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熊」是孩子的標籤?「熊大人」大有人在!

誰說“熊”是孩子的標籤?“熊大人”大有人在!

“熊孩子”如今已成了大人們眼裡的“小怪物”,他們調皮搗蛋,花樣百出,鬧得雞犬不寧。不是有這麼句話麼?大風颳過,大雨衝過,“熊孩子”來過。

誰說“熊”是孩子的標籤?“熊大人”大有人在!

沒錯,確實有“熊孩子”在“熊大人”的調教下,唯我獨尊,滿嘴粗話,橫衝直撞,達不到目的,就耍賴,打滾兒,甚至動手打人,成為眾矢之的。

可惜,很多大人也變得越來越沒耐心,希望周遭的一切都是完美的,都是符合自己心意的,看到孩子就一臉大寫的嫌棄,似乎只要是孩子,幾乎都是“熊”的。

“熊”貌似成了孩子們的專利?只怕是成年後的大人們,忘了自己曾經孩提時的天真淘氣,忘了自己小時候,在那個寬容的世界裡也曾“熊”過。

任何一個人,一件事,都有世人可以包容的正常範圍和底線。比如去別人家不可以亂翻亂拿;比如在餐桌上,不可以只顧自己夾菜;比如在公共場合,儘量不要打擾到別人……

越過這些底線就稱得上“熊”?

然而實際中,還有兩點須考量:一,對孩子的要求,是否超過了他們年齡所承載的能力範圍?二,是否有大人在側,卻坐視不理,甚至慫恿自己的孩子做損人利己的事?

一次假期,在外國航空公司的商務艙裡發生了一件事。下午剛上飛機不久,一旁50多歲的外國胖大叔指責一位中國媽媽不管教孩子。其實只因為媽媽睡著了,孩子叫了幾聲媽媽,他嫌吵到他了,於是乎就跟空姐投訴,於是乎戴著有色眼鏡的空姐便冒失地前來叫醒疲憊的媽媽,要求她好好管教孩子。

不曾想,這位中國媽媽聽完了暢快的告狀,有禮有節又淡定地用英語連續反問了空姐幾個問題。空姐變得支支吾吾,無言以對,只好說了句“sorry”,尷尬離去。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不是也有點兒“以大欺小”?“以外欺中”?說他們是“熊大人”也不為過。

一個週末下午,十幾個四年級的小孩子期末聚會看電影。因為忍不住笑(小孩子天生笑點低),電影院裡一個牛高馬大的男人立馬暴怒,不斷爆粗口,甚至大聲訓斥其中一位母親,如果不是那位母親不停地賠不是,這個所謂的“男人”甚至想對孩子們拳腳相向。這究竟是小孩子“熊”還是大男人“熊”?

誰說“熊”是孩子的標籤?“熊大人”大有人在!

小孩子想笑很難控制自己,就像大人想打噴嚏也很難控制一樣,那是一種生理反應。對於那位母親,她也有“噓噓“地制止孩子們的笑聲,可畢竟這麼多孩子,也無法在放映中大聲呵斥所有的小孩子,引起更大的動靜。真心佩服那位母親面臨一個暴力傾向男人時所表現出的修養。

所以,“熊大人”也一樣存在

比如有的大人帶著幼小的寶寶一起觀影,寶寶怕黑怕陌生的環境大哭起來,可大人依然故我地看,完全無視寶寶和周圍觀影人的感受。這就不是孩子“熊”,而是大人“熊”了。

再比如,電影院裡也有成年人自顧自地嗑瓜子,旁若無人地看手機,不管對別人是否刺眼,卻基本沒人提醒、指責。為什麼呢?大概因為大人畢竟沒小孩子好欺負,更有自尊心,也更強勢,說不通還可能碰一鼻子灰。但大人比起小孩子來說,是完全有自控能力的啊。

誰說“熊”是孩子的標籤?“熊大人”大有人在!

請給孩子多些寬容吧

一次看電影《彼得兔》時,周圍全是年幼的小孩子,不停地大聲吵鬧,我也著實心煩,不停地“噓噓”以示提醒,一旁的大人們見狀終於有所反應,也開始讓他們小聲點兒。可見沒有大人的引導,小孩子並不明白該怎麼做。

後來在豆瓣上看《彼得兔》的影評時,一則留言亮了:兔子很萌,全程笑點很多,考慮到是閤家歡電影,就不必苛責周圍歡樂的孩子們了。這是個多麼有愛的女孩啊!

當孩子們被大人們溫柔以待

相信他們長大了也同樣會溫柔以待這個世界

顯然

溫柔以待不是縱容,不是溺愛,不是沒有界限

這個界限就在孩子們的父母心裡

就在事事儘量為別人著想中

也會留在孩子們自己的心裡

孩子“熊”還是大人“熊”?這就像一個哲學問題,有時無法判斷對與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場或者不同的心境下,答案都不會一樣。

是時候出本《熊孩子及熊大人指南》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關注我們的同名各自媒體賬號,與我們互動。

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聚焦創業創新、青少年成長、創新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