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民夜晚扎堆捉知了猴

濱州市民夜晚扎堆捉知了猴

眼下,在市區公園、綠化帶裡,市民們又開始了一年一度地捕捉知了猴行動。他們打著手電、拿著竹竿、拎著個塑料袋,圍著大樹來回轉。他們有的是捉來解饞,有的是尋找童年的記憶,也有的是捉來賣錢。但這種野生的知了猴能食用嗎?市園林部門特意提醒,知了猴在地下時間較長,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樹木噴灑藥物後,知了猴也可能吸食,最終可能對人體存在危害,不建議食用。

》》》市民捉蟬很忙碌,大都是為了自己吃

“在人們眼中,知了猴是一道美食,所以說每到夏季,人們就打著手電筒來到樹木叢中捕捉知了猴,樹林裡、小河邊甚至是田地裡面也大有人在,晚上也變得熱鬧了許多。”市民王先生介紹,近期,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到有大樹的公園或綠化帶裡捉知了猴,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年輕的,也有小孩子。

“知了猴一直都是可以吃的,高蛋白,是餐桌上的一道天然美味,你看這已經有這麼多人在捉知了猴了。”7月11日下午5點,正在市區黃河八路渤海八路綠化帶裡捉知了猴的宋女士說,這種野生知了猴放心大膽吃就行,即便攜帶寄生蟲,或者存在藥物殘留,經過油炸等環節的製作,也都很少了,幾乎沒有了。

“我捉來就是自己吃,放油裡炸一遍,知了猴變得金黃酥脆,口感不錯。”正在捉知了猴的市民張先生介紹,地方就這麼大,人多蟬少,來回尋找,基本都捉不多。至遇到記者時,他已經尋找了2個小時了,但他只捉到了一隻知了猴,攥在手中。

》》》有市民凌晨三點仍在捉蟬,最多能捉幾十只

記者大體統計了一下,從下午五點鐘,到晚上7點鐘,前來該綠化帶裡捕捉知了猴的市民越來越多,短短的幾百米綠化帶,人數多達20餘人,有男有女,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他們一走慢走一路找尋。記者瞭解到,他們捕捉知了猴大都是為了自己食用,也有為了跟隨大眾前來尋樂。由於手工捕捉到的知了猴數量較少,很少有人是為了售賣。

隨後,記者詢問了一名在該綠化帶附近單位上班的門衛,據他介紹,每天上午知了猴不出窩,幾乎沒人前來尋找,從下午2點開始,陸續有人前來捉蟬,到晚上8點,人數達到高峰,10點以後,堅持留下的人就不多了,但也有人會在凌晨兩三點仍然在捉蟬。“堅持時間長的最多能捉到幾十只,但一般捉到的都很少,幾隻、十幾只。”

》》》濱州市園林處:野生知了猴含有重金屬等物質,不建議食用

11日晚上8點多,記者來到了黃河八路新立河公園,成群結隊的捉蟬隊伍很是龐大壯觀,他們正打著手電低頭找尋。“每天晚上基本都這個樣,知了猴是美味,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基本從下午6點開始,到晚上9點,這段時間裡捉蟬的人們特別多,也有人會堅持到凌晨時分。”正在捉蟬的劉女士說,因為捉蟬,人們踩踏了綠化植被,但到頭來,捉到的知了猴並不多。

對此,濱州市園林處科研所工作人員介紹,這種野生的知了猴,最好不要食用。“知了猴在地下三四年,吸附的重金屬和農藥殘留較多,再加上近期要對綠化樹木進行噴藥,棲息在樹木上的知了猴,也會受到藥物影響,人們若食用這種知了猴,對人體有傷害。”

“我們每年都會在新立河兩岸公園裡設置禁止捕蟬的提示,但人們照樣去捉,考慮到安全因素,不建議人們食用這種知了猴。可以購買安全達標的人工飼養的知了猴。”該工作人員說道。

■新聞鏈接:

抓知了猴被蟲叮咬感染

7月6日晚上,濰坊的石先生和妻子一起帶著手電筒到一景觀帶樹底下和草叢裡尋找知了猴,當時他感覺有隻蟲子落在腿上,下意識一手將其拍死了。

直到7月10日,石先生的左小腿仍然有紅痘和腐爛的疙瘩。為了養好小腿,他已經請假三天了。“腿部瘙癢難忍,前天還出膿了,醫生說裡面的毒氣較大,最好不要活動。”石先生無奈地說。

專家建議:

馬蕾介紹,濰坊的石先生很有可能是被一種名為隱翅蟲的昆蟲叮咬導致感染,在我們濱州,被隱翅蟲叮咬的病例雖不多但也遇到過。“市民如果摸知了猴,建議穿上長衣長褲,把褲腿和袖口繫緊,不給蚊蟲叮咬的機會。”馬蕾提醒市民。

一旦被蚊蟲叮咬,應該如何處理?馬蕾表示,普通的蚊蟲叮咬後,一般會出現較明顯的“紅疙瘩”,也有的市民會有過敏反應,身上出現的“紅疙瘩”會多一些,“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一些抗過敏藥物,外用可以使用一些地奈德等軟膏類藥物,以起到止癢和控制炎症的作用。”馬蕾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