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社零額或將突破10000億元

昨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商務委員會、廣州商業總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商貿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7年廣州商貿總體規模穩步擴大,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融資租賃等貿易新業態快速發展,跨境電商規模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據市社科院現代市場研究所副所長何江介紹,2017年,廣州商貿業規模持續擴大,商貿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2.59億元,同比增長8.0%。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2164.66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與上海(12%)並列第一,高於北京(10.5%)、深圳(10.1%)。全年完成商品進出口總額714.36億元,同比增長13.73%。

2017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30年位列全國各大城市第三,其他主要商貿流通指標也穩居全國前列。據統計,2017年,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583.69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90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達2037.20萬標箱,位列全國第四。

課題組預測,2018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10000億元,全年增長7.1%,約10071億元;商品進出口總值也將突破10000億元,全年增長3.7%,約10077億元。

《藍皮書》指出,廣州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跨境電商規模連續四年全國第一。據統計,全市開展網絡銷售的電子商務企業超20萬家。2017年,全市網上商店零售額786.68億元,同比增長19.3%。快遞業務量39.33億件,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

據瞭解,廣州電子商務產業逐步形成了“一核引領、兩翼齊飛、多區聯動”的發展格局。其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初具雛形。目前已吸引騰訊、阿里、唯品會、粵傳媒等14家企業的26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總註冊資本達109億元。兩大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集聚效應明顯,廣州雲埔電子商務園區聚集了120多家品牌電子商務企業和電子商務服務機構,形成了“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集聚。荔灣區花地河電子商務集聚區規劃了10個重點園區,集聚了唯品會等一批電商龍頭企業。

建議:

廣州餐飲業要向高質量發展

廣州被譽為“美食之都”,近年來,全市餐飲企業已超12萬家,無論是餐飲業的經濟數據硬實力還是從飲食文化的軟實力看,廣州餐飲業已進入新時代。

《藍皮書》指出,廣州餐飲業發展趨勢良好,存在總量最大、增幅較低、佔社零總額比重較高等三個特點。2017年,廣州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以1143.24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總量超過上海、北京,下一步,廣州餐飲業應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型到高質量發展階段。

廣州餐飲業目前形成27個餐飲集聚區,包括: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廣州美食園、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珠江新城-興盛路美食街等10個都會級餐飲集聚區。

與此同時,也存在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廣州餐飲集聚區超6成佈局在商業功能區中,與文化地標、珠江一江兩岸文旅資源結合的緊密度不夠,缺乏如上海城隍廟、成都寬窄巷子等文旅緊密融合的美食地標。

《藍皮書》指出,應全面推進餐飲集聚區建設,如推動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區、黃埔區南崗美食街、惠潤廣場、豐樂美食廣場、廣新路美食街區、大沙地美食街等餐飲集聚區建設;將惠福路美食花街打造成為集休閒娛樂、餐飲服務、交流體驗於一體的廣府美食匯聚地;推進沙面歐陸風情美食區等有條件的區域實施步行化,與周邊的景點和商圈互為補充,逐步形成商旅文有機融合發展。

大力助推老字號餐飲企業轉型發展,推進餐飲業新老品牌培育,對企業進行“定時、定點、定人、定責”的幫扶制度,成熟一批、認定一批、推薦一批。引導其實施商標戰略,走上品牌經營之路。推動廣州餐飲企業“走出去”,加大粵菜飲食文化宣傳推廣,弘揚“食在廣州”飲食文化。

信息時報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魏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