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信仰嗎?—論中國人的信仰變遷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中國人信仰缺失,認為這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心不古等等。中國人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感慨,有很大原因來自於

中國人的信仰史。上一篇我說到了 ,而中國的人文主義信仰從商周變革時期就已經初露端倪,孔子將人們日用而不知的習俗道理總結成了儒家思想,便是中國人文主義信仰的第一位集大成者,18世紀西方的人文主義運動,也深厚地受到了中國儒家的影響。

最初,中國人在商朝便從原始宗教中脫離開來,商朝信仰的是政教合一的一神教,我們沒有準確地給這種“宗教信仰”命名,但它的誕生,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異類,也是文明發展加速進步的象徵。商代信奉的昊天上帝,甚至直接影響了後世基督教傳教士對"God"的中文命名。商帝國借用信仰的力量四處擴張,將神威施壓到被奴役的部族身上,而當週推翻商之後,這種信仰自然就破滅了。

中國人有信仰嗎?—論中國人的信仰變遷

神明帝國“商”的失敗,使人們動搖對神的信仰,而周的傳說如“大禹治水、人定勝天”這一系列人類倚靠自身力量造福自己的思想使人們投靠到了“周禮”的信仰之中,這一思想貫徹始終,成為了八百年周朝官方不動搖的信仰,戰國時期的實用主義思潮,更是讓神鬼思想無容身之處,如魏國的西門豹治水破除迷信,便是個很好的例子。

之後中國人的心靈世界,便是法家、道家(非道教)、儒家思想的相續登場,儒家雖然被董仲舒改成儒教,講究君權神授,但這個神是唯一的天神,祂與民間的思想信仰沒有聯繫紐帶,所以民間的心靈世界還是在正統思想秩序的管制之下,儒教秩序下的官僚士大夫也都是堅定的家國天下信仰者,這一思想秩序直到漢朝的衰亡才出現改變,但這種改變並不代表是進步的轉向。

中國人有信仰嗎?—論中國人的信仰變遷

這種改變就是佛教道教的傳播,佛教在東漢初年就傳入腹地,道教的張天師也是傳教於東漢中期,但這時的佛道思想都是在夾縫中求存,東漢末年佛教已傳入中國百餘年,可僅僅侷限於洛陽附近,而且都是番僧,幾乎沒有漢人信徒。而之後佛道之所以能飛速發展,正依賴於亂世導致的中央政府思想控制力衰微,以及漢末到五胡亂華時期各種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使人民被迫去尋求新的信仰。

可是,即使佛道有幸傳播開了,可信奉他們的中國人還是帶著早已形成的人文主義信仰基礎來看待這些宗教的,所以導致對佛道的信仰並不虔誠,本質上看還是實用主義的信仰,如“臨時抱佛腳”,而中國之後一亂一治的循環,更是對兩種信仰都產生打擊,一旦亂世,佛道信仰開始崛起,可強有力的君主則開始打壓他們,如“三武滅佛”,而一旦盛世,人文主義信仰再度復甦,佛道的信仰卻進一步與之融合,形成信仰混雜的儒釋道三教合一,更加損害了信仰的專一性,信仰被完全變成思想的工具。

正如此,中國人才變得如本文開頭所講述的那樣;直到馬克思主義的傳入,這種現象才出現改觀,一種超越種族超越文化的信仰,與 相結合,將中國推向了一條全新的信仰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