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疫情之下護航中國製造

作為“中國製造”核心地帶的資源配置中心城市,廣州將在這場“戰疫”中承擔關鍵作用,這種作用既關係到抗疫物資的生產和配置,也關係到外界對中國實體經濟的信心。

廣州歷來就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門戶型的城市,多中心的一個集成體。原有的商貿中心、物流中心等,加上新興的科技創新中心,對於廣州而言這些要素在結構上是互相支撐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這場全球應急物資研發、生產、採購、調配的大接力中,廣州綜合性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承擔了重要的責任。

“戰疫”資源配置中心

疫情突如其來,供不應求的口罩成為了目前最緊缺的商品之一,尤其是醫用的N95口罩。為了彌補緊缺物資產能的缺口,有關部門正在組織企業開足馬力加速生產,同時還組織了各類國際專項採購。

此外,還有很多企業通過國際採購和捐贈等多種形式,試圖快些把口罩運送到中國。比如,美國聯邦快遞正積極協助“國際直接救濟”組織的人道救援工作,從美國起運的20多萬個醫療口罩及外罩、手套等個人防護裝備,在2020年1月30日凌晨運抵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這批物資迅速在廣州轉交給了中國郵政運輸至核心疫區武漢。目前,聯邦快遞正與“國際直接救濟”組織協調將第二批口罩、手套和其它防護裝備等醫療物資運輸至廣州。

由匯百方印尼有限公司通過廣東慈善總會捐贈40.4萬個醫用外科口罩,用於支持廣東省及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在2020年2月3日這天搭乘了南航航班也抵達了廣州。

广州,疫情之下护航中国制造

疫情升級時,通過政策來減少短期人口流動是非常必要的。與此同時,對物流發達程度和城市群內內部產業的聯動能力提出了考驗,尤其是在各地封城封路的情況下,航空運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此時,廣州成為了物流重要的中轉站,尤其是在國際空運方面,這得益於廣州的交通通達性。近年來,廣州正努力打造全球交通樞紐,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繫在一起。廣州這項重要的城市功能為南方城市乃至全國城市的物資配送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之一。

為了更好地讓這些“戰疫”物資更快到達疫區,近日廣州海關發佈了《免稅進口防控疫情捐贈物資通關和減免稅手續辦理指南》,“明確對捐贈人無償向受贈人捐贈的直接用於慈善事業的物資,可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在緊急情況下,海關可先登記放行,受贈人再按規定補辦相關通關手續。”

廣州正加速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截至目前,已有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東航廣東分公司等78家航空公司陸續入駐,其中國際或地區航空公司50家。

廣州是南航的大本營所在地。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14點30分,南航海內外各單位已累計承運援助物資超89700件,共計920多噸。其中包括緊急運輸廣東、廣西、遼寧、吉林、重慶、黑龍江、貴州、新疆、河南等地醫療隊員共3543人,行李及醫療物資148.44噸抵達武漢,從海外接回滯留當地的湖北籍同胞235人。

珠三角城市群也正面臨著最為嚴峻的挑戰,這場波及全國範圍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對於各個城市的資源配置能力也是一場嚴肅的考驗。這是廣州這座城市的優勢所在,也是責任所在。

攜領珠三角,聯動製造業

廣州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擁有巨大的“存量優勢”。這座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全國性戰略的構建中擔當重要角色,製造業聯動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疫情之下,在生產製造上的廣州也沒有忘記深陷疫情最前線、醫療資源已經嚴重匱乏的武漢。優先生產防疫物資,恢復生產和流通是重要前提。面對口罩、防護服,以及各類抗病毒藥物等物資緊缺局面,廣州很多企業迅速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召回工人,恢復生產與推進相關科研。

广州,疫情之下护航中国制造

比如廣州香雪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就迅速召集了300多名黨員及員工回到工作崗位趕產,加班加點確保藥品物資的生產供應。數據顯示,這家公司2天內的出貨量約為平時1個月的出貨量,春節期間日產能達5000件以上。

2020年1月21日,香雪製藥連夜籌備了價值28萬元的200箱、1萬人份抗病毒口服液,在次日上午就送達了武漢,定向義捐給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

安利公司也緊急從廣州生產基地調撥7200瓶抗菌洗手液、7200瓶濃縮多用途清潔劑、40臺空氣淨化器,總價值100萬元,捐贈給了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前線。物資僅用了三天就抵達武漢市,第一時間調撥至醫院使用。

提起“戰疫”消毒殺菌,就不得不提起廣州的日化企業。立白和藍月亮為廣州本土日化企業兩大代表,也在加班加點生產消毒液、殺菌劑等產品力保滿足疫情防控需求,並且強調不得漲價銷售。

根據國家下達的物資調用令,整個廣東省承擔起供應醫用防護服1萬件的重任。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廣州、佛山和東莞的相關企業承擔生產供應任務。同時,擬定了醫用口罩、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的儲備方案,徵集了企業的醫用口罩生產認領數量。

前面我們提到了廣州的航空優勢,白雲機場在珠三角處於比較中心的位置,同時也是客貨源市場的中心。事實上,廣州早已從單一的中心城市邁向了綜合型超大城市。為了深入實施區域合作戰略,廣州正共建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佛合作試驗區、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等一批重大合作載體,還在發展一批特色合作平臺,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空間、交通、產業、城鎮體系等維度來,廣州攜領佛山、肇慶、清遠、韶關等周邊區域,已顯示出超大型城市區域的特徵,能夠聯動起珠三角的“中國製造”資源。作為全球資源配置中心,廣州在特殊時刻更要發揮城市群的整體效應,強化在泛珠三角地區的集聚輻射和綜合服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此次疫情,廣州出臺了十五條政策支撐中小微企業發展。具體來看,從加強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減免緩繳稅費等方面入手,預計將為企業減負約50億元。

此次廣州的政策面覆蓋廣,其中的扶持對象不僅包括中小微企業,還包括全市105萬戶個體工商戶,涵括了餐飲、商貿、交通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個體戶。政策還結合廣州作為商貿之都的特點,提出了降低專業市場租金,降低電商平臺費用等特色舉措。

醫療資源和經驗的輸出

武漢封城之時,以武漢天河機場國內航班出港座位數來看,廣州也是武漢人在航空通道進入最多的廣東城市,排名全國第二。武漢封城後,廣州也面臨了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隨著春節過後人口進一步迴流,廣州作為人流中轉站,壓力將更大。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空城”指數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北京、東莞、廣州、蘇州、成都、佛山、杭州、鄭州。在這場危險的遷徙中,珠三角佔據了四城。

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和疾病傳播存在著緊密聯繫。上海交通大學陸銘指出,但這種關係在現代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和科技的作用之下,是可以被極大程度削弱的。此外,在疾病的研究、治療和預防上,人口規模具有正面作用的。

現在中國的傳染病防治體系,基本是在2003年的SARS疫情後建立起來的。當出現了像SARS這樣的疫情時,它可以第一時間建立起隔離病房。廣州也曾站在SARS戰役的第一線,政府和醫療系統有豐富的經驗。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國內呼吸科排名全國第一。

面對疫情,集中全省最強醫療資源,救治和篩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刻不容緩。同時,廣州也不斷在向湖北輸出醫療團隊。2020年1月24日,接到國家衛健委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函後,一支128人的援助醫療隊在1小時內迅速集齊,除夕夜連夜出征。

广州,疫情之下护航中国制造

廣東醫療隊武漢前方ICU團隊與後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遠程視頻會診

這些醫護人員有好些都曾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役。他們都來自廣州的9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不得不說,依託於廣州強大的醫療資源,一直以來廣州的生物醫藥產業實力雄厚,產業鏈條完整、市場主體集聚。資料顯示,廣東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的產業、市場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其中,廣州的相關產業在全國處於第一梯隊,生物醫藥產業連續三年以10%的速度增長,生物醫藥企業有4124家,這裡面有接近1000家是醫療器械企業。

在剛公佈不久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廣州也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在醫藥醫療領域表現亮眼,獲獎數佔總數26%,發展態勢良好。可以說,生物醫藥產業是廣州最有基礎、最有潛力培育成為未來新興支柱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之一。

從近兩年的外資投向來看,外資更青睞於戰略性的高端產業,以及價值鏈比較高的的企業,包括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廣州早已經過了依靠土地經濟、勞動力來吸引外資的階段,看中的是廣州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為主導,以再生醫學、精準醫療、體外診斷等優勢產業為輔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

在這次“戰疫”中,由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肺炎1號方”透解祛瘟顆粒獲批用於全省30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用於治療輕症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同時,廣州已組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州市中醫院等醫院協同攻關,爭取摸索出針對重症患者的“肺炎方”。

抗擊疫情,廣州正在積極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