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韭菜的自白:爲什麼散戶總是虧錢

試問下你為什麼是窮人?

在網上,“窮人”已經是一個外延模糊的詞,便宜的汽車可以叫“窮人的車”,經濟配置的電腦可以叫“窮人的電腦”,意甲聯賽弱隊打贏了強隊叫“窮人的勝利”,街上流行昂貴首飾和簡單T恤的搭配,也叫“窮人的時尚”。總之,錢不多就是窮人,錢多也可以叫窮人,只要你不自認為是富人。

在物質普遍比較豐富的背景下,窮人、富人的概念已經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的區別了。很多時候,你根本不能從外表上判斷出誰是窮人誰是富人,比爾?蓋茨常常穿便裝,城市裡的打工仔倒是天天西裝革履。

窮人和富人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並非生活在溫 飽線下的人才叫窮人。

窮和富是相對的,一個在外資公司任職的白領,月薪3000元,還是覺得緊巴巴的;而一個退了休的老大爺,雖然每月只拿1000多元退休金,卻對生活滿足得很。窮和富很多時候是一種感覺,在富裕地區,一個人即使有車有房(多半是貸款買的),可能仍然屬於低收入者,每天仍得為生計奔波。但在另外的貧困地區,他這樣的狀況已經足以讓當地的大腕垂涎三尺了。

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窮,這並不是荒誕,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反倒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自視也高,總覺得身價還沒抬夠,還可以更高,當然他要叫窮。央視曾經做過調查,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小康只是生活的基本層次,權威機構定義小康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還有一個就是食物消費支出低於家庭收入的50%。

看來窮人富人有一個最簡單的參照物,誰還在為食物操心,誰就是窮人。生活對富人來說才是生活,對窮人來說只是生存。

對於那些特別貧困的人來說,探討“你為什麼是窮人”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因為他們無力改變現狀,他們對窮富的認識都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得來,是根據對生活必須品的擁有量來判斷的。而城市中的窮人,或者富裕地區的窮人,困擾他們的不是一日三餐,而是發展問題。

富人並不光榮,窮人並不可恥。

現代人不完全以物質標準去評判一個人的價值,而且人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並非富人就是快樂的,窮人就很痛苦,人生的幸福很多時候與窮富無關。

多窮才是窮人?多富才是富人?有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

探討窮富問題,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心理分析,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你,為什麼是窮人呢?或者,為什麼感覺自己是個窮人?

誰都可以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是窮人?

誰還在為食物操心,誰就是窮人。生活對富人來說才是生活,對窮人來說只是生存


這個社會最現實的一幕就是贏者通吃:資本能夠產生財富,有錢就會變得更加富有!財富改變了我們的心態,喚醒世人的創富熱情,人們對財富的渴望推動著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理想很沒用,困擾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有錢人?

可為什麼走在賺錢的路上,卻變的更窮了?

一位老韭菜的自白:為什麼散戶總是虧錢


個人因素:

幾種錯誤的選股方式

只買便宜的股票。

買自己不熟悉的股票。

跟蹤購買熱門股票。

一次選擇購買太多股票。

一定要買一隻黑馬股。

散戶虧錢六大原因:

1、不願止損。這個問題相關的文章很多,有的散戶見一次止損後沒幾天股價又漲了回來,下次就抱有僥倖心理不再止損,這是不行的。就我而言,決不容許出現超過 5%的虧損。“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確是至理名言啊。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贏利模式,你的結局也就是買入,止損,再買入再止損。

2、不敢追龍頭股。一個股票開始上漲時,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龍頭,等大家知道它是龍頭時,已經有一定的漲幅了。這時散戶往往不敢再跟進,而是買一個漲幅很小的 跟風股,以為可以穩健獲利,沒想到這跟風股漲時慢漲,跌時卻領跌,結果弄了半天,什麼也沒撈到。其實在強勢時,漲逝越強的股票,跟風越多,上漲越是輕鬆, 見頂後也會有相當時間的橫盤,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出局。當然,如果漲幅太大,自然不可貿然進場。

3、聽消息炒股。有太多的股民炒股是在靠打聽消息或者是在網上找信息,你看到這條消息的同時別的散戶也看到了,大家都衝進去買的結果就是機構正好賣給大家,所以往往買完就吃套,尚不去追究消息本身是誰放出來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利好兌現是利空!

4、持股數目太多。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選股的方法,炒股*別人推薦。今天聽朋友說這個股票好,明天看電視說那個股也好,結果一下就拿了十多隻股票,搞得自己 手忙腳亂。也有人說,江恩不是說要把資金十等份嗎?哎,那是對大資金說的,你一個小散戶區區幾萬元資金也要十等份嗎?我認為,散戶持股三隻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5、交易頻率居高不下。儘管絕大多數人厭惡風險,但A股的散戶們卻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置於巨大的風險暴露之中—受訪投資者當中,平局交易頻率很高,去年平均一個月交易頻率高達6.3次。眾所周知,在全球股市當中,A股的換手率是出於前幾位的。

6、從不看技術面,盲目操作。股票再好,形態壞了也下跌;股票再不好,形態好了也能上漲。往往這種情況讓很多投資者鬱悶,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在選股時,都 是挑選基本面好的股票,為什麼依舊還是跌那麼慘呢?基本面好也要配合大盤和該股的形態等綜合分析,不是說基本面好,買進去就會漲,形態好壞也至關重要。


市場因素:

一、股票是什麼?-不用還錢的白條

歐洲在17、18世紀,尤其是在17世紀的時候,連年征戰。因為當時的歐洲國家有很多殖地,它們打非洲、打南美洲、打亞洲,各國打得人窮財盡,怎麼辦呢?於是它們就開始發行 戰 爭 債券,還不起就開始打白條。白條打了之後還是要還的,可是仍然還不起,於是就發明了股票市場(Stock原本的意思就是白條),股票就是不用還錢的白條。

股票市場分為一級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就是發行市場,股份公司找到劵商(投行哥)來幫忙發行和銷售股票。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對已經發行的證券進行買賣,轉讓和流通。

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以每股1元的價格發行1萬股,散戶A、B(中籤的幸運兒)每人申購5000股,付費5000元,總計1萬元。上市公司得到1萬元以後,可以利用這個錢擴大再生產。

關鍵是這個1萬元上市公司是不用還的,最多就是業績好的時候分紅,但是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少之又少,連利息都不夠。股票發行結束後,開始進入二級市場交易。二級市場的散戶有很多,如果C、D看好公司的發展,可以購買散戶A、B手上的股票(白條)。假如散戶C、D以2元的價格購買A、B手上的股票,那麼A、B就賺了,但是這個已經和上市公司沒有關係。

二、為什麼要上市?-我圈,我圈,我圈圈錢

IPO,英文全稱是 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中文是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公司可以通過IPO來融資,用於公司發展。對於公司股東而言,IPO之後,意味著財富可以實現幾十倍的快速增值,可以隨時套現。我圈,我圈,我圈圈錢。

三、散戶群體為什麼一定是虧錢的?

炒股總體上“7虧2平1盈”,這並不是散戶不聰明,而是股票市場規則設置決定了這樣的格局。

股票市場就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融資的地方,由於“融資”(圈錢)上市公司是不用還的,發行的股票越多,從股票市場上抽走的資金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也會有分紅,但是連利息都不夠。再加上股票交易的各種稅費。總體來看,股票市場的錢是不斷被抽走的,而這個錢的來源就是散戶參與者。

四、為什麼新股上市連續暴漲?-吸引韭菜進場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一個白條市場,散戶買賣的只是上市公司不能兌現(退錢)的白條。

如果吸引散戶入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買的人有錢賺。拉新股,讓新股暴漲,成為稀缺的資源,運氣好了才能中,中了就能掙錢。

投資者乖乖的排隊給錢,奇葩吧。

五、為何韭菜如此多?-我最聰明+漲跌交易

其實炒股的人都知道股市“7虧2平1盈”的道理,但是人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幸運的1,再加上人天生的賭性。

股票會隨著經濟、業績、政策(中國尤其明顯)的波動而漲跌,這也正是股市的魅力所在。有漲跌就有套利空間,也就有了交易,沒有交易的市場是死寂的,沒有活力的。

如果要推動股市上漲很簡單,只要國家出臺利好政策,配合適當的資金拉昇,吸引更多的散戶(韭菜),更多的資金進入,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當然,等韭菜漲茂盛一片的時候,也就要被收割了。在漲跌的過程中,因為要等到韭菜長成(待到蜜桃成熟A)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這是中國股市週期性較強的很大原因。


成功的投資=嚴格的心態控制+正確的資金管理+過硬的技術功力。

刻苦訓練、深刻領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乃是成為炒股高手的唯一途徑。


成功投資者應該具備的特質

明確的目標。

一個人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實際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成功人最明顯的習慣之一就是,他們雖重視事情的過程,但更重視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則有助於他達到結果並且享受過程;根據這一目標,自己必須切實做到哪些事情,然後一一付諸實施。因此他們往往如期成功、如願以償。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人不要見一步走一步,拖拖拉拉,一事無成。但是並不代表目標是一成不變的,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我們制定了目標之後,還需要經常審閱目標表,針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修改,修改後的目標表必須能夠體現出您當時對要完成某事的最好判斷,而不是認為自己無法完成目標而去修改。

重視積累。

在參與交易時,越輕鬆越好,但在交易前的準備卻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兩者的關係是辯證的,這並不矛盾。要成為優秀的交易者,首先要對市場進行研究、觀察,做好交易前的各種準備和學習,累計實戰經驗;艱辛勞動是指人的觀念、創造力、毅力、動力和投入精神,艱辛勞動不是指和市場作鬥爭,而是越順應市場趨勢就越容易賺錢。經驗是投資或投機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累積經驗難免要繳學費,新手為了避免學習過程中虧損過大,可以多做模擬操作。

注重學習。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世界500家大企業的CEO至少每個星期要翻閱大概30份雜誌或圖書資訊,一個月可以翻閱100多本雜誌,一年要翻閱1000本以上。其實在投機市場也是一樣,要想在這個風雲詭譎、變化莫測的風險市場上生存,並得到長久的發展,僅靠想當然的主觀願望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資本市場是永遠充滿變化的,但並非沒有規律可循。我們應該從其本質到實戰運行,從出入市點位把握、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到心態控制,進行全面細緻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徹底掌握期市的本質規律。

合理的計劃。

佛陀曾經這麼說:“少數人渡過河流,多數人卻在河流的岸邊跑上跑下,人們是如此地匆忙,卻又不知道要去那裡”,是的,這就是人生,每個人看起來總是忙碌不堪,當進一步問其為何而忙時,大多數人可能又是一問三不知,投資行為的變化也是如此。在這個風險市場上,我們不能終日盲無目的對市場的波動隨意展開沒有章法地操作,必須要有可行的操作計劃與規程,並嚴格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