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廬山之戀

行走天下,難忘廬山。

——題記

鄧四平/文

匡廬奇秀甲天下。

古往今來,慕名前往廬山尋幽探奇尋夢觀光的芸芸眾生可謂數不勝數。古往今來,詩讚歌詠廬山的妙筆華章也可謂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廬山是一座自然秀美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聖山,廬山更是一座風雲詭譎令人歎為觀止的神奇的福山仙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015年10月下旬的一天,懷著對先賢的仰慕與好奇,我也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地走進了奇秀甲天下的廬山的懷抱。

廬山位於江西九江市境內,提起九江,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遙想起一位風骨卓絕品行高潔的詩人與隱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對,說的就是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一生都在尋求夢中桃源的陶淵明先生。一襲傲然的身影穿越千年的風雨滄桑,從東晉的悽風冷雨中倔強地走來。高潔的風骨與官場的腐朽黑暗格格不入,當官不過數月便毅然辭官掛印而去,於故里九江,築草廬于山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愛菊如命,一生也嗜酒如命。一生窮困潦倒,境遇淒涼。自古魑魅喜人過,歷來文章憎命達。可親而又可敬的詩人過早地走完了六十餘載清淡如菊的人生旅途。每每讀到此處之時,我便黯然落淚,心酸無比。唯一慶幸的是,慈祥而可親的老人,幾筆寥寥的詩草勾勒而出的美麗的桃源,竟讓千百年來無數的世人為之神往而痴迷,為之頂禮而膜拜。登高披雲笑一聲。潦倒的詩人因此而千古不朽!靈秀的九江因此而熠熠生輝!美麗的廬山因此而毓秀鍾靈!中國的文化座標上,因為九江,因為廬山,因為詩人而又多了一分傲然的風骨與飄逸的靈魂!

“一生愛入名山遊,五嶽歸來不羨仙。”廬山儘管雖非五嶽之一,但絲毫也不影響其享譽世界傲視群雄的至尊地位。淵明先生駕鶴仙去的數百年之後,大唐詩仙李太白先生也一路踉踉蹌蹌地來到了這裡:“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峰因此而聲名鵲起,廬山因此而更加馳名,那條瀑布流淌飛洩了千年,流進了蒙童朗朗的書聲,流進了人們紛至沓來匆匆追夢的腳步。

終於來到了廬山腳下,在山下的遊客接待中心轉乘旅遊大巴才能上山。遠望廬山,山勢連綿起伏,淡青色的群山宛如秀美的畫屏靜靜地矗立在遙遠的天際。旅遊大巴在山路上蜿蜒盤旋,導遊小姐介紹說,上廬山大致要走四百道這樣蜿蜒盤旋的彎道,大約有幾十公里的車程。當年毛主席上廬山,曾有詩云:“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向車窗外望去,山道連綿逶迤,如龍蛇盤旋奔走。山間林木蔥蘢,翠色慾滴。看來當年毛主席上廬山所作之詩詞並非虛言。車行大致一個小時左右,終於來到廬山深處,遠遠望去,只見山谷之中,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林木,林間隱約可見一座座小巧而精緻的別墅,或紅或藍的鐵皮屋頂,儼然綻放在山野之間五彩斑斕的蘑菇一般,讓人誤以為一不小心就闖進了一個美麗而神奇的童話世界。

導遊小姐介紹說,廬山山頂上的這個小鎮名叫牯嶺鎮,為什麼叫牯嶺鎮呢?據說,修建小鎮的山嶺看上去就像一頭趴伏在大江邊飲水的牯牛,因此稱其為牯嶺。清末民初之時,很多外國人因為廬山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尤其是一到夏季,更是涼爽宜人,實乃天然的避暑勝地,於是紛紛上山購地修建別墅。也許是一種神奇的巧合,據說英語中的單詞 cool(涼爽之意)的發音也近似牯嶺二字。因此,又為避暑勝地牯嶺鎮的得名增添了新的意蘊和內涵。

儼然一個天上的街市,牯嶺鎮的街道寬敞而又幹淨整潔,街道兩旁大多修建的是一樓一底或者三層的小洋樓,青磚紅牆,古色古香,其中不乏歐式建築,一樓闢為商店飯館超市等等,二樓居家住人,樓前植有高大挺拔的法國梧桐,時值深秋,豔陽高照,滿樹黃葉迎風飄舞,彷彿熱情好客的廬山人綻放的張張笑臉。

到廬山,第一站去參觀的是位於牯嶺東側長衝河邊的美廬別墅。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蔣介石及夫人宋美齡女士便常居於此。美廬別墅群佔地五千平方米左右,其中主體建築佔地九百餘平方米。蔣介石見此庭院清幽美麗,又因夫人宋美齡名字中有一個美字,於是便將別墅命名為“美廬”,並親筆題寫了“美廬”二字,命人鐫刻在庭院門前不遠處一長條形山石之上。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江青、陳毅、賀龍、林彪等人也多次於此下榻。

走近美廬方才發現,美廬其實就是一個兩層的小洋樓,門前有一小小的廣場,十餘級青石砌成的臺階,兩旁是淡藍色的欄杆。據說,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女士就常常坐在青石臺階上聊天。走進美廬,樓裡鋪著木地板,最珍貴的還是牆上懸掛的幾幅山水字畫,都是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的親筆真跡。據導遊介紹,一幅畫的是廬山雲海,一幅畫的是廬山冬雪,還有一幅畫的是蔣介石故鄉浙江奉化慈溪山水,由此不難想象,蔣夫人對廬山和慈溪深摯的感情,廬山和慈溪在其心目中擁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據導遊介紹,其實這幾幅畫在上個世紀文革中都曾經被小偷盜竊過,慶幸的是小偷不識貨,只將畫框上鑲嵌的金邊盜走了,將畫作遺棄在了屋內。因此我們現在才能有幸在美廬之中親眼目睹美齡女士的親筆真跡。美廬內旁邊設有一間展室,幾個玻璃櫥櫃中分別陳設著蔣介石、孔祥熙、于右任、陳布雷等國民黨要員的一些親筆手跡供遊人參觀。別墅的走廊的牆上陳設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畫像以及一些與廬山有關聯的歷史人物舊照。

看過這些,令人不禁唏噓感嘆不已,走進美廬,彷彿突然一下子穿越了時空,走進了一臺群雄逐鹿波詭雲譎的歷史大戲之中,自古成者王侯敗者寇,對於歷史舞臺上的是是非非,千秋功罪,身為凡夫俗子的我也不便作出過多的評論。天地蒼茫,逝者如斯。歲月留給我們的也許只能是淺淺地微微一笑。還是明代新都才子楊升庵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接下來,去參觀了一下廬山博物館,說是廬山博物館,其實也是毛澤東同志在廬山時的舊居。好象又叫松林一號,裡面環境清幽,空氣清新,一走進大門,滿眼看見的都是高大挺拔的青松,鬱鬱蔥蔥,翠色慾滴。博物館內陳設著毛澤東的臥室,臥室旁邊的展室牆上掛有毛澤東的詩詞手書和在廬山活動留下的很多照片。歷盡歲月的風霜洗禮,讓人非常鮮明地就能感受到偉人熠熠的神采。博物館不遠的地方還建有毛澤東詩詞苑,廬山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湖畔綠樹成蔭,風景秀美如畫,湖中有一精緻的小亭,湖水清澈,波光瀲灩。據說,當年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領導人都常在湖中游泳。

湖邊還有一美麗的去處。名曰花徑。大青石砌成一個別致的石門,行雲流水一般書寫著“花徑”二字,右書:“花開山寺”。左書:“詠留詩人”。曲徑通幽,踏上山間石徑小道,在路旁的一方青石上驀然發現鐫刻著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方知這裡曾經就是聞名遐邇的廬山大林寺,詩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時所作。繼續往下行走,有一小亭,亭中有一圓形石洞,洞底橫臥一長形石板,上書兩個鮮紅大字:花徑。不知是何朝何代何人所題。離亭不遠的山間平地之中,有一小湖,湖畔繁花似錦,築有白居易草堂,草堂前巍然立有白居易之青石雕像,長衫飄逸,正立於湖畔捋須沉吟。此情此景,讓人驀然記起,一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被貶為九江司馬,政治上受到排擠和貶斥之後,終日寄情放浪于山水之間,廬山之中也正是因此而留下了詩人棲居的草堂和千古流芳的足跡。

遙隔千年的時光,靜靜地佇立在詩人石像跟前,彷彿依稀可見“江州司馬青衫溼”的詩人捋須長嘆悽麗而悲憤的吟詠穿越千古時光正幽幽地傳來。仰天長嘆一聲: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

辭別草堂,繼續行走在廬山的山間,山中滿山遍野都生長著高大挺拔的青松翠柏,隨處可見古木參天,人在山間行走,一時竟然分不清東西南北。

廬山之中的勝境幾乎多如牛毛,在山間棧道上行走,路遇一天生斷橋,只見兩山聳峙,一塊巨石突兀而出,彷彿巨橋飛架兩山之間,臨到中間的時候卻又突然斷裂,因此名曰天生斷橋。相傳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和陳友諒率軍在廬山之下的鄱陽湖中展開大戰爭奪天下,陳友諒率軍追擊朱元璋到此,朱元璋走投無路之時,天上突然降下一條黃龍匍匐在兩山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朱元璋騎馬剛剛飛奔而過,橋樑便從中突然坍塌,陳友諒率軍只好望橋興嘆,眼睜睜地看著朱元璋逃命而去。當然這只是傳說,誰也沒有親眼所見,大可當作茶餘飯後的奇聞笑談罷了。

沿途走去,還有好運石,傲然屹立在百丈危崖的棧道之旁,彷彿天外飛來的仙石。廬山之中最出名的勝境之一當然還是要數當仙人洞了,毛澤東有詩云:“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詩中所提到的仙人洞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經過一道古舊的石門,門楣上書有“仙人洞”三字,穿過石門,走數十餘米,便是一塊不大的林間平地,一個天然的巨型石洞便赫然出現在眼前,洞之高寬大致各有五六米,洞深大致十餘米,傳說當年呂洞賓便在此洞修煉,後又於此得以飛昇並位列仙班。洞內現供奉有呂洞賓的神像,神像前有拜臺,臺前香菸繚繚,香火鼎盛,洞旁不遠處還有一不大的寺廟。辭別仙人洞,繼續前行,走過近百餘米長山間石徑,一道圓形的石門便赫然出現在眼前,石門上方也醒目地書寫著“仙人洞”三個白色的大字。第二天在廬山會議舊址觀看紀錄片的時候方才知道,當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就曾經興致勃勃地遊覽過此處,我們今天穿過的這個圓形石門,也算是追尋到了一代偉人的足跡了罷。

第二日,本計劃是去看一個名叫含鄱口的名勝。此地位於廬山半山腰間,就像一張張開的大口包含著不遠處的鄱陽湖,因此稱為含鄱口。據說當年朱元璋陳友諒便在此大戰爭奪天下。但因上午時分滿山大霧瀰漫,天氣寒冷,於是就改去參觀廬山會議舊址。當年曾經多次召開廬山會議的地方原來其實是廬山人民劇院,遠遠望去就像一個高大巍峨的禮堂,走進舊址大門,立著一尊金色的毛主席塑像。先到一樓的小放映室觀看了反映當年廬山會議的紀錄片,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當年發生在廬山上的一些史實。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等人受到了嚴厲的批判。二樓就是會堂,會堂按照當年召開會議時的情景陳設,長長的會議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桌上擺設著參加會議的人員的姓名牌,主席臺的正中懸掛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漫步在會堂的過道之間,雖已經接近半個世紀過去,但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當年廬山會議上的氣氛之緊張和黨內階級鬥爭之劇烈。

在廬山牯嶺鎮上一個名叫錦繡盛世的酒店住了兩個晚上。廬山的晚上天氣非常寒冷,睡到半夜,蓋了很厚的被子,常常也會被凍得醒來。廬山是個避暑天堂,看來實非虛傳。據說,那時候每到夏天,達官顯貴們便常常來山上避暑。過去上山根本不像現在的交通方便,而要翻山越嶺,跨溝壑,越溪澗,徒步前行,甚至要冒著虎豹蟲蛇的襲擾,要走幾天甚至十天半個月才能來到山上。當年蔣介石上山,坐著滑竿,是從一個名叫好漢坡的地方被人抬上山來的,儘管如此,也要走好幾天,交通甚是極為不便。

因為在廬山只停留了短短兩天時間不到,因此山中還有很多的地方都不得而去,讓我倍感甚為遺憾。

遠去了鼓角錚鳴,暗淡了刀光劍影。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來了。舉杯邀明月的李太白來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東坡來了。青衫溼透淪落天涯的白居易來了。步履匆匆獨步天下的徐霞客來了。一代梟雄蔣中正先生來了。千古偉人毛潤芝先生也都來了。輕輕地來,又都輕輕地去,彷彿天上飄過的一片片淡淡的雲彩。芸芸眾生,熙熙攘攘。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儘管交通如此不便,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才子佳人,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大家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上了這座山。

行走天下,難忘廬山。

2015年12月29日記

鄧四平,男,四川蓬安人,生於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大學本科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榮譽館員,現供職於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風景區管理局。從1989年至今已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遊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南充文學》、《嘉陵江》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多篇,新聞稿件上萬篇,計五百餘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文學獎。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