核心技術制高點,培育科技創新走廊的“最強大腦”,爭取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及大科學裝置不斷佈局廣州。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 “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延伸到香港,也給了廣州更多和香港深圳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機遇。因此,報告建議廣州要推動建立廣深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委員會,保障和促進三地創新合作項目實施。

報告指出,廣州要主動去協調,推動建立大灣區重大科研平臺協同機制,牽頭將大灣區內國家實驗室、省級實驗室、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各類企業創新平臺,工程研究機構結成聯盟,形成體系化發展。

建立共享機制

香港在科技基礎、高端科技人才儲備方面有著不俗實力,珠三角地區則是一塊廣闊的市場腹地,但礙於政策機制上的不同,香港科技成果在珠三角的轉化仍有改進空間。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今年上半年,廣州市政協委員多次到各區、有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實地調研,也組織了三批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團到天河、黃埔、海珠、南沙區考察交流,在此過程中關於科技成果如何共享成為一個討論的焦點。

這次關於科技創新資源共創共享共用機制的探討,也寫進了專題報告。

報告認為,廣州要利用產業鏈完整、市場腹地廣闊等優勢和便利政策,鼓勵和支持香港高校和科技人才來廣州發展,促進香港的科技成果在廣州實現產業化,通過利益分成、利潤共享、政策支持、市場推廣等方式,建立健全共創共享共用機制,助力穗港科技產業發展,實現創新創業協同共贏。

開展穗港澳頂層合作戰略

利益共享之餘,報告認為廣州還應再加強頂層設計,開展穗港澳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合作。

為此,報告還特地提出,建立穗港重大創新科技合作項目扶持計劃,針對穗港兩地共同投資的企業、共同合作的科研項目,兩地政府共同評審後給予科研經費和政策扶持,發揮兩地在創新要素上的合作優勢。

香港科技項目在廣州落戶、市場化所產生的收益,以雙方共創共享方式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專門提到,廣州應該推動穗港澳高校合作辦學,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學分互認、資源共享,聯合編制科技報刊,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當前,則要儘快促成香港科技大學來廣州獨立辦學。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報告指出,廣州研發投入不但低於北京、上海,也低於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省內城市。報告認為廣州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形成企業主導、政府支持、院校合作、成果分享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

同時,針對院校科研活動與企業需求結合不夠緊密,重課題輕應用、重項目輕轉化等傾向,廣州要改革科研立項機制、評價機制,引導高校與科研院所圍繞市場需求、產業發展、企業急需等來確定科研課題和攻關項目。

搭建優越營商環境

報告認為,廣州可率先探索港澳居民全面享有國民待遇改革。比如,制定統一的大灣區國際化人才引進政策,探索破除港澳居民在廣州創辦企業、就業許可、社會保障、公務員錄用和事業單位聘用等方面的障礙。

在港澳人才引進、創業、就業、永居、稅收、金融、社會保障等管理制度與政策體系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改革,大力推動形成粵港澳統一的人才市場。

要素要實現有效流通,報告認為還需聚焦建設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促進大灣區制度規則融通對接。比如,實現商事規則互通、企業服務平臺互聯,減少三地之間企業運營的制度成本,推動“嶺南通”拓展為“灣區通”,推動三地車牌證照管理一體化,優化出入境管理等等。


南沙:由廣州城市副中心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


報告指出,要推進廣州與港澳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方面的電子簽名證書互認,推動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

此外,廣州作為一個開放的城市,報告認為應實施與全球對接的商事便利化措施,比如實施“一次性通過審批”,實降低企業辦事的複雜度。又如,在公共事務與行政審批領域探索推廣“容缺受理”制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採寫:南都記者 蔣臻 實習生 汪代玲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